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时代的书法

本刊记者 张洪

中国人讲“字如其人”,意思是字是人的又“一张脸”。唐代选官时,书法是定夺候选人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至少从中可以看到候选人的修养。写一手漂亮的字,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然而现在,注重此类“基本素质”的招聘单位发现,很多大学生能制作精美的电子简历,但填表时却写不好字,甚至提笔忘字。墨笔书法更是被越来越多地遗忘,一些小孩对毛笔、墨汁、砚台等传统书写工具的了解贫乏到可笑。在某个少儿书画培训中心,曾有小孩儿第一次走进,指着墨汁叫道:“老师,这里怎么这么多酱油啊?”一些家长也“与时俱进”地认为,学习书法不实用,考试时又不能加分,实惠看不见。网络时代,书法究竟应该占有什么位置,我们这双习惯运动鼠标的手到底还要不要习字,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

汉字的魅力
法国人符号学大师罗兰·巴尔特(Roland Barthes)在参观了东方文具店,领略了中国毛笔书写的神奇之后,曾羡慕地说:“毛笔有自己的一套动作,就像手指那样……毛笔能够滑动,拐弯,提起来……这种笔具有手的那种人体的、圆润的灵活性。”他由此抱怨,“我们(西方)的古老的钢笔却只知道滞涩和流畅,并且在纸上总是朝着同一个方向移动。”在这位西方人的眼中,毛笔书写是一种诗意的书写,中国人过的日子是一种诗意的人生。
外国人称书法艺术为“艺术中最高的艺术”,国学大师季羡林曾提到一位德国老师初次看到中国书法时,甚至忘了讲课,一直看呆。西方人写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中国人写汉字,但惟独汉字能上升到“艺术中的艺术”。原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韩天衡先生认为:中国的文字有形象,多画意,区别于拼音文字,所以能成为艺术中的艺术。中国汉字源自象形文字,每个汉字都是一幅最概括最精炼的图画。比如“人”在古代汉字中是一个直立人的侧面像。而“目,”古代文字里就是一只眼睛的特写。“见”字,古代文字里是“目”字下边一个“人”,都概括得极好。
中国晋代书法家王羲之(321—379)题卫夫人的笔阵图说出了书法应具备的技术,如同孙子、孙武的兵法,一张白纸就是一个战场,需要智慧,进行“布阵”,那里充满和谐、对抗。
练习书法,讲究手到心到,凝神运气。书家写字时,只有在心气鼓荡、精神震动、由中而发的时候,书神才会凝于笔端,书者这时笔走龙蛇,没有任何顾及,不管章法,也不管运笔,只需把心中的激情全部激发。这是毛笔书写区别于一般书写的重要因素。国学大师季羡林首次在江西石钟山看到黄山谷的碑刻,顿时感到“惊心动魄”,而看到清代大家邓石如的作品,则深受震动,“不是精神上的震动,而是生理上的震动”。 毛笔书写贯穿了书写人的情感和内力,是一种个性化书写,也因此可以打动有缘的个体。每每看到老中医用小楷在笺纸上开方子就让人赞叹不已,仿佛连疗病的水平都随着这舞动的兔毫笔增加了一般。

