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访徐州

文/武眉凌

叩开徐州的大门,即踏上了通往远古的幽径:那身穿军服骑着战马浩浩荡荡向我们走来的“汉兵马俑”,那谜团重重的古汉墓,那浮雕于石板上栩栩如生的“汉画像石”,还有那岁月悠久醇香迷人的历史故事……徐州,把两千多年前的历史斑斑斓斓、惟妙惟肖地讲给喜欢寻幽探密的人。

“明清文化看北京,秦唐文化看西安,两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文化看徐州”,但徐州的历史要追溯到上古时期(距今4000多年前)存世约500余年的徐国,有文献可考,古之徐国不仅历史久远,而且起源、征战及消亡的地域,都与后来的徐州大致相当。基于这样的史实,徐州名称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徐国,应该是无可争议的。 岁月沧桑,徐国早已被人遗忘,而与徐州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彭城,却一直与徐州难分难舍到如今。彭城起源于中国饮食文化的鼻祖彭祖(公元前2000多年),因其献雉羹于帝尧,而被封大彭氏国。大彭之国土就在今日徐州之城郊。彭国历经八百年左右消亡。消亡后,其都城便被称作彭城。尽管元祖以徐州代彭城距今已有700余年,然而自魏蜀吴三国(公元220年-280年)以来,徐州与彭城“混而为一”的称呼就开始了,所以现在的徐州市,仍然有彭城之说:有彭城路、彭城广场、彭城晚报……到徐州寻访历史,也就是到彭城寻访历史。

历史溶解在山水间

从远古部落的徐夷到古彭祖国,从九州之一到新中国之徐州,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为徐州留下了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资源。然而,唯有那一曲“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大风歌,唱出了徐州的气势。徐州,因出了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年-前195年在位)而声明远播,并成了今天的看点。“汉人”、“汉族”、“汉字”、“汉语”、“汉文化”——这些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文化符号,莫不与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有关。而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就是在徐州的沛县率家乡子弟斩蛇起义,剪暴秦、灭强楚,建立了与西方古罗马比肩称雄的大汉王朝。徐州也从此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汉文化摇篮。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也是其发迹之地。公元前206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后,经过4年多的楚汉战争,刘邦于公元前202年10月在山东定陶登基,初都洛阳,后徙长安,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统一的王朝——汉王朝。强大的汉王朝与西方的古罗马帝国是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强大的帝国。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公元1889年-1975年)说:“人类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个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的恺撒大帝,另一位便是建立大汉文明的汉高祖刘邦。”刘邦称帝后,徐州为刘氏子孙的世袭封地。由于古人讲究灵魂不死,活着时威风,死后也要风光,为防水防盗,“凿山为藏,因山为陵”的大型陵墓把徐州城周围大大小小的山陵都打凿成了历史长廊、地下宫殿。

时间掩盖了太多的秘密,据考古发掘,今天的徐州城周围有大大小小的西汉时期的王侯墓葬200多座。一座座墓葬不仅如地下宫殿令人叹为观止,那一个个解不开的千古之谜和一处处令人叫绝的设计,却又使我们不得不折服于古人无穷的智慧和惊人的创造力。现已发现发掘的十几处墓葬虽同是凿山为空,却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其中,龟山汉墓和狮子山楚王陵是众多汉文化遗产中最典型的。 龟山汉墓位于徐州市九里区龟山西麓,是西汉第6代楚王刘注(襄王,公元前128年-前116年在位)的夫妻合葬墓,被当地群众开山采石时首次发现,当年对北墓道及整个汉墓进行了发掘清理。1985年,在文物普查工作中征集到了该墓出土的刘注龟钮银印,揭开了墓主人的身份之谜。

龟山汉墓自发现、开掘、保护以来,已有二十多年,但仍有许多谜团未解开。如:

崖洞墓开凿之谜

龟山汉墓为典型的崖洞墓,其15间墓室和两条甬道总面积共700余平方米,容积达2600多立方米,几乎掏空了整个山体,在半山腰挖石修墓,堪与埃及金字塔垒石成墓相媲美,当时的汉代工匠是如何掌握山体的石质和结构,得以顺利进行施工? 甬道设计施工精度之谜

墓葬开口位于龟山西侧,有南北两条甬道,甬道各长56米,高1.78米,宽1.06米,沿中线开凿最大偏差仅为5毫米,精度达1/10000;如将其向西无限延伸,其焦点将位于1000公里外的西安,这是迄今世界上打凿精度最高的甬道。且两壁都磨如平镜,按当时的技术水平,如何修建这样的甬道?

