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色一家
张学英
个体户嘎色住在拉萨八廓街后面的一条相对僻静的街道上,他的摊位也在这条街上,与主街上红火的生意相比,这里显得冷清了许多,不过光顾小摊的都是些本地的回头客。
围绕着拉萨大昭寺有许多条纵横交错的街道,统称为“八廓街”。其中紧临大昭寺的一条转经路,称之为八廓街的“主街”,街的两边密密麻麻的都是些卖各色旅游纪念品的小摊,小摊点的后面还有一家挨一家的店铺,这里是拉萨最著名的商业区。如今经商已经成为住在附近的居民的主业,不仅如此,商业区已从主街向其他的街道纵深开去,而做生意的人也不只是本地人,还有定居国外的西藏人,来自四川、浙江、北京的内地人也蜂拥而至。
嘎色家的摊位一般是由妻子格桑来照管,早上九点就要出摊,一直到晚上五六点钟才收。他们摊上出售的产品与众不同,是一种藏式的小竹筐。小竹筐是嘎色从四川手工艺人那里收购的,他再一针一线地缝上去一些彩色的牛皮制成的装饰品,产品便深受他的同胞们的喜爱,藏族人大多用它来装一些糌粑、人参果等,既干燥又易储存。嘎色最喜欢坐在屋子的明亮处,一边做着手里活、一边与邻居或老友喝着酥油茶、一边静静地说些闲话。
嘎色原来是区地质勘探队的成员之一,由于身体不好,40多岁就退休在家。他的妻子格桑原来是区师范小学的教师,像所有西藏的妇女一样勤劳而体贴,为了照顾丈夫也只好提早退休。41岁的格桑以前在西藏大学接受过双语教育,汉语说得非常好,为了贴补家用,她晚上上门为一些孩子们补习汉语,开始这一切还都不错。
随着他们唯一的女儿旦增卓玛考上了江苏南通的西藏中学后,夫妇俩既高兴又开始犯愁,因为按照规定,城区的孩子考上内地的西藏中学,所有费用要由自己负担一部分,牧区的孩子则全免。他们家一年大约需要交纳700元左右人民币。夫妇俩看到八廓街上生意的火热,而政府又积极鼓励,便下了决心把勘探队分配给他们的住房卖了,又加上一些自己多年的积蓄,共花了6万多元钱在这里置了房子,并摆开了摊位。待收了摊,格桑每天晚上依然要去交附近的孩子们学汉语。
摊位摆在了离家不远的地方,既方便取货又方便格桑经常回家照顾老伴。一座带天井的四层小楼中,他们家在一楼和二楼各有一套房子。一楼房间约有17平方米的样子,一间是厨房兼餐厅,还有一小间是储藏室。政府为他们装上了电灯,虽如此,屋里还是有些昏暗;二层楼不大的两间房是会客室和卧室,但却阳光明媚。格桑说她们家的房间在这里算是小的了,因为他们的钱有限。当地政府在院子里还新装了排水管道,因为院子里比外面的街道要低,一下雨,院子里的积水有时会过膝。
天井里正有一个四川妹在洗衣服,格桑告诉我们,有很多四川人为了在八廓街摆摊做生意在这里租房子,她们家就是没有多余的房子,要不然就会有更多的钱好赚。
今年上初二的女儿已经有两年没有回家了,因为来回的路费很贵,她从来没有看到过这间屋子,一听说能把照片寄给女儿,老俩口都重新换了衣服,并把屋子收拾了又收拾,端端正正地在女儿寄回的照片底下照了一张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