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创刊55周年大事记

(1952——2007)

1952年
1月 《中国建设》英文版创刊。本刊由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和中国福利会主席的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创办,中国福利会出版。宋庆龄亲自为本刊选定刊名:《中国建设》,并确定编辑方针:使国外最广泛的阶层了解新中国建设的进展,以及人民为此所进行的努力。
宋庆龄和周恩来最终确定了杂志社编委会成员,编委会由金仲华任主任、陈翰笙任副主任,委员有钱端升、李德全、刘鸿生、吴贻芳和吴耀宗。
编委会下设编辑部和业务部:编辑部设在北京大草厂胡同16号,由陈翰笙负责,爱泼斯坦作为执行编辑,负责杂志的编辑业务;业务部设在上海常熟路157号中国福利会内,由金仲华负责。
创刊号上刊发有宋庆龄的文章《福利工作与世界和平》,以及其他权威人士介绍新中国水利、卫生、工业等的专文和特写通讯等。
创刊号杂志提前于1951年12月出版,宋庆龄收到样书后写信给金仲华表示祝贺,并提出改进意见。
3月-11月 刊发宋庆龄文章:《保卫儿童》(2期);《中国人民与和平》(5期);《为了和平到维也纳去》(6期)。

1953年
3月 为便于统一领导,改进杂志印刷出版工作,原在上海的业务部(除发行外)迁往北京与编辑部合署办公。组织机构作了相应调整,编辑室主任陈麟瑞,编译组长李伯悌,办公室副主任鲁平。
11月 杂志增出第一本附册——英文版《夫妻之间》(独幕剧本)。
本年 刊发宋庆龄文章《斯大林为和平进步和人民的自由而斗争》(5期)。

1954年
5月 杂志社迁至北京外交部街52号新址。
6月 宋庆龄致信《中国建设》杂志社全体同志,感谢大家对中福会成立18周年的祝贺。
本年 刊发宋庆龄文章《人民的友谊与和平》(1期);《能够赢得和平的一个证据》(10期)。

1955年
1月 从第一期起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增辟了《致读者》专栏。
本年 刊发宋庆龄文章《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期);《争取和平的新力量》(10期)

1956年
杂志社迁至北京东黄城根官房胡同40号。

1957年
1月 杂志创刊5周年。周恩来题词祝贺:“继续作好同各国人民增进了解和友谊的工作。”宋庆龄撰文:《五年以前和现在》。印尼总统苏加诺、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日本前首相片山哲以及一些国际知名人士均发来贺信。漫画家为本期杂志特绘了风格独特的封面:编辑部生活大观。
下半年 周总理在接见杂志社负责人鲁平、李伯悌时,亲自确定了杂志的编辑方针:以社会主义建设为范围,以生活为内容,积极地、正确地报道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反映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的新风格、新气象,积极性和创造性。
本年 刊发宋庆龄文章《团结就是我们的力量》(9期)。

1958年
6月24日 杂志社迁至北京百万庄大街现址办公。
9月 中央确定《中国建设》业务方针属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领导,任命唐明照为编委会副主任兼总编辑。
9月30日 宋庆龄给唐明照写信,希望杂志能更多更充分地反映我们全国各地正在取得的巨大成就。另外,她强调杂志“必须有我们自己独特的风格”。
10月 周总理办公室主任齐燕铭函告唐明照:“《中国建设》的一些问题,已向总理作了汇报。总理对于宋所指示的要保持杂志原有风格一点特别注意。总理的意见是,《中国建设》报道中国目前各方面经济文化建设的情况就已经具有了政治内容”。
本年底 毛泽东主席在武汉看到《中国建设》杂志,对柯庆施说:“《中国建设》杂志用事实说话,对外宣传就是应该这样做。”柯庆施将此话转告宋庆龄,宋庆龄又请金仲华向杂志社同志作了传达。
本年 刊发宋庆龄为纪念中国福利会成立20周年的专文《福利工作与社会主义》(6期)。

