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上海的底色

文/武眉凌

minhang1.tif

闵行城市夜景

在历史的石壁上,闵行是绝不可抹去的名字,因为它是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源头。在历史沿革中,北京人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而上海则是先有上海县,后有上海市,上海县便是闵行区的前身,所以,要了解上海的前世今生,先要去闵行区沾一沾吉祥气,那可是风水宝地啊!连黄浦江到了闵行都要拐个大弯多逗留一下呢……如果说浦东、徐家汇是上海出场时皇冠上的明珠,那么闵行便是上海的微笑,奔跑时必穿的鞋子,是上海的底气。

闵行,大海足迹上写春秋

至少6000年以前,在上海市中部偏西的土地上,有一条宽1至6公里呈西北趋东南走向的冈身地带,它便是远古时代的海岸线。随着浪涌沙聚,海岸线不断向东推进,形成新的绿洲。因此,如今上海的地形分为西部的淀泖低地和东部的碟缘高地,东西部的分界线就是古冈身,它像瓷碟盘的盘边一样凸显在大地上。而闵行区就位于古冈身地带,至今仍保留着沙冈、竹冈、紫冈三条冈身遗迹,它是有砂子、文蛤、青蛤等贝壳碎屑组成的贝壳砂带,分别为距今6000年、5000年、3000年的海岸线。这样的数字告诉我们,大海依依惜别的脚步走得很慢很慢,当闵行有了人类的足迹的时候,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一带应该还是海鸥翩飞、鱼虾跳跃呢……

那么,从什么时候,这片土地上开始有了人类的足迹呢?喜欢寻幽探秘的人,让我们到马桥文化遗址去寻找答案吧。马桥文化遗址,位于上海市闵行区马桥俞塘村,坐落在一道被称为“竹冈”的贝沙堤上。呈南北长,东西窄的宽带形状。1959年12月,俞塘村民在挖大粪池时,挖到1.5米深处,发现了鹿角和红色印纹软陶碎片。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得知后,便于1960年和1966年组织了两次有计划的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石器、骨器、陶器、动物骨骼及青铜器,植物种子等,500余件出土文物表明,4000年以前已有人类在这里生活。据此,考古学界首次将上海地区的人类文明史上推2000年。

马桥古文化遗址的文化层可分5层:第一层为明清(1368-1911)时代遗存;第二层为唐宋(618-1279)时代遗存;第三层为春秋战国(前770-前221)时代遗存;第四层为商周(前1600-前771)时代遗存;第五层为新石器时代遗存;再下层就是古冈身,它距现在的地面180厘米。最具当时社会生活面貌的典型村落,总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如此大的遗址在考古界实属罕见。1982年考古界根据其中一特定遗层,将其定名为“马桥文化”,它同青浦的“崧泽文化”一样,都为上海地区的本土文化。

缓步走在马桥古文化陈列馆,遥忆当年考古工作者在名为“竹冈”的贝壳沙堤上一锨铲下,便掀开了3000多年前上海真貌的面纱,揭露了当时环太湖地区典型村落的风貌,简直是太神奇了。

马桥文化出土的陶器精致细腻,跟中原地区器具的粗犷形成鲜明对比,不过当时中原已经铸造青铜器了,闵行一带还是荒凉的沙滩,还在使用陶器。马桥文化不是辉煌的标志,说明这方水土当时是落后于时代的。如今中原人要到大都市上海取经学习,不知是风水轮流转还是这方水土滋润的人勤劳聪明的结果。博物馆的展品都在橱窗里,要真正地触摸感受闵行的沧桑和美丽,有一个地方必须去,那个地方叫七宝古镇。

七宝古镇,挑起百年风雨

七宝古镇,像一幅明清古画,镶嵌在洋气弥漫的大上海。忙碌的都市人到七宝,宛如一个大舞台的萨克斯手到乡间去吹儿时的短笛,轻松愉快而又怀旧……

七宝古镇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自古以来,商贾云集,人文荟萃,漫长岁月凝聚下的深厚文化底蕴,使得这里成为上海本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镇无旧名,缘寺得名,寺无他重,因镇推重”。这一历史记载证明,七宝镇因七宝教寺得名。可是,人们总是爱说七宝镇是因为七件宝而得名,即:飞来佛、汆来钟、玉斧、金鸡、莲花经和神树、玉筷。说起七件宝的来历又大都爱说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连降了七天七夜暴雨,河水猛涨,来势吓人。第七天的午夜时分,天上突然划过一道金光闪电,随之一个惊雷炸响,就在这轰隆一声间,天上降下一物,不偏不倚正巧落在七宝教寺的大院内。与此同时,护寺河香花浜(今民主路)上也浮来一物,直达寺门。

