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的爱心奉献

文/本刊记者 张 娟

中国福利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经常进行工作沟通。图为中国福利会主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胡启立(中)、中福会副主席鲁平(左二)、副主席许德馨(左一)、秘书长艾柏英(右一)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俞贵麟(右二)在一起。

“爱心,无私的爱心奉献”,原国务院港澳办主任、中国福利会副主席鲁平这样理解宋庆龄精神和其事业的精髓。

“我很高兴自己能够从事宋庆龄的事业”,鲁平1948年从大学毕业,就到了中国福利基金会,“那时候,中福会的规模没有现在这么大,她老人家差不多天天都来,我在她直接领导下工作了很多年。”

退休后的鲁平又回到中国福利会,他高兴地看到宋庆龄事业新的延续和发展,“这也是宋庆龄奋斗的目标”。

为妇女儿童谋福利

在中国福利会工作的25年里,艾柏英“一步步加深了对宋庆龄、对宋庆龄事业的认识,积淀了对宋庆龄和她所创办事业的感情”。在他的感觉里,在宋庆龄创办的单位里工作“是一种光荣,有种自豪感”。艾柏英现在是中国福利会的秘书长。 宋庆龄特别关心妇女和儿童。她为妇女儿童亲自创办了很多事业,包括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中国福利会幼儿园、中国福利会托儿所、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场、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社。

“现在,她当年创办的这些事业蒸蒸日上,新办事业也蓬勃发展。”艾柏英介绍说,多年来,中国福利会继承和发展着宋庆龄倡导的全心全意为妇女儿童服务的思想,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努力做大做强自己的优势事业,在妇幼保健、学前教育、儿童文化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比如1991年创办的宋庆龄幼儿园,至今已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之一;为丰富少年儿童精神文化,2002年成立的中国福利会出版社,作为少年儿童读物的专业出版社,至今已出版各类图书300多本,部分图书获得了“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多项大奖;中福会近年在品牌输出、管理输出方面进行了尝试,如与江苏昆山合作建立现代化的中国福利会绿地幼儿园,在上海浦江镇管理一家高水准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江苏吴江、南通等地挂牌,与多家妇幼保健医院合作等,都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艾柏英如数家珍。

“宋庆龄的事业是不同于其他的,她是站在全国的高度来办她的事业,着眼于全中国妇女儿童的健康、幸福。”艾柏英说,回顾中国福利会的发展历程,之所以经历70年依然生气勃勃,是因为有宋庆龄先进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她制定的“实验性、示范性”目标,走在社会同行的前列。“宋庆龄的单位要成为行业里的领头羊,还有毫无保留的示范辐射作用,普遍提高妇女儿童工作的水平。”艾柏英说,多年来中福会在海南、内蒙、贵州、安徽等边远贫困地区也发挥着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艾柏英特别介绍了中国福利会的两个新项目的进展。面对社会教育资源紧张及老龄化问题严峻,就读与养老压力日益加剧,2007年,中国福利会在青浦区兴建一所涵盖小学、中学的宋庆龄学校和一所高水准的老年福利发展中心。目前,宋庆龄学校已经结构封顶,按计划2008年9月开学。老年福利发展中心在2008年春节前后就可以接收老人入住。

“正如宋庆龄曾说过‘社会缺少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这是我们不断创新和探索的动力。”艾柏英说。

为了宋庆龄的嘱托

“作为一名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人,我们始终把爱心和奉献视为我们机构文化的核心,并将把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公益团体作为机构文化的最高目标。”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俞贵麟告诉记者,自1982年成立以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在始终遵循宋庆龄先生毕生致力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祖国统一、发展少儿事业”的三项宗旨,在发展国际和平友好事业、推动两岸民间交流、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扶助社会弱势群体等诸多领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俞贵麟介绍说,目前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已经与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巴西等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民间组织、华人社团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10多个国际组织开展了公益项目合作。此外,还定期组织驻华大使及国际组织驻华代表联谊会、国际间学术研讨会,开展国家间青少年互访交流等活动,均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我们将进一步围绕国家外交大局,统筹好规划好开展好我会的国际交往工作,将进一步强化对外交流的品牌意识,在更大的领域、更高的层面参与国际民间事务,进一步扩大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俞贵麟告诉记者。

开展两岸交流是宋庆龄基金会的三大任务之一。多年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开展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工作。他们已与中国国民党青年团、台湾“十大杰出青年基金会”、台湾“中国青年大陆研究文教基金会”等岛内具有重要影响的团体,以及多位台湾地区前政要和知名人士建立广泛深入的联系,成功打造了“海峡两岸青少年大联欢”、“海峡两岸大学生领袖论坛 ”、“首届两岸青少年社会教育论坛”、“走进北京”等多个品牌交流项目。

俞贵麟说:“我们将充分利用我会的特殊身份,保持和加强与台湾有影响党派、社会团体和政要的深层次交往,努力搭建渠道畅通的交流对话平台,增强两岸人民的互信。我们将注重加强与孙中山、宋庆龄在台湾的亲朋旧友及其事业追随者的联系,为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牵线搭桥。 ”

他告诉记者,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还将精心培育两岸交流的新项目,通过设立“台湾大学生奖助学基金 ”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开拓两岸良性互动的新机制,为加快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促进两岸和谐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2007年5月,在纪念中国宋庆龄基金会25周年招待会上,胡启立主席收到来自中国地质大学28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写来的一封满含深情的信:“……这资助好比冬天里的一把火,不仅温暖了我们,也温暖了我们28个人所在的贫寒的家……在宋庆龄基金会的资助下,我们不仅顺利地完成了大学学业,更多了一份对于未来和社会的责任和感恩。”来信人是宋庆龄基金会“未来工程”的受助者。

“‘未来工程’是宋庆龄基金会的重要项目,是在对我会公益项目盘整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主打公益产品。”俞贵麟向记者介绍说,“未来工程”不仅仅是资金的赠予,它秉承了宋庆龄女士“缔造未来”、“为国树人”的思想,将经济支持和人才培养相结合,通过经济资助、主题教育、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尤其是家庭困难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格素质培养,实现“受助”到“自助”到“助人”的成长过程。

宋庆龄樟树奖

由中国福利会于1985年6月设立,授予为妇女儿童事业做出卓越贡献,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及为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至2006年10月,宋庆龄樟树奖共颁发了13届,有103位在妇幼保健、儿童教育等领域中做出重大贡献、成绩卓著者获此殊荣。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公益项目

“未来工程”(大学生奖助学项目)、中国西部妇幼健康计划、西部园丁培训计划、儿童权益保护计划 。

摄影/周幼马

地址 :北京西城百万庄大街24号 邮编 100037
电话 010—68996346 68326086
传真:010—68328338
网址: http://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hoy@chinatoda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