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的贵阳模式

华少君

 

贵州人把山间的盆地叫做“坝子”, 省会贵阳市就在一个大坝子里。
这是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地下曾经蕴藏有丰富的煤、铝、磷等矿藏,产业以重工业为主。但是像中国其他许多资源型城市一样,不合理的城市布局和低效高耗的开采方法,给这里带来资源枯竭、生态环境脆弱的沉重压力。贵阳一度成为世界著名的酸雨城市。
贵阳是中国首个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试点。作为西部内陆资源性城市,如果继续原来的“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只会陷入“越穷越污染,越污染越穷”的怪圈。从2002年开始,贵阳成为中国首个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试点,在循环经济模式上开始了全方位的探索。
农村:一头猪养一个人
水塘村位于距市区12公里的乌当区,村里有成片的菜地和果树林,村民家里都有自己的院子,与其他农村不一样的是每家院子的边上都有一个猪圈,下面都有一个沼气池。
村民杨思刚家有三口人,按他的说法,“一头猪就能养一个人”,在温度较高的季节,家里做饭,洗澡用的能源全部来自于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剩下的沼渣则是非常好的天然肥料,这让他们种的水果和蔬菜都是城里人喜爱的绿色食品,自然能卖个好价钱。加上一年节约的燃煤、化肥费用,可实现节支增收3万多元。像村里其他村民一样,他们家很快盖起了三层小楼,一部分用作家住,一部分搞农家乐旅游。
从1999年以来,水塘村140多户农户,80%修建了沼气池。有了沼气作为燃料,村民也不再上山伐木,避免了周围的植被被进一步破坏,使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28%回升到目前了的43%。由于生态的有效恢复发展,村里5200亩桃树连续两年通过了省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的验收,农民的经济收入持续上升。
村民李德民说,在没有建沼气池以前,他们一家一年的平均收入只有3000元,这两年,通过发展农村的循环经济,引进新品种的经济作物,家里的收入成倍的增长。现在,村里正在集资贮备在村口建一个休闲广场,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
贵阳市政府准备把水塘村的经验在贵阳市的其他农村地区推广,形成农村与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


工矿:变废为宝的企业

位于贵阳东北的开阳县,一年就要产生100万吨以上的磷渣,长期在此居住的王里强先生回忆说:以前矿厂周围到处都是像山一样高的矿渣堆,一下雨地上就会有一层黄色的物质,对地下水污染严重。
在贵阳的新工业园区,一些企业正在用循环经济的新技术解决重工业污染的问题。
国华天成磷业有限公司副总姜国强介绍,过去公司解决矿渣的方式大多是卖给水泥厂,用做生产水泥的原料,一吨只能卖几元钱,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占用了大量耕地来堆放这些磷渣。同时,生产水泥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耗费大量的煤、黏土、电、水等资源。
2003年,“国华天成”引进了清华的技术,把磷渣当作高性能混凝土的掺和料,这个技术可100%消化磷渣,避免污染的同时还可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性能。一些混凝土公司用该厂生产出来的磷渣微粉作实验,结论是在混凝土中取代20%-50%的水泥,用于建材产品大有前途。目前,42.5标号的水泥市场价为每吨300元,而采用磷渣微矿粉的每吨只需180-200元。从价格和性能两方面来说,这项产品市场空间非常大,给公司带来年增效益180万元的效益。
像这样项目贵阳还有很多,据贵阳市循环经济经济办公室项目部阚主任介绍,大多数新技术产品的生产成本本来就要高一点,再加上国家没有相应的市场准入政策,在和传统产品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国家只有在政策方面予以扶持,让循环经济企业获利,才能产生更多的采用环保技术的企业。

市民:循环经济有多远?

家住贵阳的李丽芬下班后经常到超市购物,最近几天她发现,售货员在结帐后会向顾客免费派发印有环保标志的布制购物袋,而不是通常使用的白色塑料袋,这让她一时还难以接受,因为这种布袋子在反复使用的过程中要经常清洗,而又轻又薄的塑料袋用完后就马上扔掉,显然要比布袋方便许多。
或许李丽芬没有意识到,她生活中这一小小的变化,背后蕴藏的是这个城市甚至整个中国刚始发生的一场巨大的变革。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调查表明,仅有33.43%的贵阳人初步了解“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概念,其中,在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中,知道“循环经济”或“生态城市”概念的占40.09%,大专文化的人群占25.51%,高中或中专文化的人群占22.89%,初中以下文化的人群仅占10.71%。另外,当问及“你是否知道贵阳市是全国第一个循环经济生态建设的试点城市”时,有67.01%的人表示不知道,其中学生群体不知道的高达82%,还有3.63%的人表示不关心。
贵阳市循环办公室主任黄秋斌说,虽然政府在宣传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是由于目前的项目重点是在重工业和农业方面,所以很多市民还不是很清楚循环经济究竟是什么。
比如说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的问题,包括贵阳在内,全国没有一个城市做得好的,主要是因为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还不是很强。
黄秋斌认为,作为普通的市民,如果能做好身边的小事,比如按分类投放生活垃圾,使用环保的购物袋,多购买绿色食品,这些都是循环经济的一部分。循环经济在中国还是一个新事物,人民的认识水平提高了,很多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理念:经济了才能循环起来

贵阳市循环办公室副主任黄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南京有一个“太阳能小区”,安装有较为先进的太阳能系统,为居民提供宾馆式热水服务,节能效果颇为明显。但出人意料的是,不少用户弃用这一节能系统,改装用电或燃气热水器。原因很简单:自来水1吨才2块多钱,而太阳能热水竟要10多元一吨,居民们难以消受如此“昂贵”的节能服务。
黄在总结这个项目失败的的原因时认为,循环经济不是万能的,不是什么产业都可以做循环经济的,国外的成功经验不能完全照搬。
“循环经济是个大的概念,不是很多人想的这家企业生产的废料用作下家企业的原料这么简单”,黄说,“我们只能根据我们自己的产业特点,做可循环的经济,毕竟现在是市场经济,产成经济效益,才能循环起来。”另外,对循环经济,黄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贵阳搞循环经济的目标是在20年左右把贵阳建设成为山川秀美,生态良好,同时经济持续发展,人民富裕的理想城市。比如前两年政府治理南明河,表面上和经济无关,但治理后河边的地价升值,增加了财政收入,从而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也是循环经济。
虽有几年的实践,循环经济在贵阳乃至全国仍处于探索阶段,但作为中国第一个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城市,贵阳工作得到了联合国副秘书长克劳斯。托夫博士的肯定,他认为,贵阳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为中国其他城市,甚至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虽然才刚刚起步,但是肯定会有实现美好愿望的那一天。
链接:贵阳发展循环经济大事记:
2002年初,在借鉴了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后,当时的贵阳市长孙国强向国家环保总局汇报了“以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生态城市”的设想,同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复函贵阳市,同意贵阳作为中国首个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试点。
7月,贵阳市委托清华大学编制“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总体规划”,双方建立了以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为突破口的紧密型校市全面合作关系。
2003年12月,贵阳市成为联合国环境规划暑“可持续发展和消费政府能力建设项目”列为唯一的实施单位。
2004年,贵阳市开始进入了项目建设阶段,首批28个支撑项目总投资约80.5亿元。

 

Dirección : 24, calle Baiwanzhuang, Beijing, 100037, China
Fax : 86-10-68328338
Sitio Web : http://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hoy@chinatoday.com.cn
Todos los derechos reservados: China h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