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吨闲废油补缺“油荒”?

文/来建强

猪和植物种籽能推动汽车跑起来,这则笑话从欧洲传到中国,如今,天方夜谭终于成为现实。这对所有因缺油而频频在路上“断气”的汽车来说是则好消息。不仅能利用动植物油提炼柴油让汽车跑起来,甚至还利用废弃动植物油(俗称地沟油或潲水油)也能提炼柴油,这种生物质能称生物柴油,其性能比0#化石柴油优越、价格却更低、几乎不排污染性尾气,是一种新型、优质的替代清洁能源。
中国每年因废弃或闲置的动植物油在1亿吨左右,如能充分利用转化成生物柴油,将缓解“油荒”的燃眉之急。
生物柴油:变废为宝的新能源
从餐馆、饭店天天流出成千上万吨的残汤剩水,人们要么拿它去喂猪,要么回收其中多余的油水,然后粗制滥造地提取出地沟油,偷偷地兑入成品食用油中成为一种“混合油”而非法投入市场牟利。
如果在街头巷尾的油条铺或者卫生糟糕的快餐店,不知不觉地吃到用“混合油”制成的油条或者快餐,一点都不奇怪。“各地政府一直在为堵住地沟油重新回流餐桌伤脑筋,如果没法堵住这个缺口,但又不能让这些残剩之物停留在餐馆、饭店,最好的办法就是设法加大循环利用。”福建省发改委环境资源处负责人告诉记者。
2000年的一次奥地利旅行期间,欧洲正在推广的生物柴油让28岁的福建漳州籍的民营企业家叶活动大开眼界。
“当我回国后,告诉家人和朋友要把地沟油变成生物柴油时,所有的人都把这当成笑话,这事传遍整个龙岩市,认识的人都笑我异想天开。”叶活动把这个笑话变成了现实,创办了一家名为卓越新能源的公司就位于“客家首府”之称的龙岩市郊的一个不起眼的山坳里。
在这家公司的油库区,工人忙着从货运车上卸下油桶,粘满油料的地面散发出一股菜油味。提炼加工反应车间有6个容积5立方米的传统化工反应罐,两两一组分为三组排列。从设备生产日期知道,这些反应罐都是1990年代的国产设备。平日嗅觉灵敏的记者在提炼加工反应车间参观10多分钟内没有闻到异味,感觉比较舒适。
记者查看从分馏塔管道送出来的生物柴油成品,用透明玻璃杯舀一杯,油色透明,几乎看不到杂质,用手指粘一些来嗅一嗅,略有清香味。
一份由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主持、日期为2002年8月30日的技术鉴定证书指出, 记者所看的“生物柴油,具备了0#柴油内燃机燃料的性能要求,是一种清洁液体燃料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该项目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中国科学院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导陈洪章作为该鉴定委员会主任并签字。
上海内燃机科研所的专家鉴定,生物柴油含硫数值比0#化石柴油低10倍,16烷值比化石柴油更高,不含芳烃和重金属,含氧值11%能保证燃烧充分,几乎没有污染。
生物柴油:补石油工业之缺?
据国家海关总署提供的资料,中国由1993年变为石油净进口国。过去的10多年中,中国石油需求量几乎翻了一倍。2004年进口原油1.2亿吨,比上年增长34.8%,占国家石油总供给量40%以上。2005年石油进口依存度将上升到57%。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石油消费总量将达4亿吨,而国内生产能力仅为1.6亿吨到1.7亿吨。
石油紧缺不仅仅困扰着中国,也让全世界担忧,因此许多发达国家都在寻找替代新能源。美国、日本等国家盯准了乙醇汽油的研发和生产,欧洲大陆国家则注重生物柴油的推广,生物柴油现已风靡整个欧洲大陆。
1988年,德国著名的聂耳化工公司首先从油菜籽中提炼出生物柴油。这种柴油不仅价格低廉,而且以植物作原料,燃烧彻底,汽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碳含量比使用普通柴油低50%,更有利于环保。生物柴油的出现,有效地减轻了德国石油紧缺的负担,得到德国政府的大力扶持。目前,德国15%的加油站供应生物柴油,它已成为长途货车和公交汽车的主要油源。壳牌公司今年计划在德国北部投资4亿欧元,再建一个生物柴油提炼厂,预计2008年年产量将会达到2亿升。作为正式合作伙伴的大众汽车公司和奔驰公司也主动签约,承诺未来生产的私人轿车将不再需要改装,可以直接使用生物柴油。
“我国每年从餐饮业中产生地沟油2600多万吨,食用棉籽油、菜籽油、猪油每年差不多有8000—9000万吨这类油脂找不到销路,这样算起来,因废弃或闲置的动植物油在1亿吨左右,至少可生成8000多万吨生物柴油。”福建省经贸委能源处处长叶用成说。