清晨,雨过天晴,镇上的人们纷纷涌往教寺,争相观看天上降下的那尊高达丈余的铁佛,以及浮在教寺山门口一人多高的大钟。

七宝教寺的方丈当即吩咐众人,忙把飞来的铁佛安置镇南的东圣堂内,将汆来的大钟搬入教寺安放。大钟刚安置好,走来一位游方和尚,他说:“此钟暂不可用,待等三天三夜之后方可试钟啊。”说罢念念有词,扬长而去。在场的人们议论纷纷,不知何解。而有个小和尚好奇心切,随手拿起木鱼对着铜钟一撞。顿时,大钟发出不同凡响的庄严而又悦耳之声,余音袅绕,令人肃然起敬。大伙正在赞叹惊喜之际,只见那游方高僧匆匆赶来,连声长叹:“此钟是以金银铜铁锡五金精华炼制而成,安置后试钟,我走多远,钟声也就能传多远。本来,待我三天三夜走出千里之外,你们再撞钟,钟声就可声传千里,想不到,我才走出不足二十里路,钟就撞响了,可惜啊,这宝钟如今只能声传方圆二十里。”他说罢,悄然而去。从此,七宝人再也不敢贸然随意撞钟了。时至今日,铁佛已不知去向,而那口坡高1.9米、直径1米、厚9厘米的铜钟,“文化大革命”初被人送进废品收购站,多亏上海博物馆购回,保存了下来。让远道而来的我有幸撞了几下钟。

既然是传说,我就不多说了。但有一件是真实的,那就是《莲花经》确系来历不凡。

五代(907-960)时,由吴越王钱俶之妃花了五年时间,用金粉在蓝色绡纸上,以工楷手写经文,行间又缀有金绘莲花,确实是宝。当年,吴越王将此宝赠予陆宝庵,又误以为陆为六,说“此亦一宝也”,陆宝庵改称七宝寺。七宝寺从陆宝庵迁到这里,“金字莲花经”自然成为镇寺之宝。原件有31页,清末已散失不全,还存24页,到解放时幸存19页,现保存在上海博物馆,在闵行区文物陈列室里我看到了复印件。

七宝的老街深巷是北宋遗存的,亭台楼榭是明清风格的,小桥流水是江南特色的,然而透过古镇的粉墙黛瓦,感受到的却是传统文化深厚的心声。

站在建于明正德十三年,距今已400多年历史的石头桥——塘桥上,听着钟声悠扬,吃着在老街上买的地方特产——七宝黄金瓜,“杨柳披烟看帆影如画”那才叫享受生命,享受文化。从桥上走下,到微雕馆去看一看绝版《红楼梦》,到张充仁纪念馆去摸一摸雕塑大师的手,传统微雕与西洋雕塑艺术并立在蒲溪旁边,中西合璧充分体现了民间艺术与古典文化和西洋文化的和谐共存,体现了这方水土“海纳百川”的胸襟。逼仄狭长的老街,独特的“非”字街形,老行当的民俗风情,老饭店天香楼的特色七宝美食,七宝皮影戏院的地方戏曲——每一处都让人流连忘返,仿佛时光倒流,来到了明清时的繁华古江南。

浦江水文化博物园——让远方的桥鸟儿般飞来

在闵行的一隅,存在着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黄浦江水文化博物园。它居然让散落在各地的古桥,鸟儿般落到上海来。

上海黄浦江水文化博物园是上海市郊区旅游重点项目。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西路,紧邻黄浦江取水口。

博物园整体规划面积约2100亩,其中,古生态园区占地约400亩,古文化园区占地约800亩,乡村文化休闲区占地约900亩。博物园是以保护水源、保护母亲河、展示黄浦江历史文化和马桥古文化为主题,以文化展示、生态示范、休闲旅游、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大型生态区。

博物园由古生态园区、古文化园区和农业观光乐园组成。古生态园区以河道、古桥、古树、景观石、仿古建筑为主要构建,以古朴、自然、野趣为格调,园内有百年以上古树600余棵,有移建的古桥25座。园内还建有水生物科普馆以及古桥科普馆两个科普项目,建有马桥古文化遗址仿真馆、董其昌画院等。农业观光乐园以现代农业观光、黄浦江岸农家生活及乡土文化展示、农业休闲娱乐为主要功能,设农业生态展示区、江岸村落展示馆、水生经济作物园区、果树种植区、垂钓区、购物休闲街、农家度假村、农业科技展示馆八大项目。

走进已基本完成构架的古生态园区,只见成片成林的古树,或参天高耸、或老态龙钟、或残枝新发,银杏、香樟、紫薇、金桂、银桂、对节白蜡,各领风骚,相得益彰,如一幅苍劲、幽深而又充满活力的古生态画卷。

与古树相伴的是形象生动、形态各异、取自不同地域、重达几十吨、上百吨的巨石:太湖石、三江红、钟乳石、火山石、灵璧石。有的如群峰巍然、有的似仙女晨读、有的像如来打坐、有的如大鸟展翅、有的更像远航的风帆,给人以鬼斧神工之叹。

让人震惊的近五十座古桥和仿古桥,或聚集、或散落在园区的各个角落,五孔的韩湘桥、单孔的香泾桥、三孔的醒狮桥,还有跨梁式平桥、曲桥、廊桥,每一座桥都有一段历史、一个故事。

