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不仅是我国和世界的气候调节器,而且是我国和南亚地区的“江河源”、“生态源”,是世界上仅有的独特生态系统和世界山地生物物种的重要起源和分化中心。它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连片的冻土、湖盆、湿地及缓丘构成的原始高原面,还有保存相对完整的特殊生态系统及特有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种。青藏高原特殊的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对全球环境具有特殊意义。

保护“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

保护“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

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青藏铁路在建设中如何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不仅是我国和世界的气候调节器,而且是我国和南亚地区的“江河源”、“生态源”,是世界上仅有的独特生态系统和世界山地生物物种的重要起源和分化中心。它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连片的冻土、湖盆、湿地及缓丘构成的原始高原面,还有保存相对完整的特殊生态系统及特有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种。青藏高原特殊的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对全球环境具有特殊意义。

正在建设的青藏铁路从1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穿过。在青藏高原逐渐隆起的漫长过程中,这里生成了草甸、湿地、冻土、荒漠的独特高原生态系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的发源地。这里栖息着藏野驴、藏羚羊、黄羊、岩羊、白唇鹿等珍稀动物和珍稀禽类。这里高原气候寒冷、空气稀薄,生态环境脆弱。50年前铲去一锹草皮,至今还是一个土窝,难以恢复。人类在这里的任何不当行为,都会给生态系统带来冻土融化、土壤沙化等影响。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后果不堪设想。

2001年6月29日,朱镕基在格尔木发布青藏铁路开工命令时强调,“要爱护青藏高原的一草一木”。2002年5月25日,胡锦涛在青藏铁路南山口铺架基地视察时又一次重申,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突出位置。

我们是建设者,绝不做破坏者

世界上所有的人为建设都会给环境带来影响,关键在于确立“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建立人与自然、建设工程与自然的良性关系。

  施工前:防患于未然。中铁二局就把对施工沿线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对环境保护的方针、监理、检查、审批制度等作了详细的规定,如对遗弃物在工地的环境保护、废弃土石的防护、临时工程设置与施工管理,水土保持、隧道出渣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开工前,所有的临时、正式工程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并经环保部、监理审批及优化后方能开工。

  为强化职工的环保意识,中铁二局专门邀请专家对各级管理人员作环保专题讲座并派专人组织职工学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由指挥部指挥长、总工程师等参加青藏铁路拉萨指挥部和青藏铁路环境保护监理站组织的唐拉段施工环境保护培训班,向所有施工人员发放《施工人员环保手册》、《管理人员环保手册》。

  施工中:保护优先。在中铁二局管段内,竖着6块写着“保护环境,爱我西藏;爱护环境,珍爱地球”等字样的大型公益标牌。在施工中,保护环境的举措也是多不胜举。

  正式开工以后,中铁二局首先成立了以指挥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中铁二局青藏铁路工程指挥部环境保护委员会”,这个环境委员会将负责贯彻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野生动物保护法法规和标准,落实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开展高原高寒植被工程技术研究等工作。

  为了保护青藏铁路沿线的一草一木及野生动物,各施工场地周围均设置了铁丝网和绿色塑料网进行隔拦,界定了作业区和活动范围,防止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车辆随意进入施工场地以外的区域;营地和施工便道尽量选取在无植被或植被较差的地方;在温地路基施工过程中,首先界定施工范围并对范围内的草甸进行移植、养护;在路基基底处理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确保地下水流向路基基础外和路基两侧的草地。

  生活垃圾集中回收、分类处理,生活污水经氧化处理后排放,生产污水经沉淀处理后排放,含油废水经涌油池处理后回收……所有的措施都是为了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都是为了把青藏铁路建设成一条世界铁路建设史上具有时代意义的生态绿色通道。

  施工后:山河依旧。人们看到的不是车辙留下的裸露土地,也不是坑坑洼洼的土地。每一个施工点完工后,建设者们平整并用合适的土料覆盖地表,清理便道两侧施工弃物,尽量恢复地面的天然状态。羊八井一号隧道进口便道施工后,为防止草皮被河水冲坏,在堆龙曲与草甸之间设置了300余米长的石笼保护草甸。对羊八井二号随道出口段路基边坡进行了草皮移植,撒播草籽种草等多种方式进行绿化恢复。在柳吾隧道原开工场地,种植了大量柳树……经过建设者们的努力,铁路沿线和自然保持着和谐,到时候,人们乘火车将看不出青藏铁路沿线景观有什么变化。

  青藏铁路全线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达12亿元以上,明显高于其他铁路工程。

  一切规定,执行者是人,需要内化为每个人内心对自身行为的规范,最后形成习惯。有关环境的保护法规,不仅人人明白,参建各局各标段还出台了一系列细化的保护措施,具体到生活、施工的所有方面、个人的举手投足。青藏铁路全线定期组织环保知识学习、环保知识竞赛,工地宿舍的环保板报常看常新,环保宣传手册分发到人,沿线随处可见制作规范的大型环保公益宣传标牌,时刻提醒人们注意环保。青年环保监督岗、监督员普遍设立,绿色环保行动广泛展开。记者未查到全线25个参建单位的环保教育宣传费用总支出,但获悉,仅中铁一局一个单位就为此投入30万元。   