1959年
6月15日 宋庆龄函致杂志社全体同志,希望同志们今后继续发挥创造性和积极性,以新的更出色的成就,作为建国10周年向党向祖国的献礼。
11月 金仲华函告鲁平有关宋庆龄对杂志工作的指示:“除工农业经济建设的文章外,文化艺术方面也要注意到,使刊物内容能显得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本年 刊发宋庆龄文章《光辉的时代 光辉的人民》(1期);《开辟世界的新纪元》(2期);《中国的解放——中苏友谊——人类向未来跃进》(10期);《伟大的十年——更大进步的序曲》(12期)。

1960年
1月 西班牙文版创刊。
1月6日 宋庆龄给唐明照写信,称赞说:“我非常喜欢一月份的这一期。从封面到封底生动有趣,效果一定不错。”并“祝贺西班牙文版的发行。”
11月5日 宋庆龄致信鲁平肯定杂志的进步,同时提出改进的意见,其中认为在国际宣传中面对竞争,“需要编者有远见卓识和新闻工作的敏锐眼光,我们应在我们的工作人员中培养这种品质。”还提到发行不宜和编辑部完全分开。
11月9日 对外文委提出有关《中国建设》的革新措施。
本年 刊发宋庆龄文章《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4期);《各国人民能够而且一定会彻底击败帝国主义》(8期)。

1961年
8月 对外文委关于外文书刊出版规划和编辑方针报告中指出:“《中国建设》英文版的对象是亚、非英语区和欧洲、美洲的中间读者。西班牙文版的对象主要是拉丁美洲的中间读者”,“这个刊物,应该巩固和发展它原有的风格,从各个角度丰富多彩地反映中国建设各方面的面貌”。
11月10日和14日 宋庆龄先后两次给杂志社写信,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以使得中国能够继续将真理带给世界各地的人民。”“定能在对外宣传这一政治任务中作出更大成就。愿同志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本年 刊发宋庆龄文章《社会主义团结是人类的希望》(1期)。

1962年
1月 杂志社创刊10周年,周总理题词:“把中国人民对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愿望传播得更广更远,并且加强我们同他们之间的团结。”宋庆龄为纪念创刊10周年著专文《真实报道的传统》,提出《中国建设》要继承和发扬其前身、保卫中国同盟机关刊物《新闻通讯》“真实报道的传统”。
1月6日 杂志社在百万庄外文大楼举行《中国建设》创刊10周年招待会和展览会。宋庆龄、周恩来、陈毅、邓颖超、廖承志、张奚若、胡愈之、楚图南、张致祥、章汉夫、齐燕铭、许广平、吴晗、老舍等在金仲华、唐明照陪同下,出席招待会并参观展览。会后宋庆龄、周恩来、陈毅、邓颖超等领导人亲切会见编辑部中外工作人员并合影留念。
创刊10周年展览在6日-20日间举办,有各界人士700多人参观,其间邀请美术界、摄影界人士评选最佳封面。
本年 刊发宋庆龄文章《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11期)。

1963年
4月 法文版创刊。
6月14日 为庆祝中国福利会成立25周年,宋庆龄在北京寓所举行酒会。周恩来、朱德、董必武、何香凝、陈毅、聂荣臻、邓颖超、康克清等出席,杂志社部分干部参加。周总理十分关心《中国建设》的工作,再次呼吁各部门有关人士为杂志撰稿,并勉励大家要办好刊物,要取信于世界读者,一定不要脱期。
9月 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正式成立,直属国务院。《中国建设》杂志社划归外文局领导,但《中国建设》的出版者仍是中国福利会。
本年 刊发宋庆龄文章《为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而努力》(6期)。出版《为了下一代》附册。

1964年
3月 阿拉伯文版正式创刊。
本年 刊发宋庆龄文章《团结起来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5期)。

1965年
11月 外文局确认陈麟瑞、李伯悌、鲁平为副总编。

1966年
1月 俄文版创刊。阿文版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6月 本刊与其他对外刊物一样照发“文化大革命”的文章。
本年 刊发宋庆龄文章《解放十六年》(1期),《孙中山——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

1967年
2月26日 周恩来总理接见杂志社群众代表,谈及杂志的方针对象时说:“我们的读物是供给国外的。要争取广大中间读者。……事情要有阶级分析,不能蛮干,要区别对待。”“主席一再强调要有的放矢,要看对象。……各种刊物都要区别对待,要有分工,如果不这样,内容就都一样了。”

