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当代的“丝绸之路”

孙莉

 丝绸与“万里长城”一样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骄傲,几千年来一直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丝绸的生产就已有相当基础,丝织品已开始外销。当时中国与希腊的丝绸商人开辟了从天山北麓通过中亚、西亚和俄罗斯南部的道路,形成最早的“丝绸之路”。秦汉时代(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丝绸之路”上的丝绸贸易更加兴旺发达,全国各地生产的丝绸集中到当时国都长安(今西安),由骡、马、骆驼驮运,经甘肃的兰州到武威,穿越河西走廊,到达当时东西方交通的的枢纽——敦煌, 运往现在的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及地中海沿岸各国。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横贯欧亚大陆和海上世界,联系东西方交通,构筑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要道。

 提起中国的丝绸,人们自然会想起那茫茫的丝绸之路,而说起在中国买丝绸,外国友人们自然会想到元隆。在中国,元隆已经成为传播丝绸文化、汇集丝绸产品大全的象征。

 元隆的变迁

 元隆顾绣绸缎商行始建于1932年,位于北京繁华的商业中心前门大栅栏。近百年来,她由一个仅有12平方米,吃住、售货合一的私人小店铺,发展成为不仅拥有5000平方米营业面积的丝绸专营店,而且拥有三家合资企业的跨行业、跨国界的跨国集团公司。

 1920年,年仅13岁的王幼宸从山西阳泉来到北京谋生,他在前门外当了顾绣皮货店的小伙计。当时挂顾绣牌子的店家有不少,小伙子呆过好几家,他每天身背刺绣、绸缎、皮货,到东交民巷使馆区、北京饭店等处售货。凭着一股聪明劲儿很快熟悉了商道,十年后他和兄弟们一起开了自己的“元隆顾绣绸缎商行”。明代上海进士顾名世的儿媳刺绣的人物、花草,作品气韵生动,海内驰名,后世效仿者,皆称顾绣。“元隆”寓意兴旺发达。王幼宸信守“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的经营之道,一时间成为京城专做丝绸生意的大户。

 改革开放使停业多年的元隆商行获得了新生。元隆商行实现了三次历史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在1981年,老字号元隆恢复营业;第二次飞跃为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商行成为独立的经营实体,放开经营,企业得到迅速发展;1994年,以商行为龙头企业的元隆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标志着元隆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迈出了新的步子。

 新元隆继承了前人的优良传统,形成“元隆是我的,我为元隆争光彩”的元隆精神。元隆商行多次被北京市旅游管理局评为最佳企业,荣获“首都旅游紫金杯”,成为北京市百强企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淑华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女企业家、北京市劳动模范。

 元隆的生意经

 元隆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许多国家政府的要人、社会名流,他们绕过繁华的街道,光顾南城天坛对面的元隆。130多个国家的使馆官员及家眷成了这里的常客。他们当中有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夫人、意大利总理夫人、瑞典总理夫人、泰国王太子、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等,还有经常光顾的各国驻华大使馆的各级官员和夫人。元隆留给客人的不仅是精致的商品,合理的价格,还有“元隆式”的优良服务。

 针对不同国籍、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宾客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元隆称之为“个性化服务”;为宾客提供邮寄、办理托运和普惠是元隆的“多功能服务”。

 美国客人麦克米纳在商店买了500米丝绸,售货员向她介绍了普惠制,告诉他回国后可免税,商店还可以办理托运。他高兴地说:“商店为我们想得真周到。”一位巴基斯坦客人从西藏带回100粒松石,想加工成项链;一位意大利客人买了件貂皮大衣,想再做一顶配套的貂皮帽,皮料要从大衣上“挤”。像这样一些超出经营范围的事情,元隆总是尽量满足。在元隆,只要有可能,一切固定的服务规章似乎都可以根据客人的要求而“变通”。这就是王淑华总经理强调的“灵活服务”。

 元隆还发明了“专场服务”。西班牙国庆日,元隆专门送发请柬,把西班牙驻华使馆、商业机构及其他在京西班牙人请到元隆选购节日商品。充满了节日气氛的店堂里,播放着轻快的西班牙乐曲,货架柜台琳琅满目,展示的几乎全是西班牙人喜欢的商品。为国外驻华机构开国庆专场几乎成了元隆的专利。自1989年开始,元隆分别为土耳其、西班牙、意大利、巴基斯坦、阿联酋等国举办国庆专场服务,外宾们十分满意。

“服务”这两个字,被元隆人赋予那么丰富的内涵,难怪许多外宾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来元隆也遗憾。

 创造明天的辉煌

 元隆的带头人王淑华清楚地认识到,面对激烈的商业竞争,元隆要想在京城立得住,有发展,就要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元隆不仅是商店,要做生意,元隆更是一所学校,要育人。元隆肯于投入财力,年年抽出专项资金用于职工培训,还与北京财贸干部管理学院共建了职工培训中心,同时把年轻有为的职工送到第二外国语学院学习。从1984年起,元隆的职工每星期有4天集中培训外语,把外语老师请进店来,在短短几年里,培养了一大批外语人才,英、德、法、意大利、日、西班牙语,各种人才齐全。当元隆先后在美国、瑞典、法国等国举办元隆丝绸展销时,外语翻译工作全部都由售货员胜任。

 面对几年来元隆的迅速发展,元隆总经理王淑华并没有满足。2000年10月,在北京天坛公园东侧一座完全现代化的元隆大厦已经开业,翻开了元隆历史上更精彩的一页。

 这座亚洲最大的专营丝绸的大厦,汇集了全国各地上百个厂家的20000种名牌丝绸面料及丝绸制品。同时经营抽纱、刺绣、地毯、羊绒制品纯丝、纯麻、纯棉服装,大厦极具民族韵味和现代气派,还开设了北京第一家丝绸博物馆,介绍丝绸文化的演变过程。顾客在选购商品的同时,可以在这里了解从养蚕、抽丝到织帛的全过程。鉴别台教给顾客如何鉴别真假丝绸,大厦还保留了传统手工编织丝毯、双面刺绣及各地民间传统工艺制作的表演。元隆让客人在一个浓厚的丝绸文化气氛下,感受中国丝绸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