环保的核心是维持天然状态。而在如此浩大的工程中保持天然原貌就不是一句简单的话了。

  ———铁路建有大量桥梁和涵洞,其中相当数量专为保持原有生态设计,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动植物正常环境的扰动。在水道河网交错纵横的大河源区和沼泽草甸,水系的流通交融很少受路基影响。铁路两侧,径流通畅,植被能获得与以往基本相同的水土环境。经检测,措纳湖等水域,未见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现象。格尔木至唐古拉山段即设置野生动物通道33处,足够的专用涵洞、桥梁和缓坡路基保证野牦牛、藏羚羊等动物迁徙活动来去自由。

  ———尽量减少人为建筑。反复评估后,施工的一些建筑如医院,尽量建成永久性建筑,施工结束后留给当地。一切临时建筑,使用后推平,还其原貌。比如中铁一局的厕所,建成铁皮厕所、帐篷厕所,走后掩埋。沿线所有临时工棚宿舍均照此办理。

  ———草皮是青藏高原的主要植被。所有施工先铲草皮,移栽到靠近水源的特设区域,成块的草皮之间用腐殖土沟缝。有些沙土层上面的草皮薄,移植后马上派专人浇水以保证存活。除铁路和永久性建筑,一般施工用地在撤出时再植上草皮。包括施工取土场地,也做到取多大面积,回铺多大草皮。移栽草皮成为参建各局专门的试验项目,专门请有草皮养护经验的藏民领着干。所有施工场地、宿舍区、施工便道,都用防护网和彩旗标定活动范围,人车不得越界。制度是严明的,某工地司机在界外碾压了一块草皮,所在项目部立即召开现场会,青年指挥长侯仰红当场承担管理责任,自罚3000元,违规司机罚款5000元。仅此一个项目部在两年中,就环境保护兑现奖励15万元,罚款20万元。

  ———打钻、施工要产生泥浆、渣土,泥浆废水废油是不能超界覆盖天然地面的。中铁一局开心岭2号特大桥青年突击队设计泥浆池、处理泥浆废水、废油。中铁十三局在桑曲河3号桥焊制铁箱存储泥浆并循环利用,避免泥浆外泄。中铁三局在长江源特大桥桥桩施工,打围堰必须使用编织袋,不让施工渣土撒在外边。

  ———过日子用电,尽量采用风能、太阳能。驻地生活污水设三级沉淀处理池。建垃圾处理房,垃圾筒分类收集生产、生活垃圾,可降解的垃圾定期在指定地点掩埋,不可降解的垃圾清运到垃圾场处理。定期、不定期开展绿色环保行动,组织青年环保突击队到工地、公路附近捡拾垃圾。青年突击队还组织人员对鸟类、水质等进行观察检测。

绝不做破坏环境的千古罪人

有一天,青藏铁路开心岭2号特大桥的机械队技术主管李军涛发现几片白色的羽毛在筛沙机上熠熠闪光。他小心翼翼地爬上筛沙机,看到一个羽毛和草茎编织的巨大鸟巢。令人称奇的是,灰白相间的羽毛掩蔽着3枚淡绿色像宝石一样的鸟蛋。

开心岭是唐古拉山以北惟一一块湿地,是高原野生动物繁衍的地方。李军涛经询问当地藏民得知,这是珍稀动物高原隼筑的巢。特大桥经理部作出紧急决定:筛沙机无限期停止使用,工程所需几千方沙子另想办法。3个毛绒绒的隼雏发出尖细的叫声出世时,一道绿色的安全网围住了筛沙机,项目部党工委孙副书记把“中铁一局四公司青年志愿者高原野生动物保护哨”的标牌扎在网上。一天傍晚突然下起冰雹,李军涛和同伴杨进飞跑到取土场,用衣服遮挡住鸟巢。

  每年六、七、八月,成百上千的藏羚羊依照代代遗传的信息,从青藏铁路东侧向西边的太阳湖、卓乃湖地区迁徙,在那里产崽,再带着新生儿女返回原栖息地。在接到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等有关方面的紧急报告后,在可可西里施工的有关各局、各标段迅速停工,给迁徙的藏羚羊让路。行动最快的中铁十二局,在接到报告3小时内就发出命令,工地立即采取各种避让措施。

可可西里一线数百公里的地段上,实施了恢复自然原貌行动。标语牌、展示牌、彩旗等一概拆除;工具机械撤出现场,集中隐蔽堆放;人员进帐,封锁路口,禁止靠近围观。中铁十四局为此拆迁预制厂,搬迁6个施工队驻地,转移2000多方预制块。众多的观察哨、巡逻队出动了,24小时观察记录藏羚羊的数量、活动时间、路线和习性。观察人员除携带望远镜、对讲机,随时报告藏羚羊的活动情况外,还带上了奶瓶、奶粉、药品,准备救助掉队的藏羚羊羔。

……

绵延千里的青藏铁路,宛如一条巨龙,翻过巍巍昆仑,穿越茫茫可可西里,途经静谧的三江源头……所到之处,留下的不仅仅是建设者们辛勤的汗水,也留下了绿色与生机。藏羚羊在这里奔跑,野牦牛在这里嬉戏,而为他们祈祷与祝福的,是成千上万名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在这条铁路线上的钢铁战士。“爱高原如爱家,护草木似亲人;来是一片净土,去时一方绿洲。”建设者们就是这样用实际行动实现着他们曾经许下的诺言:“绝不做破坏环境的千古罪人”。


地址 :北京西城百万庄大街24号 邮编 100037
电话 010—68996346 68326086
传真:010—68328338
网址: http://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hoy@chinatoda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