1968年
9月 中央宣传工作会议传达毛主席指示,他批评某些对外刊物抄袭成风,但肯定了《中国建设》。他说,那些刊物“没有一点自己的东西,还不如《中国建设》办得好。《中国建设》还有一些自己的内容。”

1970年
3月12日 杂志社致信宋庆龄,纪念孙中山逝世45周年,向她致以亲切慰问。

1972年
本年 刊发宋庆龄文章《一个新时代的开端》(有关中美关系)(1期);《纪念埃德加·斯诺》(6期);《哀悼中国的又一朋友》(美国朋友格雷斯和格兰尼奇)(9期)。

1973年
本年 刊发宋庆龄文章《何香凝——一位坚定的革命者》(1期)。

1974年
1月 编辑出版《关于中国的一些基本情况》附册,受到国外读者欢迎。

1975年
本年 刊发宋庆龄文章《儒教与现代中国》(4期)。

1976年
本年 刊发悼念周总理、毛主席的文章。

1977年
本年 刊发宋庆龄文章《怀念周恩来总理》(1期)。

1978年
1月 德文版创刊。
本年 刊发宋庆龄为纪念中国福利会成立40周年的专文《为人民服务40年》(6期)。

1979年
1月 各文版由12开本改为16开本。俄文版停刊。
4月 中宣部部长胡耀邦批示,中国籍美国专家爱泼斯坦任《中国建设》总编辑。
5月 外文局决定杂志社重建编委会,成员有爱泼斯坦、李伯悌(顾问)、刘珙(临时召集人)、吴佟、林德彬、沈苏儒、张彦。随后编委会制定了改革方案,并向中宣部作了汇报。
本年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宋庆龄为杂志社撰写致读者(10期)。
刊发宋庆龄文章《新长征中的中国妇女》(3期)。

1980年
1月 葡萄牙文版创刊,宋庆龄题词:“《中国建设》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建立友谊和了解的桥梁。”
为西文版创刊20周年题词:“祝愿你们各国与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在今后的岁月里不断加强!”
3月 宋庆龄致信爱泼斯坦,称赞第4期杂志“觉得非常有趣,也很有教育意义。”
7月 上级批准杂志社领导班子,总编辑爱泼斯坦,副总编:刘珙、林德彬、吴佟、沈苏儒。
10月 中文版创刊。宋庆龄题词指出:“希望《中国建设》中文版将为大陆同胞和海外侨胞、台湾同胞及港澳同胞之间添加一条联系的纽带,沟通消息,增进了解、交流感情。”
11月 宋庆龄复信杂志社全体同志,勉励大家把杂志办成一本“在国外有权威的综合性刊物”。

1981年
1月 中文版开始增辟《寻亲访友》专栏,为两岸及海内外同胞寻找失散的亲人牵线搭桥,受到读者欢迎。
3月7日 中文版召开社外顾问委员会会议。
3月12日 宋庆龄给杂志社写来最后一封信:“《中国建设》中文版比较吸引人,希望此版的订户日增,成为海外同胞、港澳同胞喜欢阅读的刊物,并成为我们宣传的一份力量。《中国建设》其它语文版发行量的增加和你们所作的努力有关。祝你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4月4—10日 爱泼斯坦率记者3人专访邓颖超。后在8-10期连载《坚定的信心、不懈的奋斗——访邓颖超同志》。
5月29日 国家名誉主席、《中国建设》创始人宋庆龄与世长辞,享年90岁。
杂志社举行悼念集会,并在第7期赶出悼念附册,第8期出版特辑《纪念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
本年 刊发宋庆龄文章《怀念金仲华——<中国建设>创始人之一》(2期)。

1982年
1月20日 杂志社在宋庆龄故居集会,纪念杂志创刊30周年,国家领导人和中外友人400余人出席,会上宣读邓颖超副委员长贺信。第二天在中国记协举行中外记者联谊会。
4月 杂志社出版《长城丛书》、《中国在发展中》、《今日神州》等对外发行的小册子。
5月4日 文化部任命爱泼斯坦为总编辑,张彦、吴佟、沈苏儒为副总编辑。

