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警察的故事

文/孙 超

  天安门是北京的标志,共和国的心脏,每年有2000多万人来这里游览。负责维护天安门周边地区安全稳定的,是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门地区分局的400余名人民警察,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天安门警察。他们在天安门前,用行动书写了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汽车炸弹惊魂记

  2003年10月8日早晨,正值上班高峰,天安门前的长安街上车水马龙。

  突然,近百张传单在长安街机动车道上随风飞散,每张传单上都夹着一张面额百元的人民币。

  “有人抛撒传单闹事!”正在金水桥主桥南侧巡逻的民警徐晓明,立即跨过护栏,冲上长安街机动车道。他发现,百米之外一名交警已经跃上一辆白色小轿车的车顶,小轿车驮着交警发疯似地向西疾驰。   100米、80米、60米……为了避免战友受到伤害,及时制止、抓获闹事人员,徐晓明冒着随时可能被撞伤的危险,逆着车流跑上前。就在那辆小轿车距自己还有20多米时,他果断地将行驶在白色小轿车前的一辆蓝色桑塔纳轿车拦下。

  只听两声刺耳的巨响后,肇事车辆重重地撞上了蓝色桑塔纳的尾部,像泄了气的皮球,停了下来。

  徐晓明冲上前,拉开车门,与车顶跳下来的交警一起将肇事者制服。这起天安门地区极为罕见的闹剧,整个事件从发生到处置结束只用了不到10分钟。

  经检查,肇事车辆是一辆几经改装的别克小轿车。当天,车内载有汽油40公升、双响爆竹157支、鞭炮4000个、彩光弹50个,没撒出的传单580多张及人民币6万余元。

  警方查明,肇事人员是因与他人发生经济纠纷,儿子被对方绑架撕票后,精神上受到极大打击,心情郁闷得不到排遣,于是便进京闹事。

谈起当时的感受,徐晓明说:“挺万幸的!我当时不知道那辆车上装着炸药、汽油。现在想想,那就是一个自杀性汽车炸弹啊!但即使当时知道又怎么样?还是要冲上去,因为我们是人民警察!”        警花的大胆之举

  筑起天安门防线的不仅是英武雄健的男民警,还有很多英姿飒爽的女警花儿。常被大家戏称为“胆小鬼”纪立楠,竟然做出了一件让连男民警都非常钦佩的胆大之举。

  2004年12月的一天。纪立楠正在金水桥南侧执勤,忽然看见一个身着夹克的老人,夹着一个黑色手包,满脸心事地走来。等走近了,细心的小纪透过鼓鼓囊囊的手包缝隙,看见里面装着一个用红纸封口的透明玻璃瓶。瓶子里装的是什么?职业的敏感使她立刻走上前去。

  “大爷,您这是去哪儿啊?”小纪上前主动打招呼。老人先是一愣,打量着纪立楠,没说话。   “大爷,您的包儿挺沉吧,我帮您拎,行吗?”纪立楠笑着又追问了一句。老人还是不说话,但把包抱得更紧了。

  小纪从老人的动作中证实了自己的怀疑,于是又进一步靠近老人说:“大爷,我觉得您和我老爸长得特像。”也许这句话感染了老人,他呆呆地看着纪立楠,流下了眼泪,“唉,姑娘,和你说实话吧,我不想活了,想在天安门寻死。我这包里装的是炸药!”

  听到这话,纪立楠心里不由地一紧,暗暗地叮嘱自己:一定要沉着镇静!

  为防止老人失去理智后引燃炸药,这个平时胆小的姑娘,走上前去亲热地挽起了大爷的手臂,装作若无其事地和老人聊天:“大爷,多大的事儿啊,您就想不开啦?”她一边和大爷说话,一边很自然地搀扶着老人离开了金水桥。 纪立楠的一番劝说感动了老人,“闺女啊,我就是家里有点事儿想不开。这次来北京,本来打算不炸死也吃耗子药死在天安门。可看你就像亲闺女一样对我这么好,冲你,我不死了!”说着,主动交出了那包带有完整装置的炸药。一场可能发生在天安门前的险情,被悄然化解了。

天下无贼

  2005年7月10日上午,故宫派出所打扒队民警正在太和殿附近便衣巡逻。突然,队员们在人群中发现了贼影:那是两个少数民族打扮、背着双肩背包的中年妇女,其中一名穿着深色衣服。太和殿下,大家都去凑近参观,但这两个人却站在人群的外围,盯着游客的背包。   民警张硕与杜芳锡的目光紧紧跟着贼影,而“深色衣服”也在寻找下手对象。

