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之乡”:贵阳市白云区

文/赵 淬

在贵阳,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位名叫云仙的姑娘,她为了让父母不再遭受农耕中烈日的煎熬,甘愿化作天边的一朵云为人们带来清凉与滋润。上天被她的真情所感,终于有一天,她真的融入了那天边的云彩,成了“白云姑娘”。后来,人们为了表达对“白云姑娘”的思念,把她的衣服放飞在蓝天白云之间。从此以后,每年春季来临人们都会举行这样的仪式,只是那时人们还不把它叫做风筝。

据说,这“白云姑娘”真的成了神。明朝祟祯年间,高僧西识禅师在此地建庙,正值大殿上梁之时,一朵白云缓缓飘来将大梁托住,冉冉上升并将其安放停当。西识禅师即率众叩拜,说是白云女神显灵.并将该寺定名“白云寺”。此辖地定名为贵州贵阳市白云区,“风筝之乡”的美誉流传至今。

白云是一块辉煌神圣的土地。明末清初诗人潘驯、共和国政务院参事李仲公,民主人士李侠公、书画家马士英等著名人物都生长在这里。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白云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凭借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独具贵州特色的民族文化,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了璀璨的神奇色彩。

白云是一块瑰丽富饶的土地。这里,山水合一,景色迷人,风景名胜古迹甚多,有天然氧吧之称的长坡岭国家级森林公园、有高于乐山大佛的都拉天然大佛、有记入世界吉尼斯的猴樟王古树、有神秘的潮水河、有秀丽俊逸的天鹅湖等等。白云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而且还有着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堪称一块宝地,蕴藏着巨大的开发力。国际风筝节、兰花博览会、亚洲女子健美锦标赛等大型活动在这里成功举办,聚集了人气和财气,形成了“北有潍坊、南有白云”的风筝品牌,成为“中国西部风筝放飞之乡”,开创了贵州高原独特的风筝文化。特别是近年来,白云区高扬“开拓创新、强区升位”的主旋律,按照“工业强区、城市建区、会展活区、科教兴区、环境立区”的发展思路,自加压力,团结拼搏,苦干实干,成为贵州省首批20个经济强县前三名,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居全省县(市)区首位。

白云风筝的不断发展更是体现了白云聚集财富的全新思路,那就是把会展做大做强,一路“升级”, 从最初的“自娱自乐”到全省性会展、全国性会展,然后到国际性会展。从单一的风筝活动到近20项系列活动,白云会展经济可谓破土而出。2005年,美国、韩国、英国、新加坡、尼日利亚、俄罗斯等32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汇聚白云竞飞纸鸢,创下了白云历届国际风筝会参赛国数量最多、档次最高、规模最大、市场化程度最高、宣传效果最好等多项之最。经济学者们把白云的会展经济誉为会展业界发展的奇迹。

白云会展是以白云的风筝来吸引人的,白云风筝则是以轻、巧、细、稳等特点来吸引人的,且富于光色变化,其作品构图比较简洁单纯,形象较为夸张,线条洗练,艺术形象朴实。每到国际风筝会,白云的蓝天上都会挂满主人们精心制作的蝴蝶风筝、娱蛤风筝、螃蟹风筝、老鹰风筝及虎虎生威的老虎风筝等,形体各异、五彩斑斓。利用光色变化原理最成功的作品就属“变色鱼”了,近看鱼是墨色的,飞到天上后以蓝天为底,光影结合,淡墨色的“鱼”变成了黛青色,蓝天犹如大海,这“鱼”好似在大海中遨游,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令人赞不绝口!

蓝色的天空中扯着几缕飘逸的绫子云,云隙间起伏着的是各种模样的风筝,自由斑斓的想像沿着那根连接天地的线传下来,让人常常有一种错觉,不知是“白云”的蓝天,还是蓝天的“白云”……


Dirección : 24, calle Baiwanzhuang, Beijing, 100037, China
Fax : 86-10-68328338
Sitio Web : http://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hoy@chinatoday.com.cn
Todos los derechos reservados: China h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