1983年
1月 北美版正式在美国洛杉矶印刷,由美国中国书刊社向美加发行。
6月4日 爱泼斯坦被增补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10月 阿文版在埃及开罗正式印刷出版。杂志社在开罗建立工作小组。由《金字塔报》印刷及发行。
11月28日 杂志社中文版编辑组被中国记协评为全国新闻工作先进集体。
12月12日 在民族文化宫举行阿拉伯文版创刊20周年招待会,并祝贺北非版在开罗印刷发行。

1984年
2月 中文版增出《寻亲访友》专辑附册。

1985年
3月 文化部任命爱泼斯坦为总编辑、张彦为第一副总编辑,陈日浓、郭安定为副总编辑,田理阳为副社长。
3月 本社委托中国书刊社对北美版读者作一次全面调查,有428个订户及时回信。
4月20日 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招待会,祝贺爱泼斯坦70寿辰暨来华工作50年,邓小平、邓颖超亲切会见爱泼斯坦,胡耀邦、李先念、彭真等中央领导人写信或题词祝贺。
10月 中文版创刊5周年,许德珩副委员长题词,首都文化界著名人士黄苗子、启功、李可染、方成等以书画祝贺。

1986年
1月 繁体中文版改在香港印刷发行。
11月 为纪念杂志创刊35周年,出版《宋庆龄创办的〈中国建设〉》纪念特刊。与中福会合作拍摄电视短片《宋庆龄与〈中国建设〉》。

1987年
2月6日 新闻出版署同意组建中国建设出版社。
2月21日 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杂志创刊35周年招待会,国家领导人胡乔木、康克清、周培源、朱学范及中外来宾300多人出席。
8月 正式出版中英文版《贸易与投资》系列折页。
9月 中文版与香港中国文化交流中心合作在台湾出版《寻访两岸人名录》。

1988年
1月 出版《西藏人谈西藏》英、德文版。
10月20日 文化部任命爱泼斯坦为名誉总编辑,孟纪青为社长兼总编辑,陈日浓、郭安定为副总编辑,庆先友为副社长。

1989年
1月 为迎接建国40周年,本刊各外文版发起征文《我看中国》;中文版发起《在回乡的日子》台胞探亲征文活动。
11月22日 在政协礼堂举行西文版创刊30周年招待会。
12月 原副总编沈苏儒专著《对外报道业务基础》出版。

1990年
1月 根据宋庆龄的遗愿,《中国建设》各外文版易名为《今日中国》,中文版易名为《现代中国》,在政协礼堂举行《今日中国》首发式招待会。邓颖超发来贺词,人大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政协副主席程思远、钱正英、司马义·艾买提等领导人及中外朋友300多人出席。
4月 《今日中国》美国读者访问团一行23人来华观光,并访问编辑部。
5月 在民族文化宫举办“今日中国风情展”,展出了我社摄影记者多年来拍摄的120幅作品。
12月17日 在政协礼堂举行中文版创刊10周年招待会。在民族文化宫举行“当代百家书画展”。中文版从各地来稿中评选出50篇获奖作品。

1991年
1月 摄影记者谢军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9月23日 在杭州举行对外对台组稿及发行座谈会。

1992年
1月 为祝贺《今日中国》创刊40年,出版《今日中国》(1952-1992)纪念画册,刊出江泽民、李鹏等领导人题词。
2月29日 在政协礼堂举行《今日中国》创刊40周年招待会,雷洁琼、程思远等领导人及中外友人出席。
9月 中文部主任魏秀堂参加大陆首批记者团访问台湾。
10月 人民出版社出版《宋庆龄选集》,其中注明选自本刊宋庆龄文章17篇,另收有宋庆龄给本刊的一些信件。
11月9日 外文局决定副总编辑陈日浓主持全面工作。郭安定、庆先友任原职。
11月 爱泼斯坦经过10年努力,完成了宋庆龄生前委托他撰写的《宋庆龄——二十世纪伟大的女性》。该书荣获国家第一届优秀图书奖。

1993年
1月 为纪念宋庆龄诞辰100周年,杂志刊出爱泼斯坦纪念专文,并出版《宋庆龄与孩子们》小册子。在国际饭店举行纪念宋庆龄诞辰100周年新春笔会。与上海锦江饭店合作举办“和平·儿童”中外摄影征稿活动,共收来稿1300余幅,从中评出获奖作品56幅。后在国际饭店举行颁奖大会。

