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扮单身的无奈

文 孙超

自古以来,中国人结婚成家,为了让众人皆知必得锣鼓喧天、四处张扬,而如今,有许多已婚男女对自己的婚姻争相隐匿,纷纷当起了“伪单身”。

职业场上的隐婚人
周畅现在是北京一家广告公司的总经理,精明干练是出了名的女强人,在她客户眼里周畅是生意场上的能人,生活中是需要男人呵护、爱怜的弱女子。36岁的周畅经常陪客户、朋友一起吃饭、玩乐,大家以为她是个无牵无挂的“单身贵族”。
其实,周畅结婚已有10多年,老公是广西省桂林市的一名公务员,因为工作忙很少来北京,她和父母在北京带着12岁的儿子生活。一直不甘心把自己埋没在小城市里的周畅,27岁那年考上了北京一所高校的研究生,自此,独自一人在北京闯荡。周畅无奈地说:“那时的想法很单纯,想凭自己的本事干事业,可事实是作为女人要想把事业做好,只能比男人付出更多才行。”
她回忆说,一次,和几位新认识的男客户吃饭,酒过三旬之后,大家聊得很融洽,双方都认为可以立即签约。这时,其中的一个客户,突然问起了我的婚姻状况,当时我并没多想如实地回答了。客户听后一脸惊讶得说:“没想到,你是孩子母亲!”从此以后,那几位客户再没和她联络。“后来,客户再问我是否结婚,我只是微微一笑不作回答,任由他们随意想象,现在我在生意场上如鱼得水。”周畅说,不过,无论多忙,只要不出差,她都会把周末的时间留给儿子。“每到周末客户约我时,总是要找各种借口拒绝,挺累的。”周畅说。
周畅的同事大都知道她不是单身,在他们看来,身为女人担当一个公司的老总本就是件不容易的事,她隐瞒自己的婚姻状况也是为了更好的工作,他们很理解她。而周畅的母亲则认为,她这种生活方式虽然是身不由己,但并非长久之计,做人还是应该诚实,总是装单身时间长了婚姻必然会受到威胁。


保持未婚状态
“我要保持未婚状态,不想因为得到一棵树而失去整片森林。”30岁的严佳欣如实说,她原来在电视台工作,和老公是在一个朋友的生日宴会上认识的,老公大他8岁,是一名军人。他们是三年前结的婚,因为不想过分张扬,只和老公领了结婚证,请几个好友吃了顿饭就算结婚了。
结婚前,性格开朗的严佳欣常常毫无顾忌地和一群未婚同事吃饭消遣到深夜才回家。可结婚后,每当同事们聚会玩得高兴时,严佳欣的老公就会时而打电话,时而发短信,催促她早点回家,使大家感到很扫兴。时间久了,同事就不再叫她出来玩了。“结婚初期,两个人还沉浸在恋爱的幸福之中,没有想太多。可是,结婚久了,婚姻稳定了,感情逐渐平淡,就特别留恋单身的生活,已婚的我不再有男孩给我献殷勤,不再受到异性的关注,还失去了一些平时玩的很好的朋友,这些真让人无法忍受。”严佳欣说。
于是,在她换了第二个工作后,就以未婚自居,闭口不谈自己的个人问题。去报社求职时将“婚否”一栏填成“未婚”。还跟老公约法三章:不准公开叫“老婆”,最多称“女朋友”,不准经常打电话,不准在和朋友们玩时催促回家。老公对她很宽容,采取了不干涉、不赞成,一切顺其自然的态度。他认为,两人现在还年轻,为了使感情保鲜,应该多给对方一些私人空间。
“扮演单身,不为出轨,只为偶尔能呼吸一下自由的空气和那种被异性关爱、仰慕的感觉。” 严佳欣说。


