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技

不灭的圣火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活动将历时130天,传递总里程约13.7万公里。在这漫长的“旅途”中,圣火会在一只只火炬间接力传递。如何保证圣火不会熄灭?

北京奥运会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在工艺上采用高品质铝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下半部喷涂了高触感塑胶漆,手感轻盈舒适且不易滑落;每支火炬的燃烧时间15分钟,每天有208名火炬手参与传递,一般每个火炬手传递200到400米,每次不会超过10分钟。

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北京奥运会的火炬达到了全新的技术高度,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中和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下保持燃烧,最低零下6℃到最高45℃的温度变化也不会对其燃烧产生影响。

另外,火炬火焰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为25-30厘米,在强光和日光下均可识别和拍摄,不能到达现场为火炬手加油的朋友可以在电视机前看到清晰的火焰。这是因为丙烷产生的火焰呈亮黄色,而丙烷作为一种碳氢化合物,在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同样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神七”下半年发射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载人航天工程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戚发轫日前宣布,“神七”已经定于2008年下半年发射升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其在太空出舱行走的各项技术准备已经彻底完成。 根据任务计划,“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在轨飞行期间,将进行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进行空间材料科学实验,释放伴飞小卫星等科学实验活动。


“海选”南极科考站名

中国在南极的第三个科学考察站有望在2009年建成,届时将可能通过网络“海选”征集对它的命名。此前,中国在南极和北极的考察站分别被命名为长城站、中山站和黄河站。

魏文良说,中国的第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将建在南极内陆冰穹A地区,2008年的此次南极科考进行的内陆冰盖考察就是为新考察站选址进行前期准备。

奥运会门票中的高科技

虽然奥运会门票的外观还不得而知,但其高科技因素已经提前揭开面纱。所有的北京奥运会和北京残奥会门票内部都嵌有一个长宽1毫米的芯片。到了奥运会赛场,这些门票都将接受验票机上无线射频的识别。芯片里有全球惟一的序列号,对应着验票机上的一把“秘密钥匙”。验票机就能在0.1秒内辨认门票的真伪。据悉,验票机上的摄像头成本只有5元。

此外,北京奥组委将在门票制作过程中尽量使用较先进的技术,比如在门票印刷时选用防伪油墨。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材料,即使门票不慎被水淋湿揉成团状,也不会影响到使用。


内外皆美的水龙头

感应式水龙头人人都会做,但要做到像Miscea一样性感美型,功能又完整的就不多了。这组水龙头不仅能够调整水温,还将喷洒肥皂、杀菌消毒剂的功能整合在一起,从此洗水台再也不必堆满瓶瓶罐罐。此外,原厂宣称这项产品能有效节省70%宝贵的水资源,并以家用电源供电。不仅外观美丽,重视环境保护的内在也是相当的美丽。

“微生物”厕所

由中国自行研发生产的“微生物”厕所日前在江苏省昆山市投入使用。这种新型的生态厕所靠10多种专门分解粪便的微生物种群就地降解处理排泄物,只需8个至20个小时,就可处理完一个五蹲位厕所一天的排泄物。由于处理时间短,又能把废弃物分解成无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厕所没有异味也无固废排放,更不需用水来冲洗。“微生物”厕所造价约30万元。

音乐冰箱

这年头多功能的商品真不少:电话+传真机、手机+照相机、电冰箱+音乐播放器。“酷冻”就是这样一台小冰箱:22公升容量、急速冷冻、低噪音、符合环保标准……但是这些优点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它结合了音乐播放器,可以播放音乐CD、收听FM、支持MP3和iPOD……还有一堆音乐播放器该有的功能,这样的商品,要花两千多大洋,但也许会给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新生活。


碟机不再依赖国外

由武汉企业牵头组织的研发队伍,已成功研制出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下一代多功能光盘”NVD母盘和盘片样片。

NVD就是N(net)+V(vedio)+D(disc),即将网络下载、视频录放和碟机播放三大功能合而为一的多功能光盘,还具有支持断点续传、拷贝复制等功能。据介绍,NVD存储容量达12GB,是普通DVD的两倍以上。

有关专家称,NVD研究的突破,使我国光盘业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


新款触屏PMP

相比老款的Teclast M25,M26 PMP(掌上数码影院)抛弃了滚轮,换上更大的2.6寸的 400 x 240触摸屏。该PMP支持RMVB、RM、FLV、AVI格式视频,TV输出,微软PlayFX。还具备收音机、多种音乐及图片格式回放的功能,外型上有黑白两色可选。

栏目责编 华少君

地址 :北京西城百万庄大街24号 邮编 100037
电话 010—68996346 68326086
传真:010—68328338
网址: http://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hoy@chinatoda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