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代表们敢说真话,看人大的民主进程
本刊记者:申宏磊
 |
北京团代表段柄仁在明确阐述着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
过去,有人说人大缺少刚性。可随着代表们提交的议案一件一件的落实,人们说人大这个“橡皮图章”变成了“钢印”。日前,在京城北五环会议中心的北京代表团的分组讨论会上,记者听到了代表们态度越来越明朗的发言。
正在发言的是段柄仁先生,他是北京市新当选的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也是九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的委员。他的发言充满了激情,动作也比较迅急有力,以致记者的镜头在向他对焦时,快门总是难以抓住他表情生动的瞬间。
他在发言中提到,以后我们在财政报告中提及经济建设速度时,能不能不要总是用 “跨越”这个词,在他看来,这个词带有大跃进时代的色彩。他还谈到关于财政报告中的一些提法问题,比如“稳定财政增长机制”这句话在他看来是套话,因为经济增长了财政收入才能增长,财政增长是受经济增长制约的。他说这个意见提不提,他想了很长时间,因为这句话人们都说惯了,但从没有人点批。他思考了半天,认为这种提法还是不对的,应该指出。
看得出,这位人大代表的发言是经过认真准备和思考的,他在谈到资源问题时,还用了一连串的数据说明中国资源的确存在很大缺口,体现了代表强烈的忧患意识。讨论会上还有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毛达如教授等代表的发言,也都很有自己的见地和力度。代表们的发言充分反映了越来越浓郁的民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