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峰:从死神边走来
文图/本刊记者 李国文
深冬的北京,在约好的呼家楼小庄站,身高2.02米的刘海峰站在那里很显眼。虽然在网上看过对他长相的描述——左脑突出,左眼外翻,但在刘海峰进入租住的小屋,习惯性地脱掉外套,摘了帽子和眼镜时,我心里还是咯噔一下,目光躲闪着,不敢正视,他恍然意识到这点,重又戴起了帽子和那茶色的眼镜。
逃出死神的魔掌
1971年,刘海峰出生在山西省垣曲县比子沟铜矿,父亲是普通的矿工,母亲是北京知青。
6岁之前的快乐童年令海峰至今留恋,比一般孩子识字算数能力强的他甚至被认为是“神童”。然而从6岁开始,刘海峰的左太阳穴部位骨头逐渐突起,左眼视力不断下降,身高、体重莫名激增,头不时地剧烈疼痛。12岁时,刘海峰的左眼失明。当时他被诊断为一种叫“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怪病,颅骨已经向各个方面增厚,他右手拍拍脑袋说,他的颅骨可以扛住大铁锤的敲击。颅骨的增厚不仅使头部外形发生变化,而且还挤压脑组织。
由于四处求医无效,初中时,刘海峰右眼视力也开始下降,最后仅剩0.1了。1998年年初,刘海峰病情突然恶化,终日头痛欲裂,到北京301医院冒险做了一个手术,医生从他大脑里取出肿瘤切片进行化验,诊断为“恶性纤维肉瘤病变”。医生说,刘海峰脑颅内三分之二已被瘤体侵占,或许只能活3个月,很快他就双目完全失明了,家人没敢把医生的“判决”告诉他。术后回到家中,刘海峰感觉家中的生活条件似乎好了起来,菜里有肉了,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20年来,家里为治病已经筹借了30万,日常生活拮据得很。他好奇地问起时,母亲只说:“有好吃的你就吃你的吧。”
有一天,他不经意间明白了有肉吃的原因,也从那一天起,他每天晚上都睡不着,在等死。刘海峰彻底感受到了“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失去光明和等待死亡的一步步靠近而无力抵抗”的苦楚滋味。
三个月后,刘海峰还没有死,活下来的他觉得:生命既然如此脆弱,那么为什么不愉快地活着?等死的心态消失了,刘海峰感到豁然开朗起来,头也不那么疼了。有一天,他感觉右眼突然被针扎了一下,一丝光线打破了眼前白蒙蒙的世界,刺入眼球来。这生命之光,给他带来了希望,“一点一点,光感越来越强。我能真切地感觉到什么是光,光是一种孕育生命的能量”,刘海峰回味着。就这样,他的右眼视力慢慢恢复到0.04,左眼至今仍然失明。
追寻生命的意义
1999年,刘海峰右眼有了视力之后,在家里就再也闲不住了。在家里,老妈连扫地都不让他干。于是,他怀揣着父母借来的7000元钱来到了北京。
来北京后,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遗体捐献,因为他听医生说过,自己的这种病极为罕见,很有医学研究价值。为了能把自己的遗体无偿地捐出去,他先后跑了7次医院、三次公证处。按规定,医院不能接受外地人的遗体捐献,因为把遗体从外地运回北京要很大一笔费用。最后因为他,医院从此就改了这种规定,这让刘海峰很是得意。
“德国有些医生一年能解剖500多具尸体,中国一个医学教授可能一辈子都没解剖过那么多尸体,我们不应该人为地设置障碍拒绝捐献的尸源。”刘海峰兴奋地说,“我那时自我感觉好得很,是我改变了遗体志愿捐献的不合理制度。”在那以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有五六十家媒体对他进行了采访报道,他一度成为新闻人物。
办完遗体捐献手续之后,刘海峰开始为谋生而奔波,刚开始他找了一家饭馆,猫着腰在低矮的后厨涮盘子。由于眼睛不好使,干活也就慢,累了三天,老板一分钱没给就将他辞退了。之后,他听从别人的劝言,在老家开了一个商店,同样由于眼睛的缘故,总是收到假钱;后来,他又养过猪。