崖壁画之谜

楚王棺室北面墙上清楚地显示着一位真人大小的影子,他身着汉服,峨冠博带,作拱手迎宾状,被称为楚王迎宾。令人费解的是,这一现象是在墓室正式开放后逐渐形成的,而影子外却没有任何渗水痕迹,有人认为是由于岩石石质不同而形成,但它为什么偏偏出现在楚王棺室呢?

星宿分布图之谜

刘注夫人墓室的前厅和棺室及石柱上都分别留有乳头状石包,分布走向呈不规则排列,绝非工艺点缀。有人云它乃为天上星宿分布,还有人谓其为刘注上应天星,但楚王墓室顶部却没有,细考之,以上之论均不能自圆其说,这些乳状石包到底是什么?

……

龟山汉墓,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神秘的色彩,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纷至沓来,其千古之谜,也等待着您前来破解。

狮子山楚王陵位于徐州东郊狮子山,这座气势恢宏的陵墓虽然被盗过,仍然出土了精美文物2000多件,其中不少都是国内考古界首次发现,堪称汉室奇观。尤其珍贵的是,考古工作者根据墓中残留的楚王遗骨,首次成功复原了2100多年前一代楚王的形象。被评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

楚王陵背倚狮子山,面向古泗水,在汉代人眼里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走进展厅,沿楼梯走下墓道,27.6米长的外墓道乱石嶙峋,有清楚的凿痕,想必是这些塞石未及完工楚王便仓促下葬。由此很多人推断此墓的主人为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戍,刘戍因叛乱失败而自杀。但也有人说是第二代楚王刘郢。无论哪种说法,都只是猜测,狮子山楚王陵中并没有发现任何可以证明墓主人身份的证据。

望着塞石毛坯上锈蚀斑斑的铁凿,仿佛听到从久远时空的深处传来清脆单调而又幽怨的敲击声,年复一年诉说着王者的权威和工匠们的辛酸。金缕玉衣和玉棺是从汉墓出土的最珍贵的文物,然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玉棺侧面的五个玉璧图案,右侧红色的圆中有三只三足乌,象征的是太阳,左侧圆中有玉兔和蟾蜍,代表月亮。这与东汉画像石中“五星如连珠,日月若合璧”的含义接近,是人们幻想出来的仙境世界。金缕玉衣玉片很小,而且全部都是上好的和阗玉,非常精美。发现时玉片被扔得一片狼藉,当年的盗墓者为什么会不厌其烦地抽去玉衣玉片上的金丝,而不取一片玉,还有那价值连城的玉器、钱币?因此人们推断,此墓被盗应是王莽(公元9年-23年在位)篡位之时,距离墓主人下葬已一百多年,钱币已过期,而代表皇室贵族地位身份的玉器,这种标签似的物件盗贼必不会拿取。

墓道口的侧室里,那个陪葬的女性尸骨,让我联想很多,这个女子是活着陪葬的吗?活人陪葬是奴隶社会的事,到了西汉不应该有这种风俗啊?这不仅仅是一个谜,肯定有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种在这千年古墓里,不得开花。

导游小姐还告诉我,在发掘王陵一个储藏室时,发现了一只大铜鉴,里面盛满了水,水底有一木瓢,一只2000多年前的木瓢竟然能保持原样。考古工作者喜出望外,为了保护好木瓢,他们没有贸然捞取,而是采取了最佳方案,从铜鉴底下悄悄放水,等水瓢一露出水面,就赶快取出来做防腐处理。但当放水时,水发生了轻轻的晃动,片刻,木瓢就消失得无踪无影,连瓢渣也没留下。千年不朽毁灭在顷刻间……

漫步走出千年地宫时,有恍如隔世之感……

汉兵马俑博物馆位于楚王陵的西侧。1984年12月,几台推土机在砖瓦下突然推出了深埋地下2000多年前的一些“小陶人”,具有文物保护意识的工人马上停止了工作,向上汇报。这使得汉兵马俑得以重见天日,揭开了这支静养于地下两千多年的汉代军队的神秘面纱。4000多件兵俑形态各异,表情生动,这支象征着卫戍楚王陵墓的部队分布于六条俑坑,四、五、六三条坑道在发掘后又回填了,三号坑一直没有动过,二号坑保持着原始形状没有动过,可以看出因为楚王仓促下葬相对凌乱的历史原貌。虽然只开放了一号坑,但冰山一角,已给了我们巨大的惊喜。