醒狮桥,来自湖州练市镇新店村京杭大运河旁,据说乾隆曾踩踏过。我最喜欢两侧金刚墙上的对联:南句联为:卧之宁静致八方,醒之翻腾震九州。北句联为: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小环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原址在浙江嘉兴。桥的西侧有这么一幅对联,“柳岸晓风吹,花潭春水绿”,恰是这个园子的写照。

站在水文化博物园最高的桥上,便可看到黄浦江及过往大船和翩翩水鸟,当江风徐徐吹在我面颊上时,我想起苏轼的《赤壁赋》:“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涧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在这个园林里想起这样的名句,我感觉人的品质得到了升华。

黄浦江水文化博物园既不是现代的、时尚的,也不是传统的、抄袭的。在看似毫无章法、粗放随意的布局和设置中,却蕴含着独具匠心的设计和独树一帜的风格。

博物园的设计崇尚自然生态,构建粗犷的体魄,营造野外的情趣。毛石板铺就树林中弯弯曲曲的小径,千屈菜、芦苇装点着河道,古桥壁上的杂草、爬山虎肆意横行,原木做成的路边长椅,毛竹搭成的河道护栏,这里一切都那么原汁原味,正是城里人要寻找放松疲惫身心的世外桃源。可以说,浦江水上公园,是席慕容诗里的那支“清远的笛”……

想玩闵行,还有很多好去处,锦江乐园是上海引进国外游乐设施建造的第一家大型游乐园、“热带风暴”水上乐园、闵行体育公园、莘庄公园、闵行公园、旗忠网球中心……每个园区都有看不够的风景,玩不尽的项目。

由于闵行地处上海近郊,又是上海城区的母体,既没有被洋化,也没有固守不变的市郊型文化,是上海人的最爱,难怪当年风行“到上海城里去”,今朝时尚“房子买到闵行来”。

建筑生态城区 勾勒诗意家园

一个以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化地区,有可能建设成为生态化城市吗?一个生态化城区,还能同时保持经济发展?面对这些看似两难的命题,闵行区用沉甸甸的“国家园林城区”、“国家绿化模范城区”和“国家生态区”奖牌做出了回答。

绿荫覆盖的“中华香樟一条街”是上海市命名的12条特色街之一,让人走在街上仿如走在六朝古都的南京老街,掩映于浓密的树荫里的城堡——西郊庄园,做庄园的主人,是巅峰人物的追求,美丽而隽永的贵族色彩,是传世百年的艺术臻品,庄园以香樟的浓荫向回家的主人致敬,西郊庄园国际社庄,与相邻的兰乔圣菲,是截然不同的风格,一处是典雅和洋气的代表,一处是回归乡村自然的怀抱,比较起来,我还是喜欢西郊庄园高贵典雅的非凡气质。兰乔圣菲的河道和芦苇湿地是原汁原味的,刚一进院就有西部乡村的亲切,白色墙壁上炊烟的痕迹,斑驳墙壁上藤蔓攀援……仿佛在诉说一个个古老的故事,折射出大地轮回的历史沧桑,让人陡增怀旧情感,聆听遥远的回响。

闵行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与保护,正逐步换来大自然的慷慨回馈——天蓝、地绿、水清、气爽,这是广大闵行百姓的直观感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来此置业安居,更多具有前瞻眼光的企业扎根于此开始投资创业,最简单的理由就是——选择闵行,就是选择生活!

闵行——让“百鸟朝凤”

有了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如果把好的投资环境比作梧桐树,那企业就是择林而栖的鸟。群鸟筑巢让闵行的园区经济如雨后春笋。目前,全区有市级以上园区10个,其中6个为国家级园区。

上海市莘庄工业园区,是距离市中心最近,地铁和轻轨能够直接延伸到的工业园区。在工业区周边10公里范围内,云集了上海市26所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自1995年8月成立以来,外商投资总额58.4亿美元,落户企业405家,外资企业302家,世界500强42家,研发企业33家??而1200亩地的航天城,将让这个园区腾飞。

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83年,是上海市最早成立的两个开发区之一。198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已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上海市质量与环境双优园区”称号。开发区上缴国家的税收与国家的投入之比近28倍。

闵行区委书记孙潮说:“喜欢是情感的表达,是心灵的共鸣。一座城市,如果能让居住于此的市民群众发自内心的喜欢,那么这座城市将充满活力和魅力。”喜欢,当然喜欢,不仅闵行人喜欢,来自五湖四海的人都喜欢。要知道,闵行户籍80多万人口,而外来人却有120多万,闵行区的魅力超过了想象。难怪有人说,闵行是新上海人的天堂。

不久的将来,国家航天科技产业基地和航天博物馆将崛起闵行,届时请到闵行看神舟飞船吧。

有人说,航天闵行,枢纽闵行,科技闵行是闵行区最亮丽的三张区域名片,我却说这是上帝赐给闵行的尚方宝剑,在竞争激烈的今天,面对金融海啸,都不动摇的闵行,今后更将无往而不胜。

 

地址 :北京西城百万庄大街24号 邮编 100037
电话 010—68996346 68326086
传真:010—68328338
网址: http://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hoy@chinatoda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