折腾了半天,他最后还是来到了北京,一边做电脑防护屏的推销,一边卖报纸、电话卡来维持生计。在为谋生而挣扎的同时,他还开始参与公益事业。先是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生命在线”节目帮忙,后来又到北京广播电台“人生热线”做义工。
在生活日渐稳定下来之后,在北京广播电台的帮助下,2003年7月,“海峰热线”(87606468)终于在他每月150元租来的简陋小屋中诞生了。当第一个咨询电话打进的时候,刘海峰感觉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所在——为他人分担痛苦,以自身经历为世人排忧解难,那次交谈从深夜一点一直到早晨5点才结束。刘海峰一夜未眠,终于他自己感觉到自己是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自己能够减少别人的痛苦。如今,刘海峰每月接到热线电话200多个,来电者都从他那真诚的话语中获得了力量。
在与人谈话时,他特别会讲究谈话技巧,他认为这是自己唯一的长处。他讲起一年多前他劝说一个在北京地铁里试图卧轨自杀的东北汉子的真实故事。他在电话里告诉这位东北汉子:“您应该回老家看看老婆孩子,如果您还想死的话,您再给我打电话,我会告诉您一种最没有痛苦的死亡方式。”当然,最后东北汉子看过老婆孩子后没有再寻死了,但他很想知道“最没有痛苦的死亡方式”,再次打电话问刘海峰,可那只是刘海峰的缓兵之计,经不起东北汉子的一再追问,便随口说道,“老死,最没有痛苦。”弄得东北汉子在电话那头像个孩子似的傻笑。
最大限度地使用生命
这卖电脑防护屏的期间,刘海峰还学会了电脑操作和简单维修。“我自己尝到了上网驰骋的自由滋味后,非常想为盲人朋友创造一个电脑培训的机会。”他说。
2004年夏天,刘海峰给微软中国总部发了封邮件,希望他们能免费培训部分盲人,让盲人通过语音软件共享网络的方便。此事得到微软中国的积极响应。2005年4月,微软专门为此召集座谈会并邀请刘海峰参加。2005年8月,第一期40人的盲人培训班开始授课。“当时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没想到居然真的有了结果。”刘海峰高兴地说。
2005年10月27日,微软全球战略公关经理约翰尼·福尔和两名部门经理正好前来为他祝贺生日。他的朋友唐女士说,美国客人对刘海峰如此简陋的住所感到不可思议,他们特别认真地记录了刘海峰2006年要建立一家公益网站的设想,“当时的气氛友善而和谐。”
要建立的网站其实是“海峰热线”的延伸,是类似“爱心工作室”的公益网站。刘海峰设想道:“有了网站就能为更多需要分担痛苦的人服务,能让我的这点长处更为有利地发挥出来。”其实,他也是担心自己去推销防护屏,外出卖电话卡、报纸时,打进热线的人找不到他。
在长达27年的抗癌过程中,刘海峰对生命有了独特的感悟,就是现在,他也常常对人说:“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被死神给拽回去。”因为他的头疼时而不时地还会发作。所以刘海峰要最大限度地使用着自己的生命。
最大限度地为那些在黑暗中摸索的人们提供一个倾诉的途径。“我能体会人在情绪最低落时找不到倾诉对象的痛苦,社会上有许多人需要这种帮助。”刘海峰说,“虽然我帮不上他们什么大忙,但通过倾诉热线和网站能让他们心里减轻一点儿痛楚,自己就感到有无比的成就。”
“如果说生命是一个过程,那么我不拒绝这路上的一切坎坷和煎熬,自从到了生和死的临界,我才真的弄懂了许多问题本源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