每件汉俑面部表情各不相同,有伤痛大哭者、神情忧郁者、面露愁容者,甚而也有窃窃私语者、交头接耳者、窃听人言者,当真是人生百态。从兵马俑的发型、面容、体态上,还能清晰辨出哪位是久经沙场的老兵、老成持重的中年士兵、血气方刚的年轻士兵。那些比其它兵俑高出很多的官僚俑,虽也是缩小到一尺左右,但不泯英姿飒爽之气……如果说西安秦始皇陵的兵俑给人一种写实主义的奔放雄浑的力量之美,那么徐州汉兵马俑则会带给你一种由写实升华为写意的艺术享受。那由步兵俑、骑兵俑、车兵俑、甲士俑等多兵种构成的浩浩荡荡的队伍,依然让你想起余光中的诗: 铠甲未解

双手犹紧紧地握住

我看不见的弓箭或长矛

如果钲鼓突然间敲起

你会立刻转身吗

立刻向两千年前的沙场奔去

……

与汉兵马俑、汉墓并称为“汉代三绝”的汉画像石,是中国汉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汉画像石就是石壁刻像,多出自祠堂石梁、墓室石壁、石椁,刻画的内容包罗神话异史,众生百态。汉画像石博物馆坐落在市南郊风景区,面对云龙湖,背倚云龙山,仿唐建筑,高低错落,疏密得当,既古朴庄重,又新颖别致。走进陈列室,犹如走进了古代绘画和雕刻艺术的神圣殿堂,汉代楼阁图、纺织图、迎宾图让观众对汉代的社会生活有了初步的认识。印象最深的是烤肉串画像图,画中一人手执串好的肉串在炉子上烤,另一只手执扇煽火,形象十分逼真,使人仿佛能闻到烤肉的香味……品味镶嵌在壁廊上的800余块汉画像石,犹如翻阅了一部汉代历史百科全书。其实,徐州的汉画像石,还有很多没有走进这艺术宫殿,依然沉睡在民间的角角落落。

沐着夕阳的余辉,我感慨万千地对徐州说,你是不是和西安一样,是历史老人放置文化大印的地方啊!而且还到处乱盖,盖到了山光湖色中,也盖到了乡间农舍里……

战火逝去,硝烟锁不住峥嵘岁月

徐州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魂魄,岁月还留给了它太多的想象和魅力。而战鼓争鸣是盘旋在徐州上空远古的歌谣。

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有史以来发生在徐州规模较大的战争就有200多起,给徐州留下了丰富的军事文化旅游资源。到徐州可以亲身感受华夏五千年军事文明的壮怀激烈。这里既有项羽(前232年-前202年,秦末起义军领袖,后败于刘邦自杀)当年构筑崇台、秋风戏马的戏马台景区,还有楚汉鏊兵、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的九里山古战场。更有全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的4A级景区——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其中由德国人设计、投资1亿元新建的世界上最大的陆战博物馆——淮海战役新馆,以其先进的展示手段和全新的展示方式,再现了淮海战役决战决胜的恢宏画卷。这座园林坐落在南郊凤凰山麓,粗犷和秀丽熔于一炉,雄壮和典雅汇为一体,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把人从深紫的战争色彩,扯回到现实中沐绿。徐州为自己塑造着独特的文化精神世界。

秦汉多高台,每有幸事,必筑高台,如点将台、歌风台等。

戏马台是项羽定都彭城时,观看士兵操练演试的高台。刘邦项羽楚汉相争,最终以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而告结束。自古“成者王侯,败者贼”,但两千多年来,项羽是惟一一个不能以成败论的英雄。而且“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比那创建大汉文明的汉高祖刘邦更受后人尊崇。我想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乎于一个“情”字,刘邦可以说是无情的豪杰,战败后,为了提高逃跑速度而将亲子推到车下,为了攀权贵又隐瞒已有妻儿真相娶吕后为妻,项羽则不同,四面楚歌时,他含泪唱的是“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位“失败”的英雄,对爱情专一,而且宁可站着生,不可跪着死的豪气使《霸王别姬》成为千古绝唱。“戏马台”作为西楚霸业千古雄风的遗踪,引历朝历代文人志士或登临高台扼腕痛惜,或触发思古之悠情……

戏马台虽说是项羽观士兵操练戏马的地方,但历代在台上营建的古建筑颇多,有台头寺、三义庙、名宦祠等。32级台阶代表着西楚霸王32年的生命,台阶的尽头,是项羽石雕像,导游小姐说,这是徐州人心中的项羽,他要比影视剧里的项羽年轻几许。着全身戎装的项羽威然而立,战袍随风飘起,我忽然明白:一向写婉约清丽之诗词的李清照,为什么会抒一首豪气冲天的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生命,真的不以长短论,甚至爱情,甚至功业。

