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快乐成长

——记中国福利会幼儿园园长吴荷芬

文/查 颖

09-4ren2.tif

吴荷芬和孩子们在一起。

都说吴荷芬是女强人,50多岁,往那儿一站,风头绝对盖过30岁的年轻人。她给人第一感觉是爱笑,笑得真诚灿烂,笑容里写满了自信、干练与永不服输。多年来,从车工、统计员一直到园长兼党支部书记,“干什么就要把它干好”是吴荷芬一直坚守的信条。

天生的强者

吴荷芬天生就是一名强者,兄妹5人中,她排行老三。从小“古灵精怪”的她,把哥哥妹妹使唤得服服帖帖。小学当了3年大队长,初中当了3年班长。初中毕业后,16岁的她就带着妹妹离开上海来到钢城攀枝花,凭着不怕苦的韧劲,练就了一手车工技术。经她车磨的零件,误差在千分之一毫米之内。那时的师傅,一般不轻易把自己的绝活儿教给徒弟,她勤快、嘴甜、好学、脑子活,师傅心甘情愿把本领都教给她。加上她口才好,有才艺,领导都夸这个大眼睛漂亮小姑娘是个好苗子。

不出半年,吴荷芬便从同批去的80多名支援三线子女中脱颖而出,调到办公室当上了人人羡慕的统计员。她在干好本职的同时,又偷偷跟着大学毕业生学习机械制图,琢磨起零件的生产工序,不出几个月,领导又让她兼任起调度员。不久,吴荷芬担任了团支部书记。那时有推荐上大学的机会,但因为怕她肩负的重任没人接,竟没有被批准。到现在,她还耿耿于怀:“那时如果我上了大学,就不是现在的我了。”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军人很吃香,流行着一句:吃菜要吃白菜心,嫁人要嫁解放军。吴荷芬倒没有成心去找个军人,不过,此时,同在四川某部当军事参谋的李国良念念不忘初中时那位漂亮的班长。几经周折,来到攀枝花,还真找到了她,编了一段“巧遇”的故事,让吴荷芬既惊讶又感动。

3年后,吴荷芬顺理成章做了军事参谋的新娘。嫁给军人注定要吃亏奉献,1985年,她不得不放弃心爱的工作岗位,随丈夫来到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那时随军家属多,找到一份工作不容易,哪里由得你挑拣。”因为爱人在单位很能干,领导器重,给吴荷芬安排了一个很正式的工作,到幼儿园当教师。别的家属都很羡慕,吴荷芬心里却很郁闷。虽说教师是干部岗位,但刚进园时,她先从保育员做起。

吴荷芬多才多艺,一有空就给小朋友们弹琴、讲故事,小朋友特别喜欢这位保育员老师,家长反响也好。一个月之后,吴荷芬就当上了老师,从小班一直带到大班。在做教师期间,她完成了大专自考,在幼教杂志发表多篇文章,获得总参系统优秀教师、优秀党员等许多荣誉。1991年,因为工作出色,吴荷芬被提拔为副园长。1997年,在随爱人转业到上海前,吴荷芬已经在那所幼儿园当了一年多园长。

爱上宋庆龄的事业

来到上海,对吴荷芬的事业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她不想再当孩子王了。当时,中福会看中了她,希望她能到中福会幼教单位工作。吴荷芬知道中福会幼儿单位是宋庆龄创办的事业,有着几十年历史,在上海享有很高的声誉,园长都是全国知名的专家。她同意先到中福会托儿所看看。一进托儿所,映入眼帘的是绿树草坪间那座俊秀的亭台,她看到老师与孩子们尽情欢畅地游戏,看到老师仔细地教孩子们做手工,脸上都写满爱意,而每个孩子脸上都挂着快乐。吴荷芬当即同意留下来担任副所长。很快,她融入到这个集体中,并以自己的努力得到同事和领导的认可,2000年,吴荷芬被任命为中国福利会幼儿园园长。

吴荷芬说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中福会幼儿园是几代人打下的基础,我们这一任接不好班,就会成为历史罪人。”

每天,吴荷芬总是最早来园,最晚离开。她说要保持优势,就要经常与同行对标,吸收别人的长处为我所用。她从科研入手,组成课题组,带头参与国家级课题“新课改背景下基于学校资源的幼儿教师成长模式研究”。自己撰写论文,并在中国首届幼儿园园长大会上获了大奖。

遵照宋庆龄“爱祖国、爱人民、爱儿童”的教诲,中幼学术氛围非常浓厚。在人才培养方面,舍得花本钱,每年都要送几批教师出国学习、考察、培训。她们确立了“让每个孩子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硕果累累,已经连续五届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在上海市示范幼儿园的评比中,上海市教育评估院专家组给予中福会幼儿园高度评价:坚持实践宋庆龄儿童教育思想,依法办园,科学管理,形成了鲜明的教育特色,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中福会幼儿园当之无愧地被评为上海市示范幼儿园。

中福会幼儿园注重发挥教育的示范辐射作用,主动与南汇区教育局联系,与南汇区周东幼儿园、三墩中心幼儿园形成园际结对,定期派出业务骨干,开展教育、保育、保健、管理等工作的带教和指导。帮助“结对园”提升业务素质,推动城郊教学质量的同步提高。

利用假期,吴荷芬多次带队去西藏、新疆、内蒙、海南等中西部地区讲学,培训当地幼教老师。贫困地区条件艰苦,高原缺水、缺氧、缺物,她总是言传身教,鼓励大家要勇于克服困难,把扶贫讲学看作人生磨练的最好契机。

孩子开心,她也开心

吴荷芬对职工的情况了如指掌,大家的“胃口”、“情绪”,她都心中有数。员工家里有什么难事处理不了,首先想到的总是吴园长,员工有什么心里话,也愿意对吴荷芬说。中福会幼儿园有一个校园网络,吴荷芬的网络留言箱总是满满的。有的职工平时不擅言语,通过留言箱以书面的形式与她交流;有的职工出国在外,通过留言箱与吴老师分享自己的难忘经历;有时,职工临时有事,无法马上联系到吴荷芬,就上网给吴老师留个言,她都会及时回复。

吴荷芬关心员工的成长,有一名园里的业务尖子在专家带教过程中,因为设计的活动方案缺乏新意,被带教专家批评,灰心丧气产生了放弃不学的念头。吴园长知道后,与她一起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并告诫她学会面对失败和挫折。吴荷芬的鼓励、帮助,让这位老师信心大增,后来,这名教师参加上海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现在已走上园领导岗位。

面对园里老同志学历低,工作技能单一,难以应对快节奏的工作这一现实,吴荷芬设身处地的替他们考虑,经常找他们聊天谈心,减轻其心理压力,并指出他们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他们生活上的困难,更是尽可能解决。有的老同志看问题比较偏执,与年轻人发生冲突,找吴荷芬告状,她总是耐心倾听,等她们发完怨气后,帮助她们分析事情缘由,直到矛盾化解。

喜欢孩子的吴荷芬,耕耘在“幼教”这片天地里,孩子开心,她也开心。

 

地址 :北京西城百万庄大街24号 邮编 100037
电话 010—68996346 68326086
传真:010—68328338
网址: http://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hoy@chinatoda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