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红三角”——访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
随着广州南沙开发的深入,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先生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红三角”。所谓“红三角”,是指同是革命老区、同属红砂岩地貌、同处欠发达地区、山水相连、由广东韶关、江西赣州、湖南郴州三地组成的大三角地区,分别是广东的北大门、湘赣的南大门,面积8万平方公里,人口1500万。霍英东先生提出的“红三角”概念迅速引起三省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点燃了老区人民大开发、大发展的希望。
要谈“红三角”,就离不开珠三角,离不开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沙自1989年开始兴建,累计投资30多亿元,地处珠江口、距穗港澳不到2小时、位于珠三角“1小时甚至半小时交通圈”中心的南沙,正逐步实现着霍英东先生“立足南沙、联结香港、支持珠三角和广东发展”的构想,一座新兴的现代化的港口海滨城市已初具雏形。广州市政府更是站在21世纪粤港澳一体化的高度,引入临海大型钢铁石化工业和高科技园区,将南沙开发的面积一下子扩展到500多平方公里,“比新加坡还大”,提出要把南沙建设成为“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城市”,打造广州的“浦东”,南沙一时声誉鹊起。
那么,该如何进一步做大南沙的“堆头”、扩大南沙腹地、强化南沙的辐射作用?该如何利用南沙的区位、资本、技术、人才、信息、市场等优势来在更深层次上推动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呢?霍先生一直在苦苦思索。
联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东、中、西部加强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而且,只有山区、老少边穷地区都发展起来了,共同富裕、小康社会才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于是,“以南沙为中心,辐射韶关、赣州、郴州三市,形成红三角经济圈”的构想在霍先生脑海里应运而生,水到渠成。
去年11月23日,霍先生亲自出席在江西赣州大余县举行的“红三角”经济发展座谈会,会上成立了“广州南沙海滨新城与红三角经济合作联谊会”。今年2月8至9日,“红三角”经济区首次联席会议在广州白天鹅宾馆召开。与会者设想:“红三角经济圈”形成后,三地可以凭借广州南沙这一经济平台和香港这一重要窗口,与霍英东基金会共同开发,共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同时采取基金会出资金、出技术、出人才,三地出土地、出劳力的方式共建高科技工业园。霍英东基金会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推介一些大财团、大企业到三地投资兴业,共建人才培训基地,共同开发“红色旅游”业,实现三市经济腾飞。
霍先生最后告诉记者,最近,京珠高速公路韶关段、郴州段相继全面通车。昨天他聆听了朱镕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深受鼓舞,对“红三角”的经济腾飞充满信心。
(信息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