1994年
1月 葡萄牙文版停刊。
12月 外文局任命沈兴大为副社长兼副总编辑主持全面工作。李国庆为副总编辑。郭安定、庆先友任原职。

1995年
4月 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茶话会祝贺爱泼斯坦80寿辰暨在华工作60年。江泽民、李瑞环、丁关根、温家宝、罗干、王兆国亲切接见祝贺。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了《爱泼斯坦新闻作品选》。

1996年
7月 与中国盲文书社合作出版《今日中国》英文盲文版。
9月 爱泼斯坦担任中国福利会副主席。

1997年
1月 “中国新闻网站”正式开通,《今日中国》中、英文版第一批上网。
2月5日 在北京新大都饭店举行《今日中国》创刊45周年招待会。
5月 出版社出版的《关键时刻——当代中国亟待解决的27个问题》丛书受到社会好评。
11月5日 上级任命黄祖安为社长兼总编辑,李家明、王欣任副社长,李建国、任瑛为副总编辑。

1998年
1月22日 政协办公室通知爱泼斯坦为九届政协常委。
7月 受新星出版社委托、本社负责编译出版的《布达拉》系列小册子,改版后受到西藏外宣部门的称赞。
11月 阿、法、西、德文版陆续上网。

1999年
2月 出版沈苏儒专著《对外传播学概要》。
9月 阿文版专家侯赛因·伊斯梅尔·侯赛因荣获本年度国家友谊奖。
10月 西班牙文版荣获西班牙权威媒体《现代新闻》授予的“最佳声誉与质量”国际大奖。
本年 盲文版停刊。

2000年
1月19日 杂志社举行座谈会,庆祝西文版创刊40周年。
1月 中英文版全新改版,采用全彩印刷。
4月20日 在友谊宾馆举行祝贺爱泼斯坦85寿辰暨来华工作65周年招待会,吴阶平、何鲁丽、罗豪才、黄华等领导人及中外朋友120多人出席。
9月 与四川省乐山市合作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乐山五通桥书画作品展”。
10月18日 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庆贺中文版创刊20周年。钱正英等题词,各界人士150人出席祝贺。
10月25日—27日 本社在大连举行网络宣传研讨会,各省(区)市外宣网络人员50余人出席。
11月14日 法文版专家路易斯·卡提欧荣获本年度国家友谊奖。

2001年
3月 英文部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
6月28日—7月2日 我社85人赴上海和南湖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派代表拜谒宋庆龄陵墓,向本刊创始人宋庆龄致敬并留言“继承遗志,办好杂志”。
11月 在海南举行中国市长论坛会议,我社作为组委会成员参与大会的组织和宣传工作。发行《今日中国》,以扩大我刊的影响。
11月 我社在文化部外联局支持下,经由驻外使馆文化处联络了我刊的一些老朋友、老读者,他们对我刊提出了宝贵的改进意见,并对创刊50周年表示热列祝贺。
11月—12月 中央领导人江泽民、李瑞环为创刊50周年发来贺信、题词。程思远、钱正英、霍英东、马万祺、胡启立、雷洁琼等也发来贺词。
本年 德文版停刊,同时创办网络版。

2002年
1月 为纪念创刊50周年,本期各文版出版纪念特刊。出版图文并茂的纪念画册《友谊·和平》。
隆重举行创刊50周年纪念会,会上宣读了江泽民、李瑞环等中央领导人的贺信、题词。中外友人及部分外国驻华使馆代表等300多人出席祝贺。
9月 《布达拉》(藏文月刊)创刊。

2003年
3月 韩文版创刊,出版7期后停刊。
4月20日 温家宝总理亲切看望爱泼斯坦,并祝贺他在华工作70年暨88寿辰。

2004年
1月 上级决定,宫喜祥任今日中国杂志社社长,李国庆、李霞任副总编辑,杜玮任副社长。
10月18日 中东分社在埃及首都开罗成立,首开国内期刊在海外建立分社的先河。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外文局局长蔡名照,中国驻埃及大使吴思科,埃及新闻部官员和当地主要媒体应邀出席仪式。
10月26日 拉美分社在墨西哥成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外文局局长蔡名照,中国驻墨西哥大使任景玉,墨西哥内务部副部长和当地主要媒体应邀出席仪式。
本年 阿文版和西文版率先实施到对象国进行策划编辑和出版发行的本土化战略。该战略被列为国家“十一五”期间全国对外期刊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战略。

