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实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

——过去中国是“人找商品”的国家,
现在出现了所谓“消费者社会”

新世纪开始的时候,中国人念念不忘的“三步战略”,已经如所期待地完成了前两步。应当说,中国改革开放迄今为止的20年,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今人的成就,是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府宣布国家的经济总量翻了第二番——也就是每十年增加一倍,又说“小康”在总体上实现了。“小康标准”有十六条,国家统计局说已经实现了13条,普通中国人谁也说不清楚都是些什么,只知道“人均收入达到八百美元”。他们还知道20世纪70年代后期那种生活艰难、节衣缩食的情况,这时候已经没有了。98%的人家每年赖以维持生活的收入,增加了好几倍,有些人则增加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凭借这些收入,他们开始在食品市场上挑肥拣瘦,开始吃反季节蔬菜,吃进口水果,开始寻找那个带着一弯水波和一枝嫩芽的标签和绿色食品标志。他们每年花三万多亿元去购买消费品。20年前他们的梦想只在三种牌子的自行车和两种牌子的手表之间徘徊,现在他们开始拥有自己的住房,不再穿带补丁的衣服,不再跑到邻居家里去看黑白电视,也不再到家门口的公用电话亭去打电话。每一百个家庭中有30台空调、50部电话、80台电冰箱、90台洗衣机、120台彩色电视机。此外,还有4500万互联网用户,还有两亿个移动电话,移动电话上有20种铃声供他们选择。大街上跑的汽车,每十辆中有三辆是私人的。在北京这样的城市,每八户人家就有一辆轿车。与十多年前相比,出生率下降了七个千分点,死亡率也在下降,老人的平均寿命延长了三岁,孩子的平均身高增加了九厘米。

在改革带来繁荣之前,中国是人找商品的国家,现在出现了所谓消费者社会,是商品找人。彩电竞相降价,打得如火如荼,这只是其中一例。那些最有效率的流水线现在遇到的麻烦,是维持不住自己产品的价格。有80种商品产量世界第一,有70%的商品供过于求,仓库里面放着四万亿元的货物。生产这样激增,是史无前例的,也是所有生产者在十年前怎么也想不到的局面啊。起初,他们只是在寻找市场的空白,然后放手生产,越多越好。而今天,种种生产奇迹已被认为理所当然的事,而它们的深远影响也开始显露。政府的领导者开始制定减产计划了。几乎所有最辉煌的行业——粮食、棉花、蚕茧、油料、纺织、钢铁、煤炭,都在减产的序列中。连续两年少收获粮食五千万吨,不仅没人着急,报纸上还大叫这是“好事”。中央政府开始劝工厂“主动减产”,说是“一种时代进步”,市场迫使政府和企业联手对付生产过剩的问题,砸了968万纺锭、关闭了88个钢铁厂、128家糖厂、9000万吨水泥生产能力、3000万箱玻璃生产线、1200万千瓦发电机组、5万个煤矿。记者们用很多壮丽美好的词汇来歌颂那些场面,就如同他们当年歌颂那些大干快上的场面一样。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