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移民与庄园经济
文/ 李国文
26岁的刘明华是左权县东沟移民新区的新住户,两个月前,他和父母还住在辽阳镇下小节村依山垒建的土坯房里。住上宽敞明亮的单元房,是刘明华父母一辈子的愿望。他妈妈开心地说:“新房子好啊,以往冬天要烧柴禾,今年不用烧了,有暖气了!”
这一切是山西省左权县移民并村政策带来的新变化,左权县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
告别“穷窝”的选择
“金窝银窝,比不上自家穷窝”,这一沿袭数千年的观念正逐渐被穷山沟里的左权农民所打破。
为什么要移民?县委书记孙光堂介绍说:“我县大多数人口分散在交通偏僻、信息闭塞的高山深沟之中。恶劣的居住环境、落后的生产条件导致了左权的贫困,移民搬迁正是摆脱贫困的需要。”
有人把穷山沟里的移民并村形容成被“逼”出来的出路。移民户刘明华说:“光靠地里是刨不出几个钱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赚了钱都想在城里、镇里买(建)房,老家生活条件太差了。”
拐儿镇老井村是电影《老井》的拍摄地,也是故事题材的原型地。一百多年来,地处太行山的老井村交通不便,吃水靠天。为了生存,村民们一代接一代打水井,付出几十条生命的代价,却换来了151眼枯井。直到1987年,老井村才有了第一口水井,告别了饮水难的历史,老井村实现了通路、通电视、通移动信号等也是近几年的事。
左权位于太行山主脉西侧,农民居住分散,像老井村那样偏僻的村子有很多,它们都与行政村距离很远。“为了解决通水、路、电、广播电视、电话及建学校、卫生所,我们投资巨大,效益不容乐观。”辽阳镇镇长王东光说。
谈及移民工作,仅有16万人口的左权县列出的数据是:从2001年到现在,全县共移民搬迁3780户、1.28万人。其中2001-2006年,整体搬迁百人以下行政村19个、自然村109个,共计2646户、9010人,先后建设移民新村12个,移民小区27个。
《左权县扶贫移民规划(2003-2007)》提出了“一城34个中心村”的城镇化发展方向:确定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地理位置优越、人口相对集中的34个行政村为中心村,以县城和中心村为主要迁入区域,重点扶持300口人以下的贫困村实施因民搬迁。使广大农村人口尤其是贫困人口逐步享受到较高水平的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要“安居”,还要“乐业”
农民愿意搬,这是移民并村工作的前提,关键还得农民搬得起。为了让农民“搬得起”,左权县出台一系列政策做保障,如移民户原有山林和土地的使用权不变;搬迁户免缴宅基地使用费,免缴户籍迁移手续费;子女转入迁入地学校一律免收转学、借读费用等。在资金扶持上,凡列入省计划的百人以下整体搬迁村,建房经费每人补助3000元;列入市计划的分散搬迁村每人补助2500元。
刘明华一家4口,获得政府建房经费补助共1.2万元。东沟移民新区所占土地也是政府免费提供的。“县城的商品住房一平米已经超过1000元,我这套109平米的房子,每平方米才720元,近8万元分5次付款。”刘明华说,“家里还有3亩多坡地,父母还在那边种着玉米、大豆,等有人来搞庄园经济了,还指望拿土地入点股。”
这套房子同时又是刚结婚的刘明华的新房,他的妻子肖海霞是一位教师,在县城宏远学校教数学。一直在外打工的刘明华说:“现在县里发展很快,到处都需要劳动力,今后都不需要外出了。”
王志明是辽阳镇铺峧村移民户,他花20万元买了东沟移民新区一套200平米的商铺房。这花掉了政府补助的1.2万元建房经费、王志明多年在镇上经商的收入及父母的积蓄。
小两口和父母住二层,客厅宽敞明亮,摆放着彩电、沙发,靠西墙新买的水族箱里,十几尾金鱼在水藻丛中游来游去。 8月搬入新居的王志明说,打算利用一层的商铺经营厨具、洁具及副食品批发等。对此,税务部门还减免了税收,这是县政府引导移民人口从事第三产业的优惠政策。
在移民户中,石匣乡扶峪移民新村利用闲散妇女劳动力87人,上山采摘沙棘为“左权太行野山果饮品有限公司”提供生产原料,每年人均创收3500元左右,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目前全县这样的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有26个。
“空壳村”催生庄园经济
128个村、1万多人搬迁到了生活条件好的地方,搬迁后的“空壳村”遗留有荒地9150亩、荒山荒坡33万亩。这些土地资源如何合理利用,成了左权县值得思考的问题。
“前几年,一些企业和基层同志有整村、成片开发移民旧村旧址的愿望,并大胆进行实施。县政府给予了热情关注和支持。”孙光堂书记介绍说,“当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之后,及时总结推广,在2005年向全县发出了发展庄园经济的倡议。”
庄园经济的提法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左权的庄园经济是依托移民搬迁村原有的耕地及荒地等资源,由开发者以租赁、购买方式集中一定的土地进行规模开发的生产经营方式。
33岁的绿龙园林公司总经理徐彦岗,1997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公司采取租用农户土地的形式租用500亩种植林木,每亩租金为350-400元。现500亩主要种植城市、荒山绿化用林,核桃等经济林及用材林。绿化林木目前还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2007年2月,公司培育出了一个晚实棉核桃新品种,徐彦岗不仅自己种上这种棉核桃,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引导农户建良种核桃园。
原鑫兴冶炼公司副总经理赵保明放弃30万的年薪,于2006年6月通过公开拍卖取得粟城乡后庄村4600亩荒山50年经营权,其中包括300亩弃耕地、2000亩宜林荒坡及2300亩山脊。赵保民辞职后,在这里成立了茂丰公司。他打算在弃耕地种植良种核桃,2000亩荒坡种植刺槐、山桃、山杏等。对于公司的前景,赵保民非常乐观:“再过3年,这里将不是现在这般荒凉了,到时山坡上还将建成20套石头房子,成为集观光、采摘为一体的度假村。”
一年来,茂丰公司已经投入190万元进行开发,其中劳务工资就达78万,直接增加附近村民的收益。“就这500亩核桃树,5年后挂果,每年就可产优质核桃10万公斤,一年就会有100多万元的收入,到了盛果期,年收入就会翻番。”他笑着说,“10年后,2000亩的用材林将带来更大的收益。”
左权像徐彦岗、赵保民一样的庄园经济大户已经有39户。县政府《关于庄园经济开发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0年,全县要培育300个“庄园经济”大户,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资金上的支持,积极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投资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