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中的中国元素
王南
“韩风韩雨”扑面而来
有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长辈,平素难得糊涂,家里的女性狂热追看韩剧,于是也跟着看,并评曰:这个剧好看,就是没什么明星,连小燕子都没有。家人惊,小心翼翼地问:您说这是哪国的电视剧?老人答:当然是中国的,你看那家的儿子不是属羊的吗?那个谁谁,还说考状元哪!
将韩剧混作国产剧,从中可看出中韩之间文化上的姻亲。过去韩国街头的招牌经常可见汉字,年长的韩国老人都认得一些,至于根深蒂固的传统理念,礼仪尊卑,韩国人执行得比中国还要到位。在韩国,一处不起眼的小陶窑遗址,一段乱石砌成的古墙,一座小庙,都可能是国家重要的“有形文化财产”,被郑重其事大兴土木地建馆保护。许多到韩国旅游的中国人,按着导游图兴冲冲地赶到里,看到的往往不过是一座小亭子或者一块大石头,不免大失所望。然而从中却可看出韩国人对古代文物和传统的在乎。
1997年,讲述保守家庭和开放家庭之间联姻故事的韩剧《爱情是什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引起极大反响,打响了韩剧进军中国市场的第一枪。此后,《蓝色生死恋》、《玻璃鞋》、《爱上女主播》、《大长今》等韩剧在中国相继热播,几乎每一部都深得中国观众青睐。70集韩剧《大长今》的火暴热播,引得从8岁到80岁的各阶层观众如痴如醉。一时间,“氧气美女”李英爱风头无敌,成为无数中国观众的新偶像。韩国料理也借势风行,热遍大江南北。一家韩式餐厅甚至趁机高薪招聘酷似李英爱的迎宾小姐。与此同时,一股韩国文化热也迅速兴起,中国的青年人中出现了“哈韩族”,“韩风”“韩雨”扑面而来,韩国旅游也因此被带热。显然,韩剧已经成为这一时期中国流行文化中的一个“关键词”。
据统计,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各地电视台共播放了韩国影视剧359部,韩国的电视节目出口额已从1999年的761万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7000多万美元,成为该国最主要的文化出口产品。韩国一名官员说,“过去2000年或2500年,中国文化对韩国文化有很大的影响,过去100年,日本文化影响了韩国,但仅仅5年,韩国文化就开始影响中国和日本。”
把中国文化改造后卖给东方
中国和韩国同属东亚文化圈,自古以来就在文化、历史、地理、人文,甚至族群上有着很深的文化渊源。两国都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和滋养,拥有许多共同的文化特质,如“仁义礼智信”的处世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抱负等,这样的共通和相似成了中国观众接受韩剧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心理基础。
论时间长短,相对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韩国历史实在没什么好讲;相对于中华美食,韩国料理也很难说博大精深。韩国文化源自中国的儒学,却反过来影响中国。作为一种大众文化,韩剧以靓男美女抓住观众心理,服饰时尚而有品位,其情节围绕着“爱情、友情、亲情”打转,除了流行的大众文化外壳,韩剧还有它老少通吃、吸引各年龄段的文化因素。《看了又看》的导演张斗义曾说,韩剧之所以打动包括中国观众在内的很多东方观众,原因可能就是剧中所体现的儒教传统,那种森严的长幼尊卑关系、几代同堂的生活方式以及孝顺父母、重视家庭、谦恭有礼的人生态度,让人感受到浓郁的东方文化传统。《大长今》剧中讲述的大量韩国饮食、医药知识和详细制作方法,几乎重现了500年前的社会生态,相当于给中国观众上了一堂传统文化普及课。韩剧里的人物看起来个个青春靓丽,可骨子里却都坚守儒道,有专家认为,韩国其实是在把中国的文化精髓改造后卖给我们。“韩流”是儒家文化与美国工业化的大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韩国人恰如其分地掌握了东方传统的精华,融合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以此唤醒观众内心尘封的生活观念。对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生存现状无奈的成年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单纯的世界,能使人心理松弛。
场景现代 骨子传统
韩剧很东方,场景很现代,但骨子里却很传统。韩剧中大多洋溢着完全东方式的谅解、宽容精神以及唯美精致的情调,宣扬展示东方式的伦理价值观念,很容易令中国观众产生共鸣。中国人喜欢看韩剧,不是因为韩剧是进口的洋货,也不是因为韩剧里的美女特别多,是因为韩剧里的故事,更像是中国人身边发生的事情;而中国人所‘隆重’推出的一些电视剧,倒像是在外星球里也许才会有的事。
到过韩国的中国人,从他们的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看,很少看到居民住宅有防盗门和防护栏,从人们的精神面貌看,就能判断他们道德建设与教育是相当成功的。今日韩国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礼仪之邦”。
韩剧情节大多“卫生”干净,剧中人物斯文有礼,谨言慎行,遵章守法,即使是热恋中的情人,也没有过火的镜头,很符合很多中国家庭一家齐聚观看电视节目的生活习惯。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焦艳认为,从韩国的影视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很久以来被忽视的纯净和温暖。而且儒家思想在现在的韩国依然保存得很好,这些都会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韩剧中有着浓厚的温情和鲜明的儒家道德,恰如其分地填补了目前的道德空白。韩国既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又经济发达,既古老又现代,既传统又先进,世界韩国研究者有一个共识:“儒教传统是韩国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儒学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和“学而优则仕”的为学之道,在韩国深入人心,并演化为注重教育的传统。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除了广泛地吸收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中国也应在吸收的同时反省自己。“韩国把他们的文化打造成一种全球的品牌,中国有更深远的文化历史,我们也应加强这方面的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