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龄童:掌声过后 依然行者本色
文/本刊记者 方允仲
他用17年的执着追求,重新演绎了《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经典形象;
他用形神兼备的表演,赢得了世界观众的高声喝彩;
又是他,获得盛名即转入低调的生活,重新开始了漫漫求索路。
不惑之年的他,执着与自足齐具,传奇共平淡一身。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人,总以一颗平常心,一颗平静的心,去对待演艺与人生。
他的名片上这样印着:中央电视台影视剧中心演员:六小龄童。
一个暮春的傍晚,阵雨刚过,层林泛翠,暮山烟紫。在林城贵阳的一家宾馆中,六小龄童推开了一切应酬,用4个小时的时间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掌声过后 依然行者本色
17年前,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在中国以及东南亚等地热播,让六小龄童的演艺事业达到了巅峰,然而,之后的六小龄童却拒绝了随之而来的众多演出机会和社会活动,“逃出”了鲜花与掌声的包围,保持了长时间的低调。17年磨一剑,他深知自己的生命是猴魂,那个孙悟空是无法超越的。3年后,才重新返回了荧屏和舞台,无论走到哪里,仍然是一片欢呼声。
继续获得观众的认可,他很高兴,但也一直非常苦恼:自己在成名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有了孙悟空光环,却很难走出孙悟空的影子。
“我不是特型演员。”六小龄童说。在西游记开拍之前,他就塑造了很多不同的角色,如主演过昆剧《武松打店》、《三岔口》、《挑滑车》、《战马超》等。这些人物,也许没有使他获得以后的名气,却也没有限制他的戏路。在那之后,他开始了一如既往的艺术探索。
作品一部一部地推了出来。除了扮演影、视、戏剧《父子美猴王》、《猴娃》、《六龄童》和《西游记》后15集等与孙悟空、“猴戏”有关的形象外,他勇于挑战自我,分别塑造了《过年》中的教师程志、《大上海屋檐下》中的著名京剧武生颜世鹏、《追踪309》中的刑警队长罗大鹏、《一九三九·恩来回故里》中的周恩来、《义海风云》中的商人老板李正平等。这段时间里,他和他演出的影视作品先后获得了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提名、“金鹰奖”最佳男配角奖、第14届“飞天奖”、第12届
“金鹰奖”最佳儿童连续剧奖、全国“星光杯”一等奖、全国十佳优秀演员奖等荣誉,并出任电影《一九三九·恩来回故里》制片人……对他来说,走出孙悟空的影子,是一种欣慰。
最近,他先后塑造了电视连续剧《荀慧生》中的“旦角”王瑶卿、《吴承恩》中的吴承恩、《欢天喜地七仙女》中的太上老君等形象。尤其是荀慧生的恩师王瑶卿这一男旦形象,眼神、做派、举手投足都和孙悟空完全不同,突破较大。在贺岁电视剧《欢天喜地七仙女》中,他饰演的太上老君,获得了观众的好评。这是他非常满足的。
拍《西游记》,数次面临生命危险。演其他角色,也一样投入。为了扮演好王瑶卿,六小龄童不惜把他那浓密的眉毛修成了一弯细眉,敬业精神可见一斑。
可以到任何地方“种地”
当记者提及外界传说纷纭的“重拍西游”的问题,他说,西方的一些大导演对《西游记》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好莱坞片商也有过一些接触,但合作尚没有最后定下来。《西游记》为特技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国外在这方面确实比中国先进,也会有比较大的投入,西方的商业化运作也比较好。美国人就一个耗子(《猫与老鼠》)可以作一篇很大的文章。中国古典名著有着丰富文化底蕴和广泛观众基础,更能做出一篇大文章。外方对中国传统艺术人物形象很看好,比如近年来推出的《花木兰》等,非常成功,影响也很大。
“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要为我所用,但不能迷失自我。”六小龄童强调说。
当年拍《西游记》的时候,有很多场面都是土法上马。自己不能说九死一生,也可以说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但是,之所以能够受广大观众的认可,就是《西游记》自身的魅力,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另外就是演员的演技。要着眼于人物的刻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很多观众至今还提起当时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的那双眼睛流露的感情。这不是特技所能解决的。六小龄童反对全盘西化,认为东方的影视应该有东方的风格。当年刘海粟、徐悲鸿这些大师到西欧学习油画,但并没有留在国外,成就在于国画,就是也吸收西方好的东西为我所用。
“所以,我认为,不管谁来投资,谁来拍摄,都可以,但必须忠实于原著,我可以到任何地方种地,但不能给外国人打工。必须保证是在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不是借助《西游记》和孙悟空的名字去拍摄不属于中国的东西。”
童心不泯 爱心常在
六小龄童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父女俩更像是朋友。他的很多业余时间都和女儿在一起度过。和女儿在一起,他忘记了自己的年龄,这一点倒像美猴王的“天性”。也许正因为如此,孙悟空的形象受到了儿童的欢迎,而且不分国界。他的很多工作也和儿童牵在了一起。
一张今年5月份的日程表说明了他对儿童公益事业的关注:
5月8日起,参加央视少儿频道“六·一”晚会《梦想未来》的排练;2006年5月10日,到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讲演;16日晚,到北京对外经贸大学讲演;19日,参加央视少儿频道《成长在线》节目的录制;5月31日晚,参加央视少儿频道“六·一”晚会《梦想未来》之《森林狂想曲》部分的录制演出……
