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不仅仅是“增长的故事”
——北京报纸有个标题:“把保障和束缚一起扔掉”,
这是在怂恿人们不要再去理睬“档案”
华尔街经济学家、摩根斯坦利总经理史蒂芬·罗奇将其20次访华的观感集中起来出版了,取个书名叫《全世界惟一的增长故事》。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裁邵善波说:“这应是中国近二百年来未曾有过的。”中国的媒体也在不遗余力地把中国和世界比较,说自己多么伟大多么欣欣向荣,别人都是危机四伏到处碰壁。很多话是夸张的,可也不是全无根据。中国的出口和进口在过去十多年里都增加了4倍,把自己在世界贸易中的名次从第15位提前到第6位。每周有20多万人到国外去,有十多亿美元投到中国来。海关的官员说他们越来越忙,十年前这里每天的作业单据用一辆三轮车就拉走了,现在要是把电脑里的那些单据用车来衡量,那就要用一辆十吨的载重汽车才装得下。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信誓旦旦地说,全世界每个人都有一双中国鞋和三件中国衣服。还有人说,每个美国人身上都有中国制造的东西。这有点吹牛,不过,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大城市里都有“中国制造”倒是真的,一本以这四个字为名的新书,由此大为走俏。这是鼓舞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的。这一年,从年初自豪到年末,他们的确应当自豪:申办奥运成功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现了,还召开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会议。像美国“九·一一”、阿富汗战乱、印巴硝烟、阿以冲突之类让人心里发慌的事件,还有后来发生在印尼的“巴厘岛爆炸”、发生在俄罗斯的“劫持人质”,中国一件都没有。全世界似乎只有中国没有被恐怖主义的阴云笼罩,当然也有些被叫做“东突分子”的人在捣乱,在新疆搞了几次爆炸,散发了一些传单,可是在大多数中国人看来,这都是在天边发生的事情,离自己的生活远着呢。“我们生活轻松,歌舞升平,满心都是升官发财的念头。”一个记者这样说,“亚洲刮起金融风暴以来,还能提高生活水平的,只有我们中国人。恐怖主义横行以来,还能拥有安全感的,也只有我们中国人。全世界都精疲力竭了,而我们却没有。”有些外国人说中国将成为超级大国,可惜他们错了,又有些外国人说中国将要崩溃,可惜也错了。一个高速发展20年还能生生不息的国家,让全世界都感到迷惑不解,而中国人却在心里偷偷乐呢,他们等着更多的外国资本在自己的土地上登陆。“‘世界五百强’中,已经有二百家在中国落户”,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得意地说,“全世界早晚会发现,中国是最安全的。”而所有的中国报纸都在说:“风景这边独好。”
可是在中国发生的却不仅仅是“增长的故事”。和过去的岁月比起来,本届政府任期之内,中国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浪潮卷过来卷过去,它甚至有些平淡,一晃就过去了。可是今天回头看,我们的国家却在这些年里向前走了很长一段路。政府放弃了97%的商品定价权,还放弃了至少1000个项目的行政审批权,取消了1965项农民税费,关闭了5.55万家国有工厂,同时还有几倍数量的私营企业开张了。私营企业主不但不用担心被整得“倾家荡产”,私营企业还成了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他们甚至还有机会加入共产党。500万个村庄的干部是老百姓直接选出来的。国有企业的职工说不定哪天就没有工作了。农村孩子可在城里上学了。粮票被取消了,户口和档案也不再那么重要。北京报纸有个标题:“把保障和束缚一起扔掉”,这是在怂恿人们不要再去理睬“档案”——这个棕色牛皮纸口袋曾经多么重要又多么神秘啊:现在30岁以上的人,谁都知道它能决定自己一生的命运,可谁都不知道那里面装着什么。知识越来越重要,档案越来越不重要;能力越来越重要,资历越来越不重要。“社会”越来越值得依靠,而“单位”越来越靠不住。单位不再分房子了,不再分肉分鱼了,不再监视你是否偷听“敌台”,不再调查你有没有海外关系,不再过问你下了班到哪里去,不再管你爱谁恨谁和谁结婚,不再保证永远不叫你离开,不再保证永远发给你工资,不再管你找谁看病吃什么药,也不再给你养老送终了。20世纪80年代“跟着感觉走”的那首歌,很少有人唱了,90年代的“涛声依旧”也不够味了。现在人们喜欢哼的是“走进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