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作坊变成园区

――清远再生资源示范基地董事长管爱国一席谈

文/张 阔

5月31日,位于广东省清远市的中国清远再生资源示范基地隆重开业。中国清远再生资源示范基地是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环保总局等六部委批准的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是商务部建立城市现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首批试点,也是广东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示范项目。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现状如何,清远示范基地作为第一批试点的意义何在,作为清远市再生资源示范基地董事长,管爱国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

什么是再生资源

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原效用减失的物资,具经济及回收再利用技术可行性的各种废旧物资。与原生资源开采相比,再生资源具有生产能耗低、污染物排放少的特点,所以世界各国都把再生资源的回收加工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给以扶持。

再生资源加工也就是废旧物资回收在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举例来说:中国的钢产量中,26%的原料来自废钢铁;造纸原料50%以上来自废纸;有色工业中,如铜、铝、铅、锌等所占的比重也都在20%以上。所以说再生资源产业对于我国建立节约型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再生资源产业处在低层次,低水平上发展,队伍庞杂,组织无序,规模偏小,技术落后,装备不足,回收利用率低,二次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在2001年前,全国废旧物资回收企业有5000-6000家。而在2002年废旧物资特种行业许可证取消,加上国家对这一行业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东南沿海,突然冒出上万家废旧物资回收公司。据推算,全国有废旧物资回收公司6、7万家,从业人员在1000万人以上。

这一方面繁荣了废旧物资回收产业,另一方面,由于制度和管理的缺位,造成经营的无序,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公共设施安全问题、资源浪费问题和扰乱经济秩序问题等。而且这些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大多规模小、“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二次污染、二次浪费严重。

作为第一个试点的意义

中国清远再生资源示范基地,是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直属的中国再生资源开发公司与广东新亚光电缆实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清远华清再生资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将超过15亿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再生资源回收拆解厂,年可回收拆解加工以及安全处理各类废五金电器、废电机、废电线电缆及其他废金属、废塑料近300万吨,年可产出再生工业原料价值约500亿元。目前建成开业的是该项目第一期工程,占地750亩。

基地按照创新的园区管理模式统一规划,将无序非法经营变成有序规范经营;首次在国内对再生资源行业实行工厂化管理,建立信息、交易、劳动力、物流、管理、技术、资本的平台;在园区建立污水处理厂和废弃物处理项目,实现污水和拆解废弃物的集中无害化处置;还在园区进行技术研发和对回收拆解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它开创了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发展和经营管理模式的先河。 在国内再生资源产业规模小、分散经营的状况下,清远再生资源示范基地是首次进行大规模、产业化经营,将努力做好五个创新:

一是观念创新,变封杀为引导;二是模式创新,变作坊为园区;三是政策创新,变群聚为集群;四是机制创新,变无序为有序;五是服务创新,变垃圾为黄金。

在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方面,我们将加大力度,实现清远市物资回收行业的完善和升级,对全国的再生资源产业也将起到示范的作用。

2006年5月29日至31日,全国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工作会议暨首届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在广东省清远市举行。会上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何方明代表协会会员单位宣读了《绿色诚信宣言》。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绿色诚信宣言》

我们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会员企业(单位)向社会承诺,并向业内回收利用企业发出倡议:以诚信为本,规范经营,矢志为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诚信建设竭尽全力!

一、坚决遵守和执行国家及有关部门的法规和政策,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绝不充当犯罪分子的销赃渠道,坚决维护社会的安定。

二、坚持做到文明回收、诚信服务、规范经营、财务健全、手续完备、照章纳税,杜绝虚开发票,为全行业做出表率,以回报社会给予我们的关心和支持。

三、坚决维护生态环境的安全,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做到不抛洒遗漏、不野蛮拆解、不掺杂使假、不随意排放和焚烧,清洁科学地利用再生资源,做到物尽其用,变废为宝,杜绝二次污染。

四、坚决响应国家号召,认真履行行业职责,努力回收一切可以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率和利用率,减少二次浪费,减轻我国发展中的环境压力和资源压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五、坚持走规模化、规范化和产业化的道路,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培育成一个绿色产业,为社会及进城务工的农民提供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Dirección : 24, calle Baiwanzhuang, Beijing, 100037, China
Fax : 86-10-68328338
Sitio Web : http://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hoy@chinatoday.com.cn
Todos los derechos reservados: China h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