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来建强
“我们一家4口人住这么大的房子,简直像在做梦。”今年37岁的越南归侨罗氏香走进宽敞明亮、100多平方米的新套房,手指掐了掐胳膊,她笑了。 福建宁德东湖塘华侨农场14栋楼房的华侨新村645套新居一套套落实到户,2700多位归难侨迎来一个温暖的冬天。 福建省政府投资近7000万元建设宁德华侨新村,这仅是轰轰烈烈的全国华侨农场安置归难侨的一个缩影。 2005年11月20日至22日,全国华侨农场的代表聚集在福建的省会福州,交流多年来的建设经验。 应邀出席会议的国务院侨办副主任李海峰告诉记者:“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为了及时安置从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等地被迫回国的20万华侨,所以才建立了国有企业性质的华侨农场。” 罗氏香依稀记得,30年前父辈人带着她从越南沱江河畔辗转回归,“当时我还不懂得是什么原因让大人们那么匆匆地带我离开越南。” 那场纷纷扰扰的逃难生涯,等到罗氏香渐渐成人后才明白。她说:“虽然当时我们在越南住的还是茅草屋,父辈们每天都去当地人的田里干活才能挣到钱,但我们小孩就知道整天在附近的林子里玩耍。” 回到祖国后,罗氏香一家被安置在东湖塘华侨农场,罗氏香清楚地记得,当时宁德人常常走路提着几个鸡蛋或刚从海里打捞上来的鱼虾赶来农场看望归难侨,直到现在,10多位当地人成了罗氏香最要好的姐妹。 这几年,罗氏香一家承包了农场27亩的荒地种植葡萄,收益不错。她站在窗口,望着风景秀丽的东湖,回过头来,擦着新添置的亮光光的卫浴设备、洗衣机和彩色电视机,说:“我们东湖塘归侨现在的生活赶上了省会的城里人。” 主要来自东南亚的归难侨集中居住在广东、海南、福建、云南等几个省区,像罗氏香一样,最初利用当地气候、环境等天然资源从事农业以及农产品加工生产。 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城东南部的国营太和华侨农场,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聚集着印度、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归侨1300多人,“安置归侨之初,农场采取种植每亩柑橘扶持1000元,种植美国红提葡萄每亩扶持3000元,种植优质鲜食枣扶持1500元的政策,帮助广大归侨生产致富。”太和华侨农场副场长杨伟介绍说。 他还说,太和华侨农场近年来又利用小额信贷帮助归侨生产,现在农场人均经济林果2亩,户均5亩以上。 30多年来,全国共建有84个华侨农场,安置归难侨26000多户,占整个华侨农场总户数的17%。这些农场目前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5.41亿元,人均收入6380多元,正在努力赶超城镇人均收入的平均水平。 当年,华侨农场都是在突击建了一批相对简易的安置房,近几年,比较紧迫的问题是,这些房屋大多需要修缮或者重建。 2001开始,国家和地方政府帮助改造归难侨住房,截至2003年底,随着财力的日益增强,政府支持华侨农场的基建投资、华侨事业费等累计约19亿元。“在今后的三、五年内,我们要让所有的归难侨都住上称心的新房。”李海峰信心十足。 福建省现在共有4723户归难侨有了新住房,占该省华侨农场归难侨人口的58.4%;广西壮族自治区有18个华侨农林场进行了旧房改造,建好房屋达1816套;在江西省,归难侨共有249户建了新房,户均达165平方米,是20多年前安置时的3.5倍。 “2005年9月,18号‘达维’强台风以16级风力正面袭击海南省,农场的橡胶、水果等经济作物遭受毁灭性打击,损失惨重,但没有发生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事例。”海南省彬村山华侨农场场长谢金元说起漂亮实用的新房子,显得特别自豪。 近年来,海南省彬村山华侨农场、东方华侨农场等5华侨农场共投入2600多万元改造房屋,1269户受益。 广东省有23个华侨农场,总人口30.1万人,占全国华侨农场总人口50%,其中归难侨7.2万人。广东省海宴华侨农场出了3个文明村,在全国先进文明村五丰村,记者看到:道路环境整洁、绿化优美,图书室、文化公园等文体设施齐全。 今天的五丰村魅力起源于一件小事:五丰村印尼归难侨刘治生的门前空地曾经被人当作垃圾场,经刘治生改造后,垃圾场变成了小花园,农场抓住刘治生这个典型,发动引导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植花草,文明之花在五丰村徐徐绽放。 2005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1985年《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基础上,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侨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表明中国政府将改善归难侨住房等生活条件和解决社会养老保险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目前,全国的华侨农场都已进入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大多数农场职工和归难侨都参加养老保险统筹、正常缴费,离退休职工能正常领取养老金。至2004年底统计,全国84个华侨农场职工养老保险陆续纳入地方社会统筹人数18.4万人,其中归难侨8.1万人。 福建、广东、云南等地的部分农场参加了地方的医疗保险,也有部分华侨农场参加了当地的农村合作医疗。“让每一位归难侨享受到完善的医疗服务和保障,这样的日子不远了。”福建南安雪峰华侨农场场长陈云玉认为,华侨农场的经济发展这些年还是走慢了,他还说:“现在的关键是要加大农场招商引资的力度,农场经济搞上去了,我们归侨的生活才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