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

 

 


大学间自由迁徙:中国教育“人性化”必由之路

中国20所著名高校近日获得5%招生自主权一事,被人称为中国教育制度松动的“里程碑”;此间举行的“两会”上,部分代表呼吁早日开放大学转学,并将此看为“中国教育人性化的必由之路”。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遵照北大多位老师的嘱托,提出了“关于允许高校学生转学”的议案。她说,由于中国大学的办学层次不同,应该允许学生由一般院校转入重点院校,由专科转入本科,允许应作退学处理的学生转学。

中国的高等院校入学考试采取全国统一命题的方式。“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显而易见,很多学生平时成绩很好,因一次发挥失误没有进入理想的学校而造成终身遗憾。这就需要教育在转学政策上更加宽松,使具备学习能力的青年可以进入更理想的就学状态,”葛晓音说。

担任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委员的葛晓音说,如果允许一般院校的优秀学生转入重点大学,学生将不满足于“60分万岁”,这有利于人才成长,也对学校的学风建设大有裨益。同样,允许专科生转入一般本科,有利于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

据悉,上海、广州等地已开始校际转系的试点。截至2002年,上海已有500多名普通高校大学生成为复旦大学等7所试点高校的“插班生”,录取比例高达12:1。

但也有专家提出反对意见,人大代表、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胡平平坦言,一旦允许自由转校,拥有空前自主权的高校在缺乏科学考核标准的管理监督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暗箱操作,打破现有公平。此外,教学与学分不兼容、转学者心理等“插班生后遗症”也应考虑。

( 稿件来源:新华网 )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