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献给美中友谊
文/张 彦
三个老头重相聚
六十年后话沧桑
二零零八犹期许
北京再会希勿忘
以上七绝是2004年90高龄的作家兼书法家马识途在一个条幅上写的,为了送别当时86岁的美国老友迪克·帕斯特。没有料到,2008年1月20日凌晨,当北京奥运进入倒计时,迪克·帕斯特却在睡眠中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90岁。显然,他是带着宿愿未能实现的遗憾走的。
迪克·帕斯特1918年生于纽约,一生从事新闻工作,在政治上十分敏感。在基层报纸工作时,他极力反对种族歧视,维护工人利益。在二战期间,他曾经是驻扎在昆明援华抗日的美44航空队(俗称飞虎队)成员。当时,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名校联合组成的战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也坐落在这座城市,马识途和我是这所学校的学生。一次偶然巧遇,我们和包括迪克在内的一群美国士兵建立了极不平凡的友谊,而且延续至今。
帕斯特在中国的这段离奇经历改变了他的人生。从那以后,他就自觉地献身于促进美中友好的事业。开始,他参加了支援中国工合运动的美国委员会工作。随后,他参加了自上世纪70年代就活跃于全美的群众组织“美中人民友好协会”,并成为它的积极分子。早在1974年,帕斯特就曾经在纽约出版的《中国与我们》刊物上发表文章,追述过这段友谊。
他说:“到昆明以后,我被任命在摄影情报小组工作。我进进出出都喜欢用口哨吹红玫瑰之类的革命歌曲,心想激进分子一听就会心领神会。不久,我就从组里和周围发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且建立了一定的政治关系。与此同时,我又偶然在书店里认识了一个年轻的中国人。他见我在看一本马克思主义书籍就靠近来轻声用英语问道:‘对此感兴趣,是吗?’在我们的交谈中,他问我有没有兴趣和他的一些朋友见面。我马上热情地回答他:当然愿意!同时,我也问他:我能不能也带我的朋友来?
在随后的不断来往中,我们加深了彼此的了解。才知道,安东马(即马识途-本文作者注)曾经自国民党特务追捕中逃亡出来,他的妻子和婴儿都惨遭杀害。他现在还是在警察监视下进行地下政治工作。他们当中的唐纳张(即张彦-作者注)以及其他几个年轻人都是西南联大学生。我现在能记起来的只是他们当时所用的英文名字,他们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我们经常聚会,互相交流各自国家的人民为建立一个公正社会所进行的种种斗争。我们也讨论过当时正在中美两国流行的政治理论。
正当我们进行这些愉快的活动的时候,有情报说,日军深入贵州很可能预兆他们将用空降部队袭击在昆明的美国十四航空队基地。日本人知道,所有袭击他们的美国轰炸机都是从这里起飞的。由于我们基地缺乏足够的防御能力,所有军事人员得到通知:一旦袭击发生,我们必须尽可能迅速向北部或西部最近的基地转移。
考虑到这种袭击会给我们的中国朋友带来的后果,我们即以最快速度将可能出现的危险通知他们。我们没有想到,他们对我们这些大鼻子洋人的关心甚至超过了我们对他们的担心。第二天凌晨三点,在黑夜的营房宿舍里,我突然被一只急促的手给摇醒了,原来是唐纳张。他告诉我,他是在他们就我们所说的危险信息进行紧急讨论以后,骑了七八里路自行车连夜赶来的。他的任务是来通知我们:会议已经决定,危险一旦发生,立即邀请我们这7位美国人加入他们的地下组织,他们将负责保护我们并护送我们到下一个目的地。”
帕斯特满怀激情地结束了他的这篇文章:“袭击幸而终于没有发生。但是,我却将这个邀请视为我们两国友好团结的一个光辉榜样,永远铭记在心。”
从那时起,我们之间的友谊越来越深,但是却因为两国关系的变化而不得不沿着一条曲折的道路前进。他们当中有3个人(贝尔、海曼、艾德尔曼)有幸1945年在重庆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当时美国政府对中国革命采取敌对态度,但毛主席仍然对他们预言: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是必然要蓬勃发展的。1949年中美关系破裂后,我们和美国朋友的联系也中断了30年。这些美国朋友由于坚决主张美国承认新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麦卡锡恐怖时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迫害。在“文革”的十年浩劫中,我们这些与美国人交朋友的人也被诬陷为“国际间谍”。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后,我们与美国朋友的友谊才得以重新恢复和继续发展。可喜的是,如今,这种友谊已经发展到我们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了。
迪克·帕斯特一直渴望有一天能够回到昆明看望他的中国老朋友。鉴于他当时的健康状况,医生不允许他作长途旅行。2004年,他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在他夫人奈阿米的陪伴下,他坐着轮椅飞越太平洋来到中国,马识途和我也立即分别从成都和北京飞往昆明与他会合,一起来实现我们60年后重聚的梦想。帕斯特十分惊讶地发现,昆明已经变得他不认得了。我们三人已经无法再找到60年前我们大伙每两个礼拜必去聚会或野餐的老地方了。
在这非常特殊的重聚过程中,我们有说不完的话。大家都觉得,中国和世界变化之大简直不敢想象。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现在,中美都是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国,对全世界负有重要责任。尽管两国政府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分歧,但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在相互增进了解的基础上,一向是非常友好的,这是两国关系的重要基础。
中美双方的摄影师全程跟踪我们在昆明的重聚,并已纳入他们的记录片《一个北京人的传奇故事——一个中国记者和他的美国朋友们》。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迪克·帕斯特一生热爱中国的光辉记录。
当今年八月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候,我相信,迪克·帕斯特一定会十分高兴地举着特大望远镜从太空向下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