英雄虽辞人世去,魂魄长萦戏马台,而今秋高月黑夜,侧而或闻马嘶来……

“受降城下紫髯郎,戏马台前旧战场。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项羽因为优柔寡断未荣归故乡,另一位英雄刘邦则是唱着《大风歌》把故乡徐州托举成帝王乡的。因此,到了徐州,不能不去“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的沛县。登临刘邦衣锦还乡时所筑的歌风台,遥想英雄当年在此衣袂飘飘,玉树临风,执酒而歌,那是何等的喜悦自信壮怀激情啊!不管徐州人待见不待见这位布衣出身的汉高祖,但“老粗出人物”。自古以来,能干的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毛泽东还说: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把中国引领成为世界上的大帝国之一,汉高祖刘邦功不可没。

浸润历史文化,享受名城山水

虽说徐州一锹铲下去就有可能铲到秦砖汉瓦,金镂玉衣,但徐州不仅仅是代表两汉辉煌的城市,还是山川壮美、风景秀丽的生态园林城市。蜿蜒起伏的云龙山静卧于城中,碧波荡漾,水鸟翔集的云龙湖与城相伴,故黄河宛如玉带,串起一处处历史遗迹。还有那绵延九里的九里山,作为徐州的天然屏障,横亘于城市。

美丽的徐州群山环抱,仅有一脉入城,便是云龙山。绵绵群山赋予徐州这座古城坚不可摧的屏障,而云龙山则充溢着历史文化的魅力。北宋文学巨人苏轼(公元1037年-1101年)在徐州为官时,与自称“云龙山人”的隐士张天骥结为好友,因张山人有两只鹤,每天在亭旁放飞,苏轼便写了他的千古名篇《放鹤亭记》,描写云龙山的壮美,赞美张山人的淡泊。《放鹤亭记》中,苏轼生动地描述了云龙山迷人的景色“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千百年来,《放鹤亭记》脍炙人口,云龙山也因此闻名遐迩。

走上云龙山,到东坡石床上小憩一下,苏轼当年一任知州,居然“冈头醉倒石作床”,让路人“拍手大笑使君狂”,这样的知州是多么随性可爱啊!难怪没做过多少名句的乾隆皇帝来到此,也咏出了“本意原非是山水,偷闲聊复访苏张”的佳句。从放鹤亭,到云龙书院,再至云龙山碑廊,让人在自然风光中,同时感受翰墨飘香。

如果说云龙山是一支巨笔,西麓接连的云龙湖水就是用不完的墨汁!碧波荡漾的云龙湖,三面青山叠翠,一湖波光浩渺,苏轼曾说:“如能引上游之水灌入此湖,则此湖风光可与西湖媲美,而徐州俨若杭州。”漫步山角水边粉杏夭桃所绕的苏堤,我居然觉得这比西湖要美。因为没有西湖的名气,少了披金戴银,云龙湖有一种天生丽质的清纯之美,不仅是悦目,更让人赏心。

到徐州还可以观赏四季如画的田园美景。春天可以欣赏到丰县万亩梨花飘雪、铜山万朵玫瑰飘香的美景;夏天可以去美丽动人的微山湖畔,观万亩莲花,闻阵阵荷香;秋天可以到邳州银杏园踩踏满地黄金叶的飘飘感受;甚至冬天都可以去高科技农业观光生产基地,摘草莓、品雪桃……在都市的喧嚣外感受淳朴自然的田园生趣,徐州是一个让你来了就不愿走的地方。

近几年,徐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大的手笔是2003年来耗资1.4亿元搬迁了山西坡的金山村,建成面积11.3万平方米的杏花村。十里杏花南北延绵,初春季节,整个山西坡粉似彩霞,白如瑞雪,重现了苏轼“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辉;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的诗境。

过去只能远观的古黄河,近年投资2.3个亿,建了36公里的亲水平台,市民随时可以去亲昵河水。登云龙山观景台,我感觉古黄河像一条瓜藤,大大小小的13个湖泊,就是这条藤结出的13个甜美的瓜……

投资最大的还是云龙湖,每年都要投入十几个亿。如果不打造云龙湖的小南湖,政府可以拍卖几十个亿的土地,但是,为了让徐州的明天比今天更精彩,徐州市政府高瞻远瞩,不但没有拍地,而是把云龙湖改造成了人的天堂、鸟的舞台、鱼的乐园……

其实,如果不是有如此优美的环境,怎会在一年间就有30多个超亿元的项目落户徐州开发区,据说外资项目就有18个,特别是去年香港协鑫集团的万吨多晶硅项目落户徐州,定会给徐州的经济带来一次大的腾飞。

楚风汉韵古彭城,青山绿水新徐州。徐州,这个不断创造着机遇并开始有能力和世界进行对话的城市,前世今生都值得你去关注、阅读。

 

 

地址 :北京西城百万庄大街24号 邮编 100037
电话 010—68996346 68326086
传真:010—68328338
网址: http://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hoy@chinatoda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