去年,丹麦首相任命其为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中国区形象大使,中国的“孙悟空”与世界不朽的童话巨作联系了起来。此前,他曾出访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新西兰、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掀起“《西游记》热”和“六小龄童热”,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在丹麦,很多人高喊,“CHINA
MONKEY KING”,那种对孙悟空、对东方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是六小龄童没有想到的。
早在1988年,他应温哥华市市长的邀请,赴加拿大为筹建当地儿童医院病房而义演,并受到了卑诗省省督林思齐(译音)先生颁发的“杰出华人艺术奖”。在国内,六小龄童还是北京儿童医院首任爱心大使。今年1月,他慷慨解囊,委托他的大哥章金彦将价值3万余元的棉衣棉鞋捐赠给淮安市楚州区河下小学贫困学生,以表达
“猴王世家”对《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崇敬和对吴承恩故乡百姓的一片爱心。
拒绝“戏说”西游形象
当记者提及,更多见诸报端的是他怒斥“戏说”《西游记》、“戏说”古典名著之风的报道时,他说,自己靠孙悟空的形象为大家所知,对孙悟空的的了解可能也比其他人深一些。《西游记》作为前人留下的文化经典,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很重要的桥梁。电视剧《西游记》输出到诸多的国家,就是一个明证。
他认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不断地成长,每个时期的孙悟空都是不一样的。他的身上,更多地代表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如善良、坚韧、勇敢、执着、不畏强权等,这些都是中国人民优良品格的体现。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能够在历史的风浪中繁衍生息下来,靠的就是这种精神。所以,他一直主张奥运会的吉祥物能够用孙悟空的形象,也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虽然没能如愿,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六小龄童说,由于家族和事业的原因,自己对孙悟空有着特殊的感情,但又不是单纯感情的问题。他说起了一个细节。他成名之后,很多厂家邀请他去为产品作广告,但他的选择十分慎重,不能因为广告损害孙悟空的形象。在拍摄那个非常有名的皮鞋广告时,他坚持在产品出现时不能用孙悟空的形象,只能用自己的形象。
“当时人们对广告还有一种抵触情绪,名人作广告还有争议。我要让观众知道,是我六小龄童在作广告,不是孙悟空在作广告,观众骂就骂我吧!”事实上,这个广告一直给观众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又有一次,国内一个著名的防盗门制造厂家邀请他作一个广告,创意是孙悟空拿金箍棒来撬门,棒子弯了,以此说明门很坚固。他就没有同意。不能拿孙悟空作广告,这是底线。
谈及《大话西游》,他说,自己非常尊重港台的艺人,但有自己的看法。“但那不是《西游记》,人物也不是孙悟空。别人也不会认为是孙悟空的事。大家在欣赏的时候,可以认为是另一个故事,另一个人物。”
目前,对《西游记》的水煮、麻辣、油煎都开始了这说明了《西游记》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现代意义。他有他的看法,也和一些人探讨过。比如,和成君亿(畅销书《悟空是个好员工》的作者),曾经都有一些通信。
德在先 艺在后,德在先 学在后
谈及演艺界的一些怪现象,六小龄童显得非常忧虑。他认为,目前,一些演员为了名和利,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程度。我们形容一个演员,可以说他德艺双馨,注意是德在先,艺在后。如果不是《西游记》的开拍,自己可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戏曲演员,但绝对不会为了出名而不择手段,也不会因为利丧失自己的原则。艺术无法用钱来衡量。当年《西游记》拍了17年,自己的报酬才2000多元,怎么来计算艺术的价值?这里面就有一个作艺与做人的问题。艺术是要感染他人的,人都做不好,又怎么去做艺,怎么去感化别人?
他认为,艺术是硬件,而人格则是软件。一代新人胜后人。中国会不缺乏世界一流的演员,但也要提倡艺德、修养。重要的是道德、人品、修养,其中包括守时。守时是对别人的尊重。比如,现在接受采访或者约见年轻演员,我要么就不答应,要么就提前准备好。也有一些年轻人确实不注意,我作为一个年龄较大的人还要等他,这就不对了。
谈到演技,他说,自己更多的是得益于戏曲。首先是向业内人士学。过去中国演猴戏的分南北两派,下面又有很多门派。都是自己的老师,从中吸取了很多有益的成分。其次,就是苦练功。每天早晨都准时起床练功。当年拍《西游记》,自己始终都没有用替身,就是长期练功打下的功底。
言谈之间,六小龄童在房间里向记者展示了一些高难的动作。
六小龄童还有长期的“家庭教师”--猴子。为了演好猴戏,家里人平时基本跟猴子在一起生活。六小龄童一有空就琢磨猴子的神情,同时联想到人的喜怒哀乐。他还不断地向生活学习,注意观察,并专门到法源寺、广济寺、白云观体验生活,接受佛家、道家文化的熏陶。
他认为,目前的一些影视学院的大学生对“专”做得不够,很早就去接戏,一心想着出名,其实,很多事情都没有弄明白,暂时取得的名气和自己的实力是不配套的。这反映了一个行业的浮躁。
六小龄童简历:本名章金莱, 1959年4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绍兴。六岁从父六龄童(猴戏表演艺术大师、绍剧一代宗师,被誉为“南猴王”)学艺。1982年初,六小龄童在杨洁导演的25集大型神话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主演孙悟空一角,引起巨大反响,并荣获年度中国“飞天奖”的特别奖、“金鹰奖”最佳连续剧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