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钰和她的画廊
本刊记者 张 娟
注册会计师张钰,从来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开画廊,更没想到“一不小心”会扎进一个全新的行业中。至今她对“画商”的称呼耿耿于怀:“以前我大小还算是个收藏家,怎么一下子就变成了画贩子了呢?”
爱画人张钰
张钰爱画,爱得有些痴迷。她说这是受她早逝的、从事金融工作父亲的影响。
从1992年收藏第一张画开始,张钰已陆续收藏了百余幅精品,包括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等近现代中国画大师的作品及法国、俄罗斯等著名油画家的作品。为了得到更优秀的画作,这些年,张钰走遍全世界30多个国家,参观过100多家博物馆。
“我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就是喜欢画。不管白天工作多忙多累,回到家里我都会翻出这些画来一遍一遍地欣赏。”张钰对每幅画都很精心,她像装扮自己孩子一样来打理这些藏画。不只是画框精美,背面也很漂亮,每一幅画都给做了“后门”,以便于打开保养,而且都是用的进口材料。“很多朋友笑话我,说我给画都穿上了名牌。因为画框是意大利的,装裱的纸都是日本的。”这可能与她的另一重身份有关,张钰兼任着国内女装大品牌“薄涛制衣”的设计师。
画收多了,张钰发现,这些画的保养、搬动成为一项繁重的家务劳动,而且她希望能有人与她一同来欣赏藏画、分享它们带来的快乐。但是,毕业于工科的先生把自己的热情更多地放在他的事业上,业余时间则“送给了国家冰球队和国家网球队”。对张钰的画不那么感兴趣,“有时客厅里堆着满满当当的画,他要找自己的东西,就会随手那么一胡噜,我这个心疼呀,就琢磨着得给这些画找个合适的去处。”
为了保存这些价值不菲的宝贝,张钰伤透了脑筋。张钰记的很清楚,2005年8月3日的晚上,一夜没合眼的她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第二天她很早去了办公室,对秘书说:“为了我的这些画,我要辞职,我把一部分名作拿出来和朋友分享,另一部分给它们找个家——开一个画廊。”秘书知道,张总一旦开口,事情也就定了局!2005年12月16日,张钰的画廊便正式开业了……。
张钰给画廊取名为“三川”,取“三生万物,海纳百川”之意。她把画廊设在北京最繁华的CBD,营业面积有350平方米。尽管花重金买下房产,但她不想做成商业氛围很浓的公司,画廊实行会员制,每周邀请国内著名画家举办两次艺术讲座,每月举办两次酒会。“我希望把画廊做成艺术沙龙的感觉,而不只是挂画卖画的场所。来往的朋友在此喝茶聊天,陶冶性情,让人们与大师一同成长。”张钰曾多次到法国,很喜欢卢浮宫周围的那些画廊,也希望自己的画廊能做出那种百年老店的感觉来,“我们的画廊,就像海中的一叶扁舟,从这里出发,引领热爱艺术的人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
张钰眼中的画和画家
在张钰的心目中,每幅画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听张钰讲画,记者发现,她很感性,收藏的每幅画都是她的一个心情故事。
“我收藏的第一幅画是刘德润的《大海边的一条小船》:孤独的海,孤独的船,但远处是晨曦,是希望。”此时的张钰,还未能走出失去父亲的悲痛;马宏道的《老牛和小姑娘》是张钰收藏的第二幅画,“画上的小姑娘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张钰告诉记者,那时侯父母工作忙,放暑假时把她送回农村的姥姥家,当时没有小伙伴,姥姥家养的一头老牛成为她形影不离的朋友,跟它说说话,揪揪它的耳朵,拍拍它的头,摸摸它的背……。杨飞云的油画《红头巾》是张钰最喜欢的一幅画,她特别喜欢画上那个的小姑娘。张钰说有的画她是不会卖的,比如这幅《红头巾》,前几天有人开出超过她买画时4倍的价钱,“小姑娘那么健康,那么安静,我身体不是太好,也舍不得她,就让她留下来跟我做伴吧。”
可别就此以为张钰“多愁善感”,个头不高不壮、不卑也不亢的张钰,还收了许多大幅作品,从这些大幅作品中,能感觉得到她的那种博大的胸怀。中国油画家林建创作的《母亲魂》占据了画廊的一面墙,“如果水从远处来,那是潺潺的水,但从天上来的黄河水则具有一种气势,一种胸怀。而且我的老家在济南,对流经家乡的黄河,自然有一种特别的依恋”。这是张钰当初购买这幅画的初衷。买来后不久,张钰得知,这幅作品获得了2005年中国艺术博览会的金奖。
在商言商,由收藏家变为经营者,张钰也在不断提醒自己注意角色的变化,但她始终以“嫁女儿”般的心情来对待这件事情。“我是做金融出身的,做经营我肯定不想赔钱,但我最想做的还是让这些画最终能到懂得珍惜的它的人手里。”从画廊出去的每一幅画,张钰都给它做了档案,包括购买者的住址、电话等,“我要了解它的去处,另外每两年上门为画做一次保养。”张钰说其实也藏了一份“私心”,到时候她能再去看看那些画。
做了多年的收藏,张钰对画作及画家有着独到的感受。目前画廊正在建自己的网站,到时候张钰会把自己平日看画写下的感受结集,专门设一个栏目叫“张钰小姐看画”。
李苦禅大师是我们山东老乡,只要我回家到济南,就要去趵突泉万柳园的李苦禅纪念馆看画,他的画正气凛人,气势磅礴。他说:“字画如其人,艺术及人品之体现。人无品格,行之不远,画无品格,下笔无方。”其人至诚至真如此,工夫已在画外。现在世人推崇李大师,有谁分得清几分为画,几分对人?