  旅游团一直走到坤宁宫,女贼把下手对象转移到一位老年男子身上,另一名妇女充当掩护。只见“深色衣服”用自己的左手将男子手机套扣子打开,然后挤了一下他,在他向左侧身的一瞬间,“深色衣服”右手就势将手机偷出。

  就在她还没来得及撒手的时候,民警杜芳锡一把抓住了那只贼手。同时去抓贼手的还有另一只手,他不是打扒队员,而是该旅游团的成员、日本的一名老刑警。没想到,中国警察还是快了一步,二人相视一笑。 经讯问,这两名女贼来自邻近的某国。民警在其暂住地搜查,起获了两万多元人民币,及港币、韩币、英镑,数码相机、手机、录像机等,核实了7起案子。

  “无论是哪条道上的贼,只要在天安门地区出现就绝不能让他们得逞!”“天下无贼”是天安门地区分局打扒队员们的最终追求。

克星“老韩”

  49岁的老韩叫韩华宁,在天安门地区分局故宫派出所干了20多年,警务技能堪称一绝,大家都说他是犯罪分子的“克星”。

  故宫派出所接到群众报案,有人在故宫御花园内,以捡钱包当诱饵实施诈骗(俗称碰瓷),最多一次诈骗游客9200多元人民币。老韩接到情况报告,调集力量分班到御花园附近“蹲坑”。

  几天后的一个上午,在他们的视线里出现了行为可疑的三人,一胖一瘦两名男子和一名中年妇女。老韩立即派人跟踪监视。

  走了一圈,三人在乾清宫瞄准了猎取“对象”。于是,几个骗子一唱一和演起戏来。胖男子和那个中年妇女上前与一位外地女游客搭话,瘦男子则蹲下身,从右裤兜里掏出一个钱包,装作刚从地上拣来的样子,凑到游客跟前问:“这钱包是你们掉的吗?”

  游客说:“不是。”

  胖子说:“不知道是谁掉的?”说着,当着女游客的面打开钱包。

  女游客不认识钱包里的钱到底是哪国钱,更不知道这是骗子设的“套”,被他们几个人“忽悠”得动了心,她心里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这样吧,你们三人的,我都买下来吧。”尽管自己也没带那么多现金,但是她有值钱的首饰。掏出身上所有的人民币,又摘下戴在腕上的金手镯,终于,女游客如愿换下了那沓“比人民币还值钱”的外国钱。

  这伙人被一旁蹲守的老韩和民警抓了个现行。经审查,他们是专门诈骗游客的犯罪团伙,已经在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北海、景山等游客集中的公园作案几十起。通过深挖,一共抓获了14名涉嫌诈骗的犯罪团伙成员,消除了在北京公园诈骗游客的一害。

深夜救助走失儿童

  “你们是人民的好警察,有你们在,我们在北京感到很安全、很温暖”,这是安徽阜阳来京旅游的赵杰、冷清在见到走失的侄子以后对民警说的话。

  2007年8月20日晚,副队长孙志华和民警李海东在金水桥地区巡逻时,发现一名小男孩手里拿着地图在西红墙处来回徘徊。孙志华和李海东立即上前询问,得知小男孩名叫赵量珠,14岁,安徽省阜阳市人,是和姑姑婶婶来北京旅游的,今天在天安门广场游玩以后就去了王府井大街,没想到和家人走散了,他按着记忆又来到了天安门附近寻找,但始终也没有见到自己的家人。得知情况后,孙志华副队长和民警李海东立即带孩子在辖区内进行寻找,并给给他买来水和食物。他们询问赵量珠家人的联系方式,结果,姑姑、婶婶的电话号码说不上来,家里恰巧也没有人接听电话,辖区内也没有找到赵量珠的亲人。“是不是小男孩的亲人还在王府井找呢?”,孙志华副队长和民警李海东分别联系了周边辖区的几个派出所,咨询是否接到寻找走失的报案情况。但是几经查询以后,均没有消息,孙志华将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这几家单位请他们继续帮助查找。

  同时,在他们的耐心启发下,赵量珠终于记起了自己所住宾馆的名字--清华园宾馆。孙志华立即拨通了宾馆电话,找到值班经理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请他们帮忙仔细查找。20多分钟后,孙志华终于接到了赵量珠亲人打来的电话……

  找到了!民警的心终于踏实了,赵量珠的脸上也露出了高兴的笑容,在警车内,赵量珠沉沉的睡了。

  直至23时55分,赵量珠的亲人来到了金水桥。临走时,赵量珠执意要与警察叔叔留张合影,他说,走到哪里都会记住天安门的警察叔叔,让自己感到温暖和平安。


 

地址 :北京西城百万庄大街24号 邮编 100037
电话 010—68996346 68326086
传真:010—68328338
网址: http://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hoy@chinatoda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