2005年
4月17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到爱泼斯坦家中亲切看望,并祝贺他90寿辰。王刚等领导人陪同看望。
4月20日 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爱泼斯坦90寿辰座谈会,中外各界知名人士180人欢聚一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席顾秀莲,全国政协副主席郝建秀等领导人出席。
5月26日 爱泼斯坦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6月3日,爱泼斯坦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胡锦涛、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王刚、顾秀莲、热地、华建敏、刘延东、郝建秀和黄华、丁关根、迟浩田、宋健、胡启立等领导人出席遗体告别仪式。
10月 拉美分社的销售代理佩拉斯哥斯先生访问我社。
11月 外文局常务副局长郭晓勇和本社社长宫喜祥在加拿大与加拿大华文报纸《多伦多都市报》签署了互换稿件合作协议书。
本年 中东分社组建由埃及主要媒体资深人士和政府官员组成的阿文版境外顾问团,主要负责为阿文版策划选题,加强报道的针对性。

2006年
3月 拉美分社与墨西哥国家通讯社签署了互换稿件、广告的合作协议。
5月17日,拉美国家媒体高级考察团一行12人,访问今日中国杂志社。
5月埃及驻华使馆在中埃建交50周年之际向我社颁发了《荣誉证书》,表彰我社对发展中埃友好关系做出的重要贡献。
6月 《小读者》改由中国外文局其他单位主办。
6月1日,拉美记协副主席特奥多罗·兰特利亚、记协执委莉迪娅· 法加乐及秘书莱蒂西娅到访拉美分社。兰特利亚说《今日中国》越办越好,体现了相当高的职业水准。
9月 外文局局长办公会议决定,黎海波调任今日中国杂志社总编辑。
9月 出版纪念唐山抗震30周年增刊。
9月14日 曾受周总理接见的拉美分社销售代理罗萨陈参观访问我社。
10月与义乌市合作,阿文版在义乌印刷、出版、发行,年底停止合作。
12月 中东分社和中央电视台驻开罗记者站在中国驻亚历山大总领馆举行读者联谊会,100多当地读者参加,我驻埃及大使吴思科出席并讲话。
12月 我社组织外籍雇员赴辽宁省锦州市采访。
本年 阿文版和西文版先后实现远程传版,杂志出版的时效性大大加强;年底,阿文版实现设计前移,由当地设计师设计杂志。
本年,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对我西文版实施本土化战略进行效果评估。
本年 为庆祝中埃建交50周年,出版《中埃友好五十年》增刊。
本年 副总编李国庆与法文部主任胡春华出访法国与比利时,会见比利时《今日中国》总编辑,双方就合作事宜进行了磋商。

2007年
3月 英文部付志斌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4月 外文局局长办公会议决定,唐书彪任今日中国杂志社副总编辑。
4月26日 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中东分社王茂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5月 我社组织外籍雇员赴山西省晋城市采访。
6月 为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出版中英文对照的《香港新十年》增刊。
6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兼中国外文局局长蔡名照,外文局副总编辑兼《北京周报》社社长、总编辑王刚毅和本社社长宫喜祥访问巴西四月出版集团,洽谈合作出版《今日中国》葡文版事宜。
6月28日 摩洛哥通讯社驻京办主任阿卜杜·拉扎格访问我社,社长宫喜祥与他会谈。
6月底 社长宫喜祥到拉美分社,向墨西哥前总统埃切维利亚颁发尊贵读者证书,并召开选题策划和发行会议。我驻墨西哥大使殷恒民表示支持我社工作。
6-7月 副总编辑唐书彪到中东分社,召开境外顾问团会议,进行评刊和选题策划;与埃及青年部合办读者联谊活动,中东社进行了报道。我驻埃及公使衔参赞李琛肯定了阿文版的作用,并提出具体选题。
7月 中东分社完成2007年世界夏季特奥会火炬传递在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的活动采访。
9月 纪念《今日中国》创刊55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返回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8610)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