崔如琢先生是我们画廊的签约画家,他既是深得李苦禅大师真传的入室弟子,又是美国纽约杜威大学荣誉艺术博士,他的画曾被国家作为国礼赠予贵宾,也作为珍品被外国博物馆收藏,去年他的画又随“神六”遨游了太空……。他还是一位知名艺术鉴赏家、收藏家,使许多流落在国外的珍贵文物回到了祖国。崔如琢先生真是:画到高度不设色,文至极处无赘字,人到深处无多言。我认为:艺术是人品、思想、性情的自然流露,甚至是无意中的流露。
以上是从张钰的随笔中摘出的两段文字。张钰告诉记者,这么多年在藏画、赏画的同时,也是在学习和欣赏大师们的人格,在张钰看来,画里有人品,人品在画中。
“父亲的三句话使我受益终生”
张钰不讳言,收藏与做其他事情有相通之处:积累的量多了,就会有质的飞跃。作为一个艺术品收藏者,需要慧眼独具。做金融出身的张钰,把中国画称作“大盘基金股”,把油画称作“小盘绩优股”。多年来,她收藏的画作中,“大盘股”、“小盘股”都有,事实证明,从增值角度讲基本都称得上是“绩优股”。张钰说她不是专业出身,选画的一个重要原则,始终是父亲临终时的教诲:只有真、善、美才是永恒的!
父亲的早逝留给张钰一辈子的痛,也留给她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现在想起来,我都怀疑自己是否有些恋父情结,我特别爱我的父亲,可惜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去了。”父亲离去16年了,至今每每谈起来,张钰仍唏嘘不已。“父亲在弥留之际,一只手握着我的手,一只手握着弟弟的手,给我们留下三句话:勇敢、真诚、善良,有智慧,你就能牢牢抓住生活的主动权;坚信真、善、美是永恒的;遇事先考虑对方,再考虑自己,要给别人留有余地,自己的事情才能做好,吃再大的亏也要让别人过得去。”
张钰说她永远无法忘记那个情景,患肝癌的父亲,给一双儿女讲完这几句话,疼得昏死过去,大夫往他心脏上打了一针强心针,父亲也没能再缓过来,永远地去了。等他们料理完父亲的事情回到家中,看到奶奶也离开了人世。奶奶是老思想,认为自己把儿子都“熬”死了,活着没意思,她应该死在儿子之前。
那是张钰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家中痛失两位亲人,她的天塌了!“我跟爸爸的感情非常好,我无法接受父亲去世的现实。如果在家中呆下去,我想我会疯掉了。”当年父亲的抚恤金一共是2400元钱,妈妈把它分作三份。在父亲的一位朋友的帮助下,张钰被借调到北京的一家银行工作,怀揣着800元钱,带着父亲生前给她买的一个柜橱,张钰一个人来到北京。
“辣椒面、孜然、水耗子” 几个关键词构成了张钰对北京的最初记忆。初到北京,张钰借住在北京南菜园的一间破平房里,7户邻居,有6家人是卖羊肉串的,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屋子里弥漫着辣椒面、孜然粉刺鼻的味道。顶棚上耗子在来回奔跑。打开柜子,里边都是肥得跟猫似的水耗子。“这时我想起了父亲的话,父亲还没来得及告诉我,勇敢里还应包含着坚强。”
靠着父亲留下的几句话,靠着自己的信念和执着,外地人张钰在北京的事业和生活渐入佳境,慢慢地,她在商界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先后在银行、证券公司、房地产公司任高管。目前她在一家知名企业中担任总经济师。
“我喜欢俄罗斯式的浪漫”
俄罗斯是张钰最常去的地方,来自俄罗斯的油画大师们的作品成为三川画廊的一大特色。“我特别喜欢俄罗斯这个民族,喜欢他们的浪漫。与法国人的浪漫不同,法国人的浪漫是浪漫上的浪漫,是一种对未来的叙述,而俄罗斯民族的浪漫是沉重的浪漫,是基于现实生活的浪漫。”也许是自己的生活经历,使得张钰与这种浪漫产生了共鸣,她对俄罗斯的油画作品情有独钟。
有一年,张钰和朋友去俄罗斯观看世界航空表演,除了帮助企业签下一大笔合同外,她还专门去了一趟圣彼得堡的列宾美院。在那里,张钰遇到了还是学生的戈洛温.阿列克谢,年轻人的作品吸引了张钰,但因为语言不通,他们只能靠眼神和手势进行沟通。现在阿列克谢成为三川画廊的签约画家。画廊开幕之时,张钰还专门邀请阿列克谢全家来到北京做客。首次来到中国的俄罗斯画家欣喜异常,他表示要把自己最好的作品送到画廊。列宾美术学院的副院长别西科夫在画廊开业时,也送来自己的祝愿:“希望三川画廊搭起中俄美术交流的桥梁。”
张钰告诉记者,2006年是“中俄文化交流年”,如果能用艺术这一美丽的方式搭建双方的友谊之桥,她会很欣慰。
在三川画廊的第一本画册上,封面是刘德润的那幅《大海边的一条小船》,孤独的海,孤独的小船,但远处是晨曦,是希望……。记者问起张钰此时再看这幅画的心境,她露出了内敛的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