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十六大专题报道 > 风采 >



风 采

元元:关注百姓 关注生活
谭铁牛:勤力耕耘
大步长驱,一个党员民营企业家的路

在奉献中升华

帕米尔之子--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吴登云
把心交给病人--记武警总医院眼科主任吴海洋

一位扶贫老人的世纪情缘

共产党员要争当最优秀的


帕米尔之子--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吴登云

39年前的夏天,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从扬州医专毕业,来到了"万山之祖"帕米尔高原。这里是我国版图上最西端的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这里生活着4.3万各族人民,其中柯尔克孜族占总人口的70%。


这个扬州小伙名叫吴登云。39年来,吴登云如一株坚韧的胡杨扎根在戈壁荒滩,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爱献给了这里的人民。


1966年冬天,一位患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柯尔克孜族妇女住进了乌恰县人民医院,她脸色苍白,双眸无神,没挪几步就一身虚汗。年轻的医生吴登云判断,必须输血治疗。然而,只有几间土坯房的简陋医院,哪里有血库呢?望着奄奄一息的病人,吴登云决定抽自己的血。300毫升的鲜血从吴登云的体内流进了柯尔克孜族病人的血管。病人的眼睛有神了,她惊喜地说:"我的身上长力气了!"

第一次献血就这样开始了。看到自己献出的是一点血,而挽救的却是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吴登云认为自己做得太值了。30多年来,他无偿献血30多次,计7000多毫升,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量。


1984年金秋,吴登云走上了乌恰县医院院长的岗位。当时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医务人员短缺。吴登云制订了一个"十年树人计划",他到各乡镇卫生院物色柯族医护人员,白天上班,夜里帮助柯族同志学习汉语。然后把他们送到自治区医院去进修一年,进修回来,他又手把手地传帮带,使一大批柯尔克孜族医生成长起来,现在医院70%以上的业务骨干都是柯尔克孜族。过去这家连阑尾炎手术都做不好的医院,现在几乎所有的常规手术都能做,医疗水平在边疆县级医院中领先。

走进乌恰医院,60多个花坛把医院装点得如同花园一般,在"生个娃娃容易,种活一棵树难"的帕米尔高原,实在是一个奇迹。1985年大地震之后,乌恰县城易地重建在戈壁滩上。为给病人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吴登云又提出一个"十年树木工程"。没有土,他们就到7公里外的老城去拉,一个树坑一个树坑地垫土。没有水,他们就从雪山下挖了一条12公里长的引水渠。一年接着一年,硬是在戈壁滩上建起了一座园林式的医院。

2001年,吴登云从医院的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只担任县政协副主席的职务。但他仍牵挂着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每星期,他在政协上3天班,在医院值3天专家门诊。

近年来,吴登云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双拥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最近又光荣地当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吴登云总是说,"我只不过尽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而党和人民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只有做得更多,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