老龄化催生男保姆
文/李敏辉
家住香山的刘阿姨的父亲已经 85岁高龄了,刘阿姨总想为父亲物色一个全天候的保姆,专门料理父亲的饮食起居,可惜总没找到如意的,刘阿姨的儿子说: “ 老婆好找,保姆难找 ” 。
有一天,刘阿姨在街坊邻居那听到一个保姆的故事。这是一个男保姆,被称为小杜,实际上已经50多岁,这个保姆此前护理一个90多岁的老人。除了每个月的工资之外,东家每天只发给他10元,作为他和老人的伙食费。这个小杜为了让老人吃好,自己每天只吃青菜、萝卜,却给老人准备了红枣、木耳补身子。前不久,老人无疾而终,这个保姆便也随之出了名。
刘阿姨想:这么好的保姆,请来照顾自己的父亲不是再好不过了吗?于是赶紧托人去找这个保姆。不料,好东西有人抢,好保姆也有人抢。昔日东家的老邻居有好几个也想请这个保姆回去照顾家庭。这下可把刘阿姨急坏了--如果错过了那么好的保姆,以后打着灯笼都未必找得到!于是,刘阿姨当机立断,决定先下手为强,对这个保姆展开盯人攻势,天天打电话给对方,进行 “ 骚扰 ” 。为了让对方感到自己的诚意,甚至还亲自跑了一趟对方的河北老家,让对方再也不好意思拒绝。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刘阿姨终于赢得了这场 “ 保姆争夺战 ” 。
“ 抢 ” 来的保姆果然名不虚传,勤快的小杜每天早上 5点半起床,帮助老人翻身、穿衣,然后把老人抱到阳台上呼吸新鲜空气,自己则下楼买回一天的菜,吃完早饭后用轮椅推着老人出去散步。老人的一日三餐、吃喝拉撒、外出活动,就是小杜的全部工作内容。
北京一家家政公司的负责人说,我们的女保姆有好几百人,但男性保姆从无到有,已接近 10名,男保姆力气大、能吃苦,照顾瘫痪病人、扛煤气罐等体力活都不在话下,社会对男保姆的需求开始增大,这可能和社会的老龄化有关。
雇用男保姆的都是什么人?据了解,请男保姆一般是为了照顾长期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男性老人。
据中华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本公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所提供的最新数据,目前中国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ll%,2020年将占17.2%,2050年将占31%。中国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冠,占世界老龄人口总数的20%,占亚洲的50%。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
而联合国规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都标志着进入老龄化国家或地区的行列。
记者见到小杜时,他正在院子门前的草地上,晒着秋日,陪老人说话,给老人解闷。
小杜全名叫杜有田,是山东临沂人, 2003年来到北京,他原本是老家一个餐厅的厨师,但长年累月熬夜加班让身体很受不了,他决定改行来北京应聘保姆, “ 我希望过的是有规律的生活 ” 。 “ 出身厨师 ” 让小杜信心十足: “ 我是从餐厅的服务生干起的,我不仅会做一手好菜,还会打扫卫生、收拾房间。 ”
可初来北京时,小杜还是没能当上保姆,因为小杜的优势在东家那儿不算什么,会找男保姆的东家主要是为了照顾家中的病人或老人。熬得起夜,干得起粗活,懂得护理病人,这是当男保姆的条件。 “ 如果不是为了护理病人,我们不会找男保姆的;如果只是为了做饭收拾房间,我们宁愿找女保姆。干家务活,男的干不过女的。 ” 雇主对小杜说。
小杜在家政服务市场上,几经周折,发现了聘请男保姆的东家主要是为了照顾家中的病人或老人后,而且这样的家庭很多,男保姆供不应求。小杜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做男保姆来从事老人的护理工作。 “ 既觉得他们特别需要照顾,也是为了自己就业考虑 ” ,他说。
他照看的第一位老人下肢瘫痪,精神失常还会打人,为此吓跑过 4个保姆。看到坐在椅子上的老人衣着凌乱、精神不振,善良的小杜决定留下来,把老人照顾好。
“ 虽然我是个男保姆,但很多时候我干活和女保姆并没有差别。除了更加耐心外,我也要求自己更加细心。 ” 小杜深知,老人就像小孩,凡事要顺着他的心思老人才会高兴。他经常和家属们聊天,琢磨老人的喜好,寻思怎样让老人生活更开心、更舒适。他坚持看新闻,给老人讲有趣的故事,还从医生那儿学会按摩,回来给老人按摩腿部。慢慢地,老人腿脚开始有了知觉,小杜继续鼓励,帮助病人练习腿力,加上药物治疗,一年后,病人竟奇迹般地站了起来。
小杜帮助瘫痪老人站起来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大街小巷。老人恢复健康前,就有好几位雇主上门邀请他。别的保姆不愿照顾的老人,小杜都一口答应去照顾。
男保姆有自身的优势--身体壮实,力气大。小杜护理过的一位残疾老人家住六楼,老人常呆在家中闷得慌。小杜只要一有时间就会背他下楼,到小区广场上散心。背着行动不便的老人上下楼可没那么轻松,小杜得先把轮椅从六楼搬到一楼,再从一楼到六楼把老人背下来;回来也一样。老人每下一趟楼,小杜就得在六层楼的楼道上下跑六次。
都说男人较粗心,小杜却精于算账,侃价功夫 “ 一流 ” 。每天,他会早早地来到小区菜市场上逛两圈,货比三家,挑来既新鲜、价格又实在的蔬菜。他说多省几毛钱,就能为这个家庭省点开支。
请理发师上门理发,要 15元,老人舍不得,每次都要把头发理得很短很短,这样可以两三个月才理一次。细心的小杜就多留了个心眼,每次老人家理发,他就站在旁边、偷偷地学,一来二去,也掌握了一些理发的基本技巧。如今他已经可以为老人家理发了。小杜很开心: “ 请理发师的钱实打实地省下来了,我还掌握了一门小手艺。 ”
勤快的小杜把这个 “ 家 ” 打理得井井有条,刘阿姨说他是 “ 拖把不离手 ” 。在他的精心设计和照料下,这个 “ 家 ” 也搞起了 “ 绿化工程 ” ,小花小草茁壮成长,阳台上、楼道边绿意盎然。
“ 除了照顾老人的辛苦之外,最伤心的是有的时候雇主说我不够细心。有的雇主如果家里都是女人,会觉得男保姆在家里不安全,会有防范心理。 ” 小杜说。
现在,经常有一些女保姆向他请教经验。一些雇主知道他的保姆工作做得好,上门找他的也越来越多。自己忙不过来,他就介绍别的保姆。小杜告诉记者,他下一步打算和老家的亲人合资,开一家小小的家政服务公司,专门为老人服务,相信一定能做好,虽然自己没有文化,但自己是靠一颗真心对待老人,只要自己对别人好了,别人就会对自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