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贺家坪
文图/本刊记者 李亚红
5月12日14:30分左右,潘旭彬刚干完农活回到家中。他86岁的母亲李桃秀已准备好了全家的午饭。“突然我觉得脚下激烈晃动起来,身上像过电一样,”潘旭彬说,当时房子发出噼啪的声响,等反应过来是地震,他迅速扶起坐在炕上的母亲往外走。刚到屋门口,一块土坯砸下来击中了老人的后背。很快房子就完全倒塌了。
李桃秀年事虽高,可是身体硬朗,平日在家操持家务。“我们一家的饭都有母亲来做。”潘旭彬说。潘旭彬把母亲拖到院里不停地和母亲说话。但是李桃秀始终没有睁开过眼睛,她就这样走了。
天崩地陷
潘旭彬是甘肃省陇南市贺家坪村人,村里有118户,426人。陇南市位于甘肃省南部,与四川接壤。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陇南市下辖的9个区县地震持续了约2分钟。经测定,陇南市武都区地震等级达到7.5级,是陇南自1879年以来震级最高的一次。
贺家坪村在海拔1300多米的半山腰,越野车爬过陡峭的山路后才能进入村子。车窗外是苍茫的大山,连绵起伏。偶尔出现的绿色是农民们精心经营的庄稼。村民们顺着山势的变化在半山腰修起了一座座房子。从海拔1300米的山上向下看,脚旁是笔直的土崖,不时有土块向下滑落。这里是陇南市受灾最严重的村落之一。
地震当天,村党支部书记潘小林骑摩托车到山下维修自来水管道。刚进村口,“突然间,大的响声炸得人头皮发麻,觉得脚下的山在往下倒。”潘小林说,眼前的房子迅速崩塌,村民们嚷着叫着惊慌地逃了出来。
等稍稍安定后,潘小林组织村里的年轻人跑到坍塌房子里把受伤的人救出来。后来统计共砸死1人,9人受伤。
潘旭彬说:“真像一个噩梦,回头去看的时候,家已是一片废墟。”地震发生后,很多村民返回自家房子试图挖出埋在下边的贵重物品。潘小林立即组织村干部将大家挡在了村外空旷处。
5月13日,地震第二天,一片废墟中,活着的人自发组织起来解决吃饭问题。房屋垮塌得无法进入,食物、水、药品显得紧张起来,村民们开始心焦。他们也害怕在废墟中被外界彻底遗忘。
道路遭遇山体滑坡,不能通行。14日上午,救援部队来了,他们帮村里挖通了道路,将帐篷、医疗防疫设施运进村里。15日,村里来了防疫医生,卫生防疫人员发放药品、消毒液和漂白粉,监督村民们搞好卫生。
“帐篷村”
地震中,贺家坪村的118户村民有115户房屋完全倒塌,其他3户也成了危房。政府为村里提供了118顶帐篷。村小学也已经倒塌,初中三年级的孩子们在一顶帐篷搭建的教室里准备20天后的中考,帐篷上写着“应届初中毕业生临时补习点”,里边摆着10张课桌。
地震后的第一天,村里所有的粮食、衣物都被埋在地下。接下来连续不断的余震使人们不能去挖被埋的粮食。潘小林说,我在村口看到,村民邹国英拿着一袋方便面给她的儿子和另外两个孩子吃。
村民常玉贤从倒塌的房子下找到半袋玉米面。接下来就是找水、找锅、找柴、找碗。大家下山过桥去取水。整整24个小时后,村里人们都喝上了稀饭。这半袋面做成粥维持了全村人一天的伙食。
在帐篷学校里读书的孩子有的来自周围的村子,他们的家和贺家坪村差不多,房屋倒塌厉害。据甘肃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统计,截至5月24日,地震已涉及陇南市195个乡镇,42.58万户的174万人口。这一过程中遇难人员330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
潘小林说:“到这里来上课能使孩子们得到一些安慰。尽管他们的生活被地震毁了,但一切都会过去。他们仍然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上学。”
更好地活下去
中国人往往有安土重迁的情怀,虽然贺家坪村交通不便,但村民已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不时发生的余震不断摇耸着房屋倒塌后的断裂墙壁。潘旭彬说,我们要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苦日子,“我们奋斗了几十年,生活一下子倒退了十几年”。
地震的十几天后,村民的生活渐渐平静,他们开始拆除自家的房子,把木料、砖瓦整理出来重建新房。 然而重建村子需要一笔巨大的花销。贺家坪村人均耕地1.3亩,由于缺少水只能靠天吃饭。村民们务农和外出打工是主要的收入来源,人均年收入不足1200多元。而在这里建房的成本很高,一根木椽要30多元,砖在山脚下0.25元,运到村里要0.32元,一吨水泥也要多出120多元的运费。
面对自家的残垣断壁,潘旭彬说:“我也不知道以后的生活怎样。”去年秋天,他的二儿子才在这间房里成了家,一个大大的“喜”字还贴在墙上,“孩子结婚新买的1万多元的家具也都毁了”。村民们都在默默地刨着残破的房屋,整理木材、砖块,准备重盖新房,他们的脸上看不出一丝抱怨的神情。
目前来看,政府的确帮了潘家很多忙。国务院决定,在3个月内向灾区困难群众每人每天发放1斤口粮和10元补助金。
亲朋邻里间长期形成的人际关系成了人们寻求援助的主要来源。一位陈姓邻居来找潘旭彬借一张床,潘旭彬欣然答应。从新闻中村民们得知,政府将提供资金为村民们在地势开阔的地方建新农村。“我觉得至少在今年我们不会离开这里,”潘旭彬说,“我们不想走,我家在这儿已经住了几代了。”
地震难以动摇中国人对家乡的执着。一度被毁的村庄正渐渐恢复往日的活力。在村子里可以看到,有人洗了衣服晾在树上,有人忙着去收割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