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道
"小小毽球飞起来"
林琳
毽球是由侗、苗、水等民族喜爱的手毽演变而来的,为回、苗、土家、维吾尔、土等多个少数民族的群众所喜欢,是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象征之一。保护、发展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是很多人的共识。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很多直接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甚至是对重要生产、生活技能的复写,像赫哲族的叉球,便来源于叉鱼行为,又如朝鲜族妇女的顶罐运动,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由于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特点,使少数民族男女老少,无须进行任何特殊的学习、训练、便能参与其中,对提高生产生活能力,提高身体素质有很大的好处。体育的竞争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象征性,它既是力量的象征,也是智力和技能的竞争。通过各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能够增强各族群众的自信心与竞争意识,增强各族群众间的联系。民族运动会便是一束耀眼的火距,吸引着世界目光。
杨文燕是来自贵州的一名侗族大学生,也是毽球的忠实爱好者。在她们的村子,毽球运动广泛流传,各民族群众通过小小毽球联系加强,关系其乐融融。毽球运动会甚至成为一种旅游资源,吸引了外地人甚至外国人的目光。
两会,是新世纪的一次盛会,不知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发展能否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