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新一届政府的起点
——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团团包围中,人们都觉得这个人可以依赖
5年以前的那个3月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2900多位代表踌躇满志地走进人民大会堂的时候,人人心中有数,朱镕基要成为总理了。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团团包围中,人们都觉得这个人可以依赖,甚至连那些对他持有最尖锐的批评态度的人,也不再置喙。危机中需要强者。就像一叶深陷在狂涛巨浪中的小船,那些惊慌失措的船员都知道,只有强有力的舵手能带领他们逃生。
朱镕基得到2890张选票(29票反对,31票弃权)和连续3次掌声。此后好几天,这3次掌声成了国内外媒体津津乐道的话题,记者们对掌声持续时间的描述也是长短不等——从“三十秒”到“数分钟”,总之可以恰如其分地说是“经久不息”。然而最重要的是,这掌声完全发自人民代表的内心,而非事先的安排。
“真是想不到。”一个名叫钟闻一的香港记者说:“我本来以为他得罪了很多人,得票不会高的。”一个连续10年采访人代会的记者说,他“从来没有看到这样热烈的场面”。另外一个更老资格的记者说:“我看到过,那是在周恩来时代。”
朱镕基没有发表就职演说,不过,他却在记者面前说出了那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电视上把这个人的音容笑貌直播出去,老百姓看了不禁神往。他们编了一个新歌谣到处说:“镕基!镕基!镕旧基,铸新基。”
这一天香港股市上涨323点。然而新一届政府面临的难题真是不少。在此之前的十几个月里,中国虽然已经摆脱了“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困扰,却还没有迎来朝霞满天,更说不上是风平浪静了。政府在这边宣布“软着陆”已经实现,那边就有消息说大事不好——泰铢不再与美元挂钩,大幅贬值,股市一落千丈,银行纷纷倒闭。“分明是一场金融危机嘛”,朱镕基这样说。当时中国之外的人还有更悲观的说法呢,说它不仅会摧毁一个国家的经济,而且还在到处游走,到了哪里,哪里就非倒霉不可。东盟国家的自由贸易机制现在成了疾病传染媒介,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都被感染上了,连印度也不能幸免。然后又扩张到太平洋的整个西海岸,把韩国、日本,中国香港和台湾,全都扫荡了一遍。
中国不像她周围的国家那么焦头烂额,不过,麻烦也挺多:经济增长率下降,商品零售额下降,失业人数增加。对外经济贸易部的官员向总理保证,出口贸易虽然不可能像去年那样增长20%,但10%还是不成问题的。可统计局的官员接着就把最新报告送来了:分明是个负数。农村里面有几百万亩耕地荒着,杂草丛生。城市里面企业不景气,库存增加,市民把三分之一的薪水都存在银行里,还要购买更多的国债。商店里琳琅满目,什么东西都有,不用排队,还可以讨价还价。可是让朱镕基头疼的事情也正在这些啊。商品过剩,东西卖不出,工厂就没有办法继续生产,没有办法给工人发工资,也没有办法归还银行的贷款。这不正是在中国周围转来转去的“金融风暴”时刻窥伺的机会吗!由于他让中国过热的经济成功地“软着陆”,国内舆论已经产生对他的依赖,可是如果新一届政府现在不能阻止“金融风暴”的登陆,人们还是会认为他的新政失败了。
这一年我们的国家真是险象环生,好在都过去了。长江特大洪水安然渡过荆江、皖江,安全进入东海。到了年底,亚洲金融风暴的破坏力开始减弱。尽管吴敬琏还在警告“中国改革的大关还没有过”,“既得利益已成深化改革的阻力,要避免滑入法治不行、公权不彰、腐败蔓延的权贵资本主义的泥坑。”不过,中国经济没有大起大落,朱镕基在九个月前的“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也兑现了。这让亚洲人都松了一口气,美国人和欧洲人也为之称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