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 赤心依旧

--访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北美分会执委会主席陈慕贤

本刊记者 徐晓燕

接受记者采访时,定居温哥华23年之久的陈先生平静地回忆起一段往事:宋庆龄抗战时在他家地下室躲藏了几天。

1938年6月14日,为支持抗战,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宋庆龄在香港主持成立了“保卫中国同盟” 。“保盟”致力于战时医药、救济和战时儿童福利工作,并通过各种途径向外国人士和华侨宣传抗日运动,介绍中国抗战实况,并将大批医药、食品、衣被等物资运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

美国医生马海德忆述:“在她的经常支持下,很多外国医生来到中国,其中包括白求恩、柯棣华、巴苏、埃塔尔和库尔卡,还有汉斯、米勒……在她提供的物资中,有研制青霉的材料和说明书,那时青霉素在世界上还是新产品,极为珍贵,对于治疗某些传染病和肺炎、骨髓炎等疗效极佳。” 中国共产党十分感激宋庆龄“雪中送炭”般的帮助。

1941年,居住香港的宋庆龄正在积极筹备抗日资金,日军对其劝降不成恼羞成怒,决定轰炸她的住宅。两个特务悄悄爬上宋家屋顶系了几个红气球,为轰炸机指出目标。危机时刻,宋庆龄翻越墙头来到邻居陈慕贤家。陈的父亲陈霖坤立即将宋庆龄藏在地下室里。12月8日,轰炸机投弹未中宋宅,却把陈宋两家之间的花园炸了个大窟窿。后来,轰炸机又在宋宅上空盘旋,用机枪猛扫。宋庆龄在陈家地下室住了几天,安然无恙。12月12日凌晨,宋庆龄和姐姐宋霭龄在机场落入日军手中6小时前,乘上最后一架商用飞机飞离了香港,出于感激,宋庆龄欲带走陈家一个儿子,但是陈家为了她的安全婉谢了好意。此时,宋庆龄决定将孙中山的5箱遗物留给陈家密藏。日军占领香港后,陈宅沦为日军司令部。可日军哪里知道,孙中山先生的5箱遗物就藏在陈家地下室里。直到新中国成立,宋庆龄定居北京后与陈家联系,这5箱珍贵的遗物才重新回到宋庆龄手中。

“这间办公室的隔壁就是宋庆龄基金会在温哥华的办公室。它是由我捐赠的。”陈先生告诉记者:“宋庆龄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培养,我们工商界人士尤其要秉承其意。现在,全球世界贸易和文化越来越一体化,青少年必须多认识其他国家和事物,才能加强将来的相互合作。”陈先生认为,中国是拥有世界上第二大地域和最多人口的国家,青少年了解认识中国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我们1998年7月成立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北美分会的原因所在。”

我们目的就是要增进北美及中国两地青少年的了解和交流,让他们可以亲身体验对方的历史和文化,加深认识,从而培养出一群全球未来的栋梁。

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会总部设在香港。著名企业家伍淑清女士是执委会主席,而它的海外第一个分会就是北美分会,陈先生担负起分会执委会主席的重任。

伍淑清说:“香港回归祖国后,我感到香港的青少年迫切需要了解祖国,从感情和文化上亲近祖国,积极行动起来,去做一些实事。”这几年以来,她任执委会主席的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会先后组织了香港各界和海外青少年6000多人,分30多个“中华历史文化教育交流团”,分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文化交流和学习,大大增进了孩子们“爱祖国,建香港”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由于基金会在香港组织的活动倍受大家的赞誉,促使伍淑清协助成立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北美分会。基金来源于海外及加拿大本地各界人士或团体捐赠,全部用于组织青少年学习交流团活动。

北美分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的活动范围在地域和空间上有了新的拓展。

加拿大青少年及学生通过参加中国历史文化教育交流团,了解了当今中国的现状和历史渊源、传统文化。在中华文化学院的学习交流,学员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各地名胜古迹叹为观止;西部之行银川展示的是党和政府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眼光,并领略了伊斯兰民族风情,体现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民族政策;西安之行进一步感触了华夏文明历史悠久、源源流长;而上海之行则令他们慨叹于中国现代化发展之神速,上海完全可以与世界顶级的国际化大都市相媲美。

青少年们的文化课也安排得丰富多彩。课程包括:汉语、书法、国画、太极拳、民乐西乐欣赏、京剧脸谱、剪纸、陶艺制作等。每一堂课都妙趣横生,学生们兴致勃勃、趣味盎然,而老师也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青少年们通过活动了解了中国,领略了中华文化,为自己是一名炎黄子孙而深感骄傲和自豪,许多学生表示回到加拿大之后,在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传播中华文化方面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其中有很多人表示几年后要回国发展。

陈慕贤是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和英国特许仲裁委员会委员,是香港30年前最早的5个会员之一,堪称香港房地产界前辈,他现在更关心的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我们要架设起北美洲和中国两地青少年交流的桥梁,为培养全球的栋梁尽一点力。”他还是宋庆龄基金会的理事,陈先生的夫人十分支持他的工作,他们的子女学有所成,都有自己的一份事业。


Dirección : 24, calle Baiwanzhuang, Beijing, 100037, China
Fax : 86-10-68328338
Sitio Web : http://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hoy@chinatoday.com.cn
Todos los derechos reservados: China h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