有关人士指出,把地沟油提炼加工成生物柴油,一方面,在能源紧缺的时代找到了一种可替代能源,另方面,消除了地沟油回流餐饮业而造成的餐桌污染。更为重要的是,原料油成本很低,产业化后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据了解,收购一吨地沟油需要2300元,提炼加工成生物柴油产品直接成本为每吨3600元,产品市场销售价每吨4400元,每吨售价比化石柴油便宜1000多元。
目前,在广东、浙江等地出现一批小规模利用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的企业。位于浙江中部永康市象珠镇的一家油脂公司瞄准酒店、宾馆大量残羹剩菜,从中提炼出造漆原材料、铸造泥芯油。该公司负责人说,他们收购了残羹剩菜,把上面一层油脂取出来变废为宝。同时也生产出3000多吨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产业渴望政策扶持
近年来,在原油紧张的态势下,生物柴油销路很好,但就在产品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日子,生物柴油推广道路的艰辛却不为人知。
龙岩市新罗林业运输车队是生物柴油的首批试用客户,生物柴油3年前刚出来时,企业家需要上门“求”车队试用。后来向加油站推销,都是先让加油站不交一分钱提货,事后根据销量情况再收油款。加油站也都不敢告诉用户加的是生物柴油,主要怕用户难以接受,“因为生物柴油是个新事物,大家都不了解,国家也没出台相关标准,社会媒体更缺乏宣传和引导群众。”一位加油站的师傅告诉记者。
生物柴油产业要做大,要真能缓解“油荒”现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政策的扶持。除推广宣传艰难之外,还有几个问题在束缚着生物柴油作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壮大。
在生产原料源头即地沟油收集上,国家有关部门对此仍然缺乏管理和监督。据了解,在广州、北京、杭州等地都有组织专门从一些餐饮宾馆等地收集地沟油,但是这些组织比较混乱,地沟油流进流出难以监控。比如在武汉,一定规模的餐饮业有400多家,个体餐馆38000多家,每天预计能收集1000吨左右地沟油。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对地沟油都是经由专门公司强制回收的,然后由相关企业初加工成油脂化工原料,深加工成生物柴油。但也有的欧洲企业直接利用动植物油加工生物柴油,成本要比用地沟油要高出许多。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政府应以地方立法形式,或者以政府颁布命令形式,明确要求统一收集地沟油,鼓励变废为宝。
对于生物柴油这样一个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新能源产业,政府尚未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据了解,目前进入生物柴油领域的都是小企业,高税收是困扰这些企业发展的最主要问题。业内人士认为,税收高了,企业难以拿出更大量的资金投入扩大规模的生产,也不利于吸引企业外的资本进入投资。如果财政部门对生物柴油等新能源企业给予优惠的税收环境,肯定会加快生物柴油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国家对生物柴油产业仍缺乏重大产业技术的规划。作为中国生物柴油产业先行者和国家发改委生物柴油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的参与者之一,叶活动深有感触:“生物柴油现在不再是停留在科研攻关阶段了,而是应进入重大产业技术的规划。在有科技人员、技术、资金投入支持的情况下,可以提高产业高新技术集成,进而引导现有工艺的优化,提升产业规模。”

 

Dirección : 24, calle Baiwanzhuang, Beijing, 100037, China
Fax : 86-10-68328338
Sitio Web : http://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hoy@chinatoday.com.cn
Todos los derechos reservados: China h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