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最古老的盐井
赵远志
早就听说过盐井,只因路途遥远一直没有机会成行。后因工作关系有幸造访,匆匆领略了盐井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愿望总算实现了。盐井------一个因历史上盛产盐而得名的地方,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芒康县境内,与四川巴塘和云南德钦毗邻交汇,地处世界自然地理奇观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流域高山峡谷区,紧临澜沧江边,著名的横断山自南向北纵贯其中。盐井距芒康县南约百余公里,原为芒康县的一个区。历史上著名的“茶马古道”从云南进入西藏的第一站就是盐井。
盐井从何时开始生产盐无法说清,目前,尚无详细的文字考证和历史记载。但藏区广为流传的藏族著名史诗《格萨尔王传》的传说中,已经有了因争夺盐田资源而发生战争的描述。
当地的盐业生产最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自然地理地质要素有两个:一是地壳运动;二是阳光和风。盐井得天独厚的特殊自然和人文地理成就了其特殊盐业生产史,造就了当地原始而独特的产盐生产方式------天然风干制盐法,即:盐农将澜沧江边盐卤井中的水,用传统木制水筒运到自已家中的卤水池中浓缩,然后再倒入盐田中,直至自然风干结成白或绛红色晶体成盐,一般白色的上等优质盐供人食用,呈绛红颜色略差一些盐,既用于烧茶,也用于喂牲畜。通常是男人们或商贩们将收集到的盐装袋后运往川、滇等藏区贩卖或用盐换取其它生产生活必需品。一时间,盐井商铺林立,生意兴旺,人气聚集,小镇也因盐业生产带动了其它行业(用现代话说叫做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目前,盐井乡的晒盐方法,仍沿用着祖先最原始、最古老、最传统的人工生产方式。据洛松次仁介绍说,现在芒康县有3个乡,300多盐农户,在约2800块盐田上从事着盐业生产,由于生产方式原始,生产力较低,盐产量一直不高。加之,现代交通运输方便了,商品流通快,外地盐加工精细,盐供应也比较充足,与当地形成竞争,当然还有一个就是盐井生产的盐含碘量低的原因。当地从事盐业生产劳作的主要以纳西族妇女为主,世代相传。
许多曾到过西藏旅游的人,往东一般只到林芝,便不再走了,因为时间的原因,也有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的原因。因此,许多人不知道还有“盐井”这一天地造化的人文绝景——盐井盐田。
一边是那么的自然、古朴、宁静、和谐,恍若步入被藏民族称作“香巴拉”的人间仙境;一边是澜沧江的雄伟、险峻、激荡、震撼,仿佛象大海般的汹涌澎湃。动与静结合得如此完美,自然与人文结合得如此和谐,以至于天衣无缝,让人感到奇特震惊和无法想象。
盐井在地理上位于川、滇、藏三省区通衢交汇处,是藏、汉、纳西等民族聚居的地方,同时也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地方。盐井的全称是“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说是纳西族乡,但实际上,藏族居民占大多数,而纳西族已经没有了本民族语言和文字,日常交流说藏语,生活习惯上也逐渐本土化了,只还保留着古老祭祀祖先的传统文化习俗。
到盐井还有一处必去的地方,就是当地天主教堂。也是西藏境内唯一的一座天主教堂,是当年法国传教士建的,一直较完整地保留下来,我们去时教堂正在进行修缮。在教堂里碰到了神父鲁仁弟,他身穿一件黑衣,正忙着打理教堂维修事宜。他与洛松次仁较熟,便很自豪地介绍起了教堂维修,除保留外型和教派风格外,其它从拆除到设计,从进材料到现场施工,均是由他一手操办的,谈起来很有几分自豪感呢,他相信新的教堂一定会很特色很壮观的。他介绍说,该教与当地其它宗教融洽相处,当地现有信徒800人之多。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当地不少居民,同时信奉着两种宗教(藏传佛教和天主教),两教之间和谐相处,没有冲突。
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和盐业的经济,带动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意识很强,见多识广,头脑活络,友善健谈,朴实中透着精明。
晚上,我们下榻在离盐井纳西乡约十多公里的澜沧江畔的一处藏语称作“曲孜卡”的地方,那是一块地热温泉资源十分丰富的小村,据说有泉点108处,泉水温度约20至80度,水量十分充沛,温泉水有多种治病疗效,同时也是一处旅游休闲的好去处。当地已在温泉处建立了度假村。曲孜卡度假村虽然规模不大,但其面对汹涌澎湃的澜沧江,背依雄伟的“达美拥”雪山。度假村内更是花枝繁茂,可游泳、可泡泉、可娱乐、可休闲、可观景、可听涛,在藏区内也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其实,芒康作为西藏东南部的“藏边之宝地”,依横断山脉,临三江流域,县境内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以盐井为例,其周边还有许多已经开发和尚待开发的自然和人文旅游景观:壮美的澜沧江峡谷、神秘的茶马古道遗迹、多拉滇金丝猴保护区、美丽高山湖泊“莽措”、南墩大日如来佛殿、被称为古道神韵的“锅庄弦子”,古老的民族习俗、独特的民族节庆活动等等。
旅游小贴士
【地理区位】芒康县距西藏首府拉萨约1280多公里,距四川省会成都约950公里,距地区所在地昌都约450公里,距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机场----帮达机场约260公里,距云南香格里拉县约400公里,距云南德钦县约210公里,距四川巴塘县约100公里。
【交通情况】川藏线318国道、滇藏公路214国道在芒康县交汇,214国道从云南方向穿过盐井到芒康。因此,有许多长途汽车途经芒康或盐井,交通方便但路途遥远,且由于川藏、滇藏线路况较差,受天气影响较大,旅游在途时间较长,要有应对突发不良天气和路况的思想物质准备。另外,在藏交通搭便车的情况常见,价格与司机商量;也有少量的汽车可供临时租用,但价格一般为每公里2.5元至5元不等。
可乘飞机从成都或拉萨至帮达机场,但两处每周只有一至两个航班,而且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
【食宿情况】芒康县城和盐井及沿途“川味”饭馆和藏式餐馆很多,小商店也不少,用餐购物很方便,卫生条件很一般;芒康县城和盐井乡都有饭店和旅馆,但规模都不大,环境很一般,价格算适中吧。
【衣着用品】5月至10月是进藏旅游的黄金季节,一般穿两件衣裤即可,但应准备一件毛衣或厚外套,以防昼夜温差大和高原多变的天气变化;旅游全程应穿旅游鞋。
【注意事项】昌都地区为西藏高山峡谷区,辖区内县镇一般海拔在3000至3600米左右,由于森林植被较好,氧气含量较高。一般情况下,游客从陆地进藏时,沿途就会自然适应了高原的环境,缺氧反应不明显,只有轻微的头痛或不适,只要适当休息便可消除;个别高原缺氧反应严重者应到县城或小镇医院吸氧治疗;平时身体较弱者或有不同病症者应携带自备药、治疗感冒及腹泻药品;旅游者应带足胶卷、电池和数码相机存贮卡等;对藏民族习俗注意事项可登录西藏网站查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