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你把车停在哪里
曾平
熟悉路况的北京司机有句戏言,“哪里有宜家,哪里就堵车”。这家自北欧的家居市场长期客流爆满。据统计,宜家家居日平均人流量为1.3万人次。前不久宜家家居新店移至北京四元桥北,原先北三环马甸附近辅路堵塞的车流“如法炮制”地移至四元桥下。马路边、人行道、桥洞里,还有宜家门前那片铺着绿色塑料网的树林里,到处停满车辆。夕阳里,一个交警忙碌而熟练地向停在马路边的那排车辆依次粘贴着罚款单,正在准备就近停车的司机见状,重又挤回蠕动的车流中,寻找宜家的地下停车场。停车场的1200个车位已经所剩无几。
停车难“入位”
据预测,中国汽车保有量2020年达1.3亿辆,而这些车辆主要集中在大城市,随着汽车大众消费时代的到来,大中城市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北京是全国各大城市中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城市,至今已经达到260万辆,而且还在快速增长,而停车位却只有109万个左右。方庄小区某大院,只有100个停车位,却挤了1000辆车。北京朝阳区搞了一个调查,居民生活中最困难的八件事,首当其冲是停车难。
每到节假日,位于朝阳路上的华堂商场门前等待车位的汽车在停车场外就排成了长龙,华堂商场的地上地下停车场400多个车位随时都是满的,由于来购物的人络绎不绝。车主周先生显然已是有备而来:“我们一家人来的,他们都进商场20多分钟了,我慢慢等车位。说不定一会儿有车位了,他们也出来了。”为了能尽快买到需要的东西,很多开车族基本都是“团队作战”,分工明确,有人排车位,有人先购物。对于这种方法,车主们表示,这实属无奈之举。
在北苑路“家和物美大卖场”门前,虽然有数百个车位,且不断有车离开,但停车场还是停了个满满当当。一辆红色吉利轿车在整个停车场转了三圈后,才找到一个“宝贵”的车位。
在王府井商业区附近,有800多个停车位的东方新天地的地下停车场已近乎饱和,已经有2000多辆车先后在这里停车后离开。世都百货、天伦王朝等商场、酒店的停车场也都“无位可停”。
工美大厦地下停车场门口也竖起了“车位已满”的牌子,20多辆等车位的车更是从地下一直排到了地上。来自内蒙古的金女士说,“我们在这里排了一个小时,才停下车。”很多没有金女士幸运的车主也有新发现,新东安商场对面的一片工地顿时成了他们的临时停车场,没一会儿也满了。
刚准备取车走的王先生无奈地说,“没办法,在这附近转了半天,只能把车停到这工地里了。我们还算熟点,要不且等着吧!”
北京市体检中心位于月坛南桥西侧,每天从清晨到上午都有大量的人去体检,可就是没有地方停车。要停到儿童医院地下停车场,清晨挂号的、看病的人多车多,要排很长的队才能停车。那天,某单位的赵先生体检,要空腹抽血化验,饿着肚子排了半小时都没进去,一气之下又绕了一圈,看见黑龙江宾馆门前有个车位,一头扎进去,刚停稳,抬头一看,“不吃早餐停车者后果自负”的告示赫然在目。急忙把车倒出来,不小心撞在路边的水泥墩上,保险杠凹了一大片。后来一量血压,高压竟达150。平常没有这个病啊,赵先生哭笑不得。
开车人大多有这种荒唐念头,当为等一个车位被堵得焦头烂额时,恨不得弃车而去;而开车路过某处看到有空车位时,下意识地想赶紧停过去。
如何规范停车收费
北京的开车族都有体会,现在只要一出门不管到哪儿都有收费的,而且10块、5块、2块等参差不齐,一两天不觉得,但日子一长算下来竟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无论春暖花开或天寒地冻,三里屯和什刹海的两条酒吧街依然热闹。但停车难是困扰游人食客的首要问题,同时还有让游客称为“巨贵”的停车费,都让喜悦的心情蒙上阴影。
“我们本想把车停在什刹海荷花市场门口,没想到收费的人开口就要10块钱,无论时间长短。”李小姐向媒体投诉。“我认为10块钱太贵,而且没有依据。收费的人说这里是酒吧街,就是这个价。”
记者几次来到荷花市场门口,往东走100米看到一个大约20平方米的收费停车场,价目表为:“6:00-21:00,小型车1元/半小时,2元/小时。”收费的师傅告诉记者,这是附近单位的停车场,也是附近唯一合乎规定的停车场。“晚上来什刹海的人都把车停在路边,有人收费,但路边其实并没有车位,要赶上警察来了,还得被贴条。”华灯初上,记者看到,开到路边停放的车辆逐渐多起来,收费的人对每辆车都收取10元的停车费,有的司机认为太贵,掉头开走。
三里屯酒吧街由南向北禁行,来泡酒吧的车辆大多会停放在工体北路与酒吧街交叉的路口两边。路边的停车牌上标明:“6:00-21:00,小型车2.5元/半小时,21:00-6:00,小型车1元/小时。”
记者晚上来到三里屯酒吧街,看到一辆车刚停到车位上,收费的人就向他收10元的停车费。“我只是到里面拿一件东西,就5分钟。”车主与收费人一番讨价还价,最后收费人同意只收取5元钱,但不给发票。
这位车主向记者埋怨说:“这里的停车费太贵了,来泡酒吧的人本来就要消费,还要支付这么多停车费。”他说,自己只是要取样东西,也要花这么多钱,有被抢劫的感觉。
傍晚,记者在崇文门新侨饭店西侧路边刚把车停下,一位身穿制服的人就来收费,一小时5元,记者交费刚下车,手机响了,要离开,找那收费人告知,却不见踪影。三分钟5元,够贵的。
不久前,北京市政协委员李少华在首都之窗网站与网民交流时表示,北京市的停车场按1小时收费是不合理的。有的地方我只是停10分钟、20分钟,我到那里办事,结果人不在,我肯定要返回,但是找我收1小时的钱,我心里很不舒服。
