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宾楼的创新之路

文/孙莉

贵宾楼面向长安街,坐落于天安门东侧。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楼高只有10层,217套客房。建筑风格上,贵宾楼与毗邻的天安门、故宫基调和谐融合,是一座故宫风格的酒店。

“客房国际化、餐饮本土化两大卖点,加上不断创新的个性化服务,就是贵宾楼不断发展的根本。”总经理王福和的这段话,为贵宾楼经营的成功作了最好的脚注。

酒店弥漫着浓浓的中国古典风格:豪华典雅的客房里清一色花梨木明清式家具,陈设着古典字画;二楼的红墙咖啡厅里一堵朱红色宫墙是昔日皇城的缩影;三楼巧设一座室内花园,仿照圆明园的部分园林景观;走出紫金厅登临观景平台,紫禁城全貌尽收眼帘……

王福和认为,这些中国古典元素正是贵宾楼的个性和生命力所在。他要把贵宾楼的宫廷风格和怀古韵味做足,打造成客房的独特卖点,吸引海外高端客人。

与此同时,贵宾楼找到与海外接轨的捷径:酒店开业不久就加入了世界久负盛名的全球奢华酒店预定机构--“世界一流酒店组织”,1999年又成为世界小型豪华酒店组织在中国的成员,拿到国际酒店市场的“准入证”,同年荣获国际酒店联合会最高荣誉--五星钻石奖。

贵宾楼有限的客房决定了酒店发展的局限性,要打破这种格局就要确立更多的经济支柱。

2000年,王福和出任贵宾楼总经理时,选择了被酒店业普遍视为“鸡肋”的餐饮为突破点。他认为,“酒店餐饮不能依托住店客人,而是要借助饭店的名气和信誉,吸引中高档本地客源。”

与“客房追求国际化”不同,贵宾楼餐饮是扎根本土,目标锁定本地高端客人。在当时酒店“先做人气,还是先做财气”的争论中,王福和大胆提出“做塔尖,不做塔座”战略,推出 “做高精端市场”的鲜明市场定位。

为了做好“塔尖”,贵宾楼不断创新,推出“御福官府菜”,成立餐饮研发小组对“燕翅鲍”系列菜品研发,通过“御福坛老大”、“御福烧鲍鱼”等菜品,成功打出“御福品牌”,并注册商标进行相关的品牌保护。

高品质的菜品,留住了本土高端客人,达到了预期的客户定位,回头客达到90%。

以“御福官府菜”为招牌的餐饮收入,已经连续6年在7500万元以上,占酒店营业收入的60%。贵宾楼有600个餐位,这样算起来,平均每把餐椅年创收14.7万元,比国际上通行的衡量酒店餐饮经营火爆的9万元标准还高出近6万。

在提供五星级酒店的标准服务的同时,贵宾楼创新推出个性化的服务。

设置了“服务经理”,这是集商务秘书、管家、金钥匙等职能为一体的角色,他们为高端消费者提供超级服务,让客人感受到 “物有所值”。

与传统的让客人记住酒店的名字不同,酒店员工服务达标的标准是力求“让客人记住服务员的名字”。王福和认为,“客人能记住服务员的名字,是因为他得到了更出色的个性化、人性化服务。客人因满意的服务而感动,才能记住服务员的名字,才会记住饭店,心甘情愿地做‘回头客’。”

王福和主张服务员要讲究服务艺术,领会客人的肢体语言。酒店编写了《肢体语言汇编》,员工们通过不断观察,总结积累客人的肢体语言,预知客人对服务的需求,主动提供服务。

在王福和的执掌下,贵宾楼紧紧围绕自己的特点做“文章”,成功演绎出中国单体小规模酒店的精致、精彩和耐人寻味,成就了皇城根下精品酒店的创新之路。

 

地址 :北京西城百万庄大街24号 邮编 100037
电话 010—68996346 68326086
传真:010—68328338
网址: http://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hoy@chinatoda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