对周围的环境更有利
25岁的郑伊浩是北京某大学的学生会长,才貌双全的他,很有女人缘。在他的女同学眼里,他是个特别体贴细心,很适合做男朋友的人。他会送女同学下晚自习;他会在你生病时把饭菜放到你的床边;当你遇到不懂的难题时,他会帮你解决。一位和郑伊浩要好的女孩说:“他总是给人一种亲近感,和他在一起让你感到很舒服。”
郑伊浩经常和女同学单独出去吃饭、游玩。只是在学校放寒、暑假时,同学们约他去旅行,他总是推辞说:“我必须回老家看父母,怕他们太想念我。” 郑伊浩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的关系很好,有什么事别人都会尽力帮助他。到了大学三年级时,大部分同学都有了女朋友,而郑伊浩这么优秀的男孩却还是一个人,常常有同学,热心地帮他张罗女友,可他总是说:“不着急,现在还年轻毕业以后再说。”
直到大四快毕业的时候,郑伊浩从老家带来了一个女孩,他向大家介绍说,女孩是老家姑姑的女儿,从没到过北京让他陪着玩几天。看着这位长相俊秀的女孩,同学们都有几分怀疑,并直截了当地问:“她是不是你的女朋友呀?”可是,郑伊浩矢口否认,只说是妹妹。
然而,在大学毕业一年后的一天,郑伊浩的同学在商场里,迎面遇到了郑伊浩和那个他称为“妹妹”的女孩手挽手在逛商场,这时,同学猛然醒悟。
郑伊浩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我在大二时就结婚了,开始不说是因为学校不允许大学生结婚,不敢说,后来,虽然学校许可了,但是,我觉得单身对自己周围的环境更有利,所以,一直没说。” 郑伊浩的女同学认为,他对同学们隐瞒婚姻实在是不应该,平时对女生的呵护有加,现在看来很不自然。


隐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假单身”的出现,主要是社会为其创造了条件。专家介绍说,中国大约是从商代开始,婚姻对象从不确定的群婚走向固定伴侣的婚姻制度,而自从婚姻对象不再变化后,通过盛大的仪式向世人宣告婚讯就成为一种传统。1949年以前还没有领结婚证的制度,人们宣告婚讯往往是通过婚礼进行。建国后,不仅有登记,有婚礼,单位的工人联合会也会把人们的婚讯传播到各个部门。而眼下,冰封多年的户籍制度松动后,中国正在发生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不仅是人口迁徙的原因,中国社会目前的“松散,沙化”,从许多方面给隐婚创造了条件:取消福利分房,取缔强制性婚检,结婚不用单位出证明,工作者跳槽频繁。现在,结婚不再需要单位批准,城市中人们打破了单位的界限分散居住,加之邻里关系的疏离,人的家庭私秘性大大加强。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调查显示,对于“隐婚”现象,52.5%的公众表示可以理解,20.7%的公众认为不可思议,还有16.4%的公众表示反对。调查认为,这反映人们的婚姻观念越来越开放,对于婚姻的一些新现象也越来越宽容。
婚恋问题专家陈非子说:“假如不是有不良动机,我认为隐婚不会从本质上改变家庭结构,不会动摇婚姻制度,这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虽然说婚姻是社会问题,是一种社会制度,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她确实有很大的私人属性。隐婚的存在是对人性的包容和尊重,标明社会越来越宽容。”
有关专家认为,婚姻状况属于个人隐私,当女性选择“隐婚”时,实际上是将自己置身于一种“自我保护”之中。正是由于现实给了已婚女性太多的挫折,才让她们产生自我保护的念头,形成自我保护的生活方式,使自己免于再受伤害。他同时还指出,女性隐婚应该分清场合,讲究策略,把握分寸。比如,女性在应聘时,应该本着诚信的态度,相信自己的实力,如实填写婚姻状况;而在工作中,则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应对。女性由于工作需要而隐婚,一定要明确告诉丈夫,相互协调,以不影响家庭和睦为前提。


 

Dirección : 24, calle Baiwanzhuang, Beijing, 100037, China
Fax : 86-10-68328338
Sitio Web : http://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hoy@chinatoday.com.cn
Todos los derechos reservados: China h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