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中国繁荣的电能工厂
安吉发(委内瑞拉在华专家)
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大坝今年五月份完成了主体工程的建设。据工程建设的总指挥官李永安先生说,“三峡大坝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完成的最大的工程”。
2003年春天,我参加了一个长江25日游的旅行团,有机会见到正在建设中的三峡大坝。虽然当时并不允许游人靠近,但旅游车把我们带到了离工程最近的渡口,从渡口可以毫不费力地概览整个工程的浩大场面。当时我的震惊一如我第一次见到长城、故宫和已初具规模的青藏铁路。
当我向我在委内瑞拉或世界其他地方的的亲戚朋友谈起我的这个经历,我说,在中国的文化中应该有些什么使得这个民族孕育出了这么多宏伟浩大的建筑工程。有人认为,中国众多的人口、复杂的地貌以及世界第一的劳动力才是最终的根源。对此,我只是认同一半而已。
纵观历史,中国的确经历了许许多多内忧外患的考验,培养了中国人民值得称赞的劳动和战斗的能力。当然中国富裕的劳动力,也为实施这些巨大工程提供了可能。但是还应该有别的。当我想到长征和长城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工程”所需要的意志、力量和坚韧,我明白了在中国文化中一种鲜明的要素--勇敢。正是因为勇敢,他们勇于发挥想象,敢于把想象付诸实行。也许正是因为同样的文化要素,使中国人相信,人可以飞,可以在水上行走,可以拥有许多“超人”的能力,好像他们在武打影片里所表现的一样。
1993年,三峡项目动工的时候,工程的规模立即成为了国际争论的中心。一个这样巨大的人类工程意味着同样巨大的环境代价,这很自然地引起了中国内外的担忧和批评。为此,中国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资金进行调查,对工程将造成的社会及环境影响进行了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综合评估。在进行了多年深入的调查后,中国政府还是做出了动工的决定,这说明,工程所带来的利益完全可以抵偿由此造成负面影响。
除了有关生态系统保护的争论外,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移民。大坝的兴建,意味着成千上万的居住在长江两岸的人们要离开家园,改变他们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也意味着,我们每天从渡轮上、汽车上或走在大街上就能看到的那些乡镇村庄在几个月之内就将全部淹没在长江水下。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硬币的另一面:从工程开始起,在两岸原住民的原住地的较高的地方,也就是两岸高山的较高的地方修建了新的、现代化的迷你小城市来安置长江移民。我们参观了几个这样的小城。走在小城的街道上,看到小城居民有秩序的生活,我们嗅到了幸福的气息。
当然,移居到小城里的人不能再继续曾经熟悉的生活,然而,以前,长江经常泛滥的洪水以及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从来也没有允许他们真正享受过水域港口的便利,也没能使他们经历适当的经济发展。现在,大坝,通过它控制长江水位的能力,大大改善了江水的可航行,从而建立了水运体系。另外,江水不再汹涌,渔业活动也增加了。政府还下令关闭了1000家污染江水的工厂。这一切为沿江而建的新兴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长江三角洲地区,国民产值占据中国国民产值总量的三分之一,但同时也消耗中国能源的三分之一,将从大坝产生的电能中直接获益,并带动整个中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东部地区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地区。
在靠近大坝主体结构的地方也有其他规模不小的辅助工程,同样诉说着中国人民的意志和能力,中国在近几年取得的科学技术显著的进步。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长江两岸几百公里长的山体绿化工程;未来港口巨大的截流墙的建造工程;以及迁移村镇的拆除工程。
最近几年,中国能源比较紧张。三峡大坝的建成将提供这个亚洲巨人所需的电能,维系国家经济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现代化。中国政府,像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一样,有责任保障治下人民的福利,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13亿的巨大人口要求他们的政府有胆识有魄力地采取行动,而他们的确做到了。
在三峡大坝主体工程竣工的时刻,我要向中国政府表达衷心的祝贺和敬意!也衷心的祝愿大坝整体工程(高185米长2309米)在2008年顺利完工!以它每年发电87,700,000,000千瓦时的能量,为中国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