李少华认为,最不合理的公共设施的停车场收费,很多公共设施,像美国等国家的停车场都是不收费的。因为老百姓是纳税人,他们在路边停车本来就应该是一项公共的利益。李少华建议有关部门在收费的问题上应该合理化,应该研究一下,哪些地方应该收费,哪些地方应该降低收费,哪些地方应该不收费。
由街道退回胡同
2006年两会期间,北京拟对24条市区主要大街实施停车规范化管理,这是市政府拟为群众办的59项实事的第9项,目前这件实事已经开始实施。为了缓解交通拥堵,东西长安街等24条重点大街高峰时段路侧停车费拟提高,多数路段收费可能会提高到5元每小时。同时,本市78条主要街道将削减3800个路侧停车位。
除上述24条重点大街外,北京还将削减道路两侧的停车位,这些道路包括城八区有41条和郊区县有13条。
另外,北京将在重点道路的一些路口打桩,以防止机动车在人行道停放,阻碍行人通行。对主要街道的部分斜列式车位将进行改造,划成平行式车位,以减少机动车占道的面积。此外,还将使主要大街附近支路、次路一些私划的停车位合法化,统一纳入管理,减少主要大街的停车压力。
北京市交管局网站贴出全市停车泊位图。司机如对停车罚单有疑义,只要登录网站,就可当场查出停车位置是否符合要求。利用网站公布全市停车泊位图,详细写明停车泊位所处具体位置、数量、长度,主要目的是方便司机查阅,达到督促司机依法停车的效果。
据统计,目前北京市机动车的保有量还在继续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长,而北京的全部停车位只有109万个,同时,过高的停车费又使大部分车主在本就狭窄的胡同中另辟蹊径,从这一层面来讲是停车费的征收把这部分车主从马路上的车位“赶”到了胡同中。这一费用的征收既没有在缓解停车位短缺问题上的起到太大的作用,也没有降低中心城市主干道的拥挤度,相反却使停车难这一问题更加凸显。
家住西坝河北里的曹先生告诉记者,尽管现在住得很小,又在7楼,临着三环路汽车的噪音让人整夜睡不着觉,也不愿搬到去年买的天通苑的两居去。不为别的,就为现在住的楼下不收费的车位。两人都有车,但上班一东一西。若搬过去,仅停车费一月就要三四百,一年算下来多少钱?他放眼望去,楼下大大小小的马路边挤满了车,找车位比找媳妇都难。
“拥挤费”引导市民乘公交
据报道,北京市规划委近期组织相关部门针对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交通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解决北京旧城交通问题的10项策略。其中,“车辆进入旧城要交拥挤费”赫然在列。
在市中心地区收取拥挤费,这个办法早有人提过,但一直颇有争议,赞同者很多,反对者也不少。 “拥挤费”是个舶来品。2003年,伦敦市长列文斯顿在市民的拥护和非议声中,在伦敦市中心开征拥挤费:凡是在工作日早7点至晚6点半进入市中心的车辆需交纳拥挤费,每车每天交费5英镑,2005年又涨到了8英镑,违规者要受重罚。有关调查显示,收取拥挤费后,伦敦市中心路面交通流量减少了30%,70%多的伦敦市民认为拥挤费对改善市内交通发挥了高效作用。
很多反对者质疑拥挤费的合理性,认为有失公平。政府收取拥挤费,等于让“有车一族”承担了额外的成本,但只要定价合理,这些额外的成本并不会破坏社会公平。第一,与那些步行、骑车和乘坐公交工具的人相比,“有车一族”占用的人均公共交通服务份额更多,自然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多负担一些“买路钱”也合乎情理。第二,大量小汽车(私车和公务车)的涌入是造成北京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的重要原因。有车族(包括私家车车主和公务车使用者)在享受方便舒适的同时,却连带其他人时时饱受交通拥挤的苦果。交纳一定的拥挤费,算是有车族为自己用车行为的“外部性”付了费,否则就真的有点不公平了。
收取拥挤费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市民多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但如果公交工具还继续保持目前少、慢、挤加服务态度差的状况,那最后无非有两种结果:一是交通拥挤一时得到缓解,但以大家的生活质量下降为代价;二是有车族不堪忍受,重新被逼回小车里,分流车辆的目标完全落空。因此,要根本解决北京的交通问题,还必须从扩大公交容量、改善公交服务质量入手,才使越来越多的市民乐于弃私车选公交。
4月5日,北京市政协透露,北京市交通委在回复市政协委员邓小虹《关于改善城区内停车困难建议》提案表示,目前,收取拥挤费,应当是缓解市中心等特定区域交通拥堵问题的可行之策。不过,根本解决问题还是要依靠综合治理,只有制定和执行好以改善公交服务为中心的“政策套餐”,公众出行才能舒心、省心、放心。“收取拥挤费”毕竟只是“10项策略”之一。
北京市交通委透露,北京将在地铁站、公交中心站、枢纽站规划建设若干个停车换乘设施,引导市民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此外,为提高停车设施利用率,还将研究公建配建的停车泊位夜间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