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需要传递的中国形象
杨 澜
杨澜与北京奥运有着不解之缘。
1993年9月,身为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的杨澜,被派往蒙特卡洛主持报道北京第一次申奥活动;2001年,时任阳光卫视董事局主席的杨澜,被任命为申奥文化主题陈述人,同时担任北京申奥形象大使。7月13日,莫斯科申奥表决现场,杨澜所做的申奥文化陈述,给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不同的身份两度参与见证北京申奥,杨澜成为公众心目中不可或缺的申奥代表人物之一。2004年6月,杨澜再次结缘奥运,应邀参加了雅典奥运会火炬在北京的传递活动。
对于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杨澜充满期待,同时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
2008 年转眼就要到来,不仅让人非常的向往和期待,也觉得奥运会绝不仅仅是竞技体育和北京市对于赛事组织方面的能力的展示,更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文明和风貌的展示,既包括有政府的,也包括民间的,既有硬件的,也有软件的,可以说奥运会是一次全方位的在世界面前树立中国国家形象和人民形象的一个巨大的攻关项目。
到时候有上万名的海外运动员、数万名的记者,几十万的有客都会蜂拥而至。我们可以想象,这些人的心态和他们的眼光都是千奇百怪的或者是千差万别的。他们有非常友好的,有非常崇敬的,有非常好奇的,有带有怀疑的,甚至有些人还会带有一种敌意,他们都来到了北京,他们的镜头对准了北京,对准了中国的各个角落,各色人等。
这个时候如何抓好这一良好的攻关的机遇,去消除很多不必要的误解,重新树立一个新的、蓬勃向上的中国的形象和中国人的形象呢?我觉得这个机会是不能够错失的。但是正因为有这样非常高的期待,在我和国外非常多的传媒的接触,包括我在国外采访的时候,我也会有忧虑感,有些问题可能还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说到 2008 年奥运会,跟很多朋友也谈到。中国的北京办奥运会,你们很多问题不必担心,首先交通你们肯定不用担心。他们说现在北京很堵车,我说没关系,到时候北京有一半的人放假就好了。说现在空气可能有点污染,我说没关系,大的厂子都已经拆走了。然后说钱会不会有问题,场馆会不会有问题,我说这些都没有问题,因为中国政府是能够足够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办好这届奥运会,因为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梦想的实现。各种由政府来进行全民动员和组织大型活动的优势自不待言,比如说可以充分调动和配置社会资源,组织非常周密,各个部门能够协调的配合,财力有充分的保障,秩序能够得到足够的保证。
前几届在国外办奥运会的时候,通常他们的奥组委都是以公司的形式来营运的,比如希腊就遇到了财政的问题,他们也不可能动员到所有的,包括国家的各个权力机构的支持。但我觉得这个问题在北京不存在,这也是我们的一个优势。
但同时这样的优势是不是会带来一些让人忧虑的地方,比如说声势浩大,但是却缺少个性。同样, 1993 年我在蒙特卡罗的时候,当时西方媒体对中国非常不友好,这时候从北京传来了消息,说北京有 10万人走上了长城,向世界表示我们申办奥运的强烈愿望。我当时问我身边 BBS 的记者,我说:你们看了这个消息激动不激动?他们说这你们政府组织的。组织 10万人到长城,得花多少精力和财力,但是到了西方媒体,很可能一句话都化解掉了。
另外,政府官员过多的参与,有时候反而减少了民众的自发的色彩,据说当时北京申报奥运会的时候,官方调查的数字,北京 97% 的人支持参加奥运会。国外的很多人不相信,国际奥委会就自己组织了一次调查。结果他们调查的结果是 98% 。政府组织的反而让他们起疑心,觉得不太真实。
我们在国内,还有很多是官本位的思想,我发现在任何一个大型活动,我是主持人,我前面念来宾名单的时候是一个很难的工作,因为他们有时候有很多的职称,如果你只是大学教授,就会排在副区长后面。对于外国人认为是匪夷所思的,官方有这么强大的力量。到了很多的地方参观的时候,前面的照片都是各级领导接见的照片,在美国也会有,如果总统到一个公司,都会把这个照片放在前面。但是我们做的非常的整齐划一,让人觉得有些死板。
再如为了表面的秩序清洁,我们可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我们要理解,一线的工作人员的工作非常的复杂。比如说是不是要处理外来流动人口的问题,流浪动物的问题。我们是不是要给外国人一个洁净的环境。我敢保证在奥运会前期的时间里,很多外国的记者就在街头准备拍这样的镜头了。起码我们的执法是不是能够更文明,不要提供一些视觉上有冲击性的画面。我觉得这是要有所准备的。
还有就是大家有财力做事情当然很好,但是我们在接待的规格上实在不需要太高,我们对于食品的浪费是惊人的。当我们上了 20 道菜表现我们的好客的时候,人家看到的是大量的食品的浪费,然后说你们不是还有很多人生活在贫困线吗?怎么你们在这样浪费呢?不是说环境破坏很厉害吗?你们还在吃野生的动物。所以由财力充沛大家表示好客和友好造成大量食品的浪费,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还需要注意的是一件事是,在中国大家在一起,可能没有特别强烈的感觉,但是对于外国人来说,到中国来,认为中国人有种族的情绪,比如说见到黑人,老百姓的话说 “ 来一个老黑 ” ,其实人家听的懂你在说什么,或者说碰到一个日本人就说 “ 小日本 ” ,如果一个外国记者听到了,就认为你们这个民族很狭隘,或者在种族平等上有欠缺,这些都造成西方媒体的话题。
我觉得举办一个奥运会是很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出现某些不和谐的现象,其实这些都不要紧,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发生。但是往往这时候怎么样处理这些不和谐的声音、不和谐的行为,更引起人们的注意,更会被西方媒体的报道和关注。
我们公司里有一些外国的管理人员,我就问他们,你们在中国呆了这么多年,到底对中国怎么看的。他说,我在中国呆的时间越长,越觉得中国了不起。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么快脱离贫困,中国的建设,中国的机遇,人们充满梦想的状态,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非常少见的。他说,告诉我们真实的中国已经够感动人了,反而有时候你们过于的包装和严肃,反而把我们的印象破坏了。很多来中国人就发出这样的声音,为什么过去的中国不是这样的。所以说有一个真实的中国,真实的人民呈现给这个世界,哪怕中间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我们可以更自信,更宽容一些。
我在申奥的时候,当时大家反复的讨论,上场第一句话说什么,我还记得我跟他们说的第一句话: “ 在我做文化陈述之前,让我先告诉你们一句话,那就是你们在北京会玩儿的很开心 ” 。当然我们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情,是一个全民要动员的时候,但是很多人来的时候是抱着来玩儿的,我们的心态是不是也可以放松一些,我们赋予它的意义太严肃了,让我们一起渡过一个很快乐的时光。
奥组委的工作人员也告诉我说,全民都想参与的事儿往往很难做决定,或者说做出平庸的决定,因为每个人的声音都要照顾,是不是能够放手让我们的奥组委尽情的创造,大家都放松一些。中国自信的、包容、平等、文明的形象,会在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建立起来的话,我觉得是中国传播文化的黄金期。
(杨澜:阳光文化基金会董事局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