电脑热了 书法冷了
中国人会书写汉字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生活在网络时代,人们却慢慢发现,很多挂在嘴边的字,却经常提笔就忘,几乎患上了“书写遗忘症”。电脑的普及使人们书写的机会越来越少,书写能力也因而越来越差。王羲之时代的帖是派人来回递送的,我们时代的帖则是剪切到网站论坛里。过去写信还可以练练字,现在跟家人、朋友联系都是用电话、短信、E-mail、QQ、MSN,电脑的汉字输入技术越来越智能化、人性化,一个打字熟练的人,噼里啪啦在键盘上敲上几分钟,就可以出现又工整又漂亮的字体。网络技术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便易快捷,许多人习惯了用电脑输入汉字,不少单位还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生活节奏大大加快,在这种高速运转的生活节奏里,很少有人再拿出时间和精力坐下来亲近纸笔。
与电脑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书法冷”,一家毛笔专卖店的店员说,现在除了练书法和写挽联、海报之类,已经很少有人用毛笔了。来买毛笔和砚台的,也大多是给老人送礼,或放在家里做个摆设。管理人员陈先生则说:长时间不写字,一旦提起笔,常常错字连篇。前段时间写一个贺词,两三百字竟然熬了大半天,满纸都是涂改的痕迹。
据调查,中小学教师“三笔字”(粉笔、钢笔、毛笔字)达标率很低。曲阜师范大学书法系主任李开元教授在孔孟之乡的大街上散步,他指着标语、字牌、商店门牌的错字,忧心忡忡地说:“要救救汉字,救救书法”。
有人说,20世纪末叶的中国,电脑对于钢笔的冲击,其实就是钢笔对于毛笔的冲击的延伸。或者不如说,电脑自以为是在冲击着钢笔,其实,它更多的是在冲击着毛笔心态。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创作研究室主任李静认为,“书法之于我们民族,就好比人脸上的眉毛,它对民族强盛没有直接影响,但少了它会不美。对于个人而言,研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且一手好字赏心悦目。”
北京大学教授王岳川认为,书法尤其能抒发中国人特殊的审美心境,如果在电脑时代,这门独特的艺术失传或者试验歪了,将是当代中国学者和书法家的失职。
从书法的属性上说,书法不仅仅是记录文字、传达语言的工具,更重要的它是一门艺术。轧面条机的出现,没有影响手工面,而是大大提高了手工面的价值,它自然、柔和、口感很爽,是轧面条机所不具备的。而今天的书法就是那一道手工面。

电脑时代鼠标代笔?
在这个计算机无处不在的时代,书法似乎成了一项苦差。汉字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很容易得到,也很容易被忽视。字迹是一个人总体形象的体现,但现在学生写的字却看起来越来越不舒服,一名中学教师展示了一本初中学生作业,其中的文字书写和小学生的字没有什么区别,且涂抹、修改的痕迹比比皆是。在人人使用鼠标的今天,还要不要练书法?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全德教授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的《亲子书法课堂》中说:毛笔书写是三维的,学习书法可以开发智力素质。一些医学专家也认为,练习书法可以锻炼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对青少年小脑的发育大有益处。
  一些书法专家呼吁,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不能因为网络而被遗忘。汉字书法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不同的书法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能够传递感情,也透着意境;而电脑只是供人操作的工具,用电脑打出来的字如同流水线作业,千字一面。
古人云:“眼过千遭不如手过一遍”,又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见写字习书的重要,至少也有助于记忆。日本的电脑普及率很高,但每年都会举办写字节,一到这一天,上万人聚集在一起书写,场面壮观。而写大字也是许多日本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生的“日课”。
虽然电脑是最便捷的书写工具,但书法可以修身养性,深具美学价值。北京大学教授王岳川对王羲之书法非常喜爱,长年临习。在感受王书风范的同时,他日益明晰地意识到:注重传统的传承和升华出新的中国文化精神,是当代学者艺术家不可忘怀的内涵。他认为,西方现代艺术受中国书法影响很大,包括结构的减法,气息的流动,墨色黑白二色的运用对比——天地间一切纷繁的颜色,精简为黑白二色。按西方现象学来说是“还原”,把繁杂的东西去掉剩下最简洁的东西。最简洁的东西就是老子所说的道之动。道之动,就是双鱼图那种阴阳互动的宇宙生命态势。所以要“尊重汉字,珍惜汉字”。
电脑时代是一个很实际的时代,是一个模具制造、批量生产的时代,一位多年从事教学的中文系教授李老师说,电脑可以说是人的器官的一种延伸,它根置于人的器官中,但只有汉字才是严格意义上的书法字体。中国的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土特产,表现的是中国人的气质之美。书法是兄长,已满3000多岁;电脑是小弟,孕育了好几个朝代才降生人间。这对兄弟应该相敬如宾,互相携手。
可喜的是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的确立,使中国书法一叫迈向了世界,很多人深信,随着中国的一天天强大,中国的书法总有一天会成为一门世界性的艺术。

Dirección : 24, calle Baiwanzhuang, Beijing, 100037, China
Fax : 86-10-68328338
Sitio Web : http://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hoy@chinatoday.com.cn
Todos los derechos reservados: China h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