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业出口直面国际标准大考
文/李亚红
“公司夏茶出口量锐减,我很着急”,经营了7年茶叶的程春仙,目前正在接受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的培训。学习内容包括如何提高茶叶质量,降低农药残留。自今年4月欧盟进一步提高茶叶进口检测标准以来,程春仙经营的老徽州茶庄的茶叶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一箱茶叶是怎样出关的
老徽州茶庄今年有一批铁观音茶叶被禁止出口,负责检测的浙江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认为这批茶叶农药残留超标。与程春仙一样,茶叶出口企业普遍感到,近年来国内的监管越来越严了。2006年,占中国茶叶出口量六成的浙江省共查出不合格出口茶叶25批,1202吨。
2006年,中国取消茶叶出口配额制度,同时加大了检测力度。根据中国茶叶出口的相关规定,茶叶必须首先经过国内权威机构对品质、重量、包装和卫生洁净度等项目的检验。
“通过检测才能获得出口许可,这只是第一步。”程春仙说,取得出口资格的企业再向客户提供货物茶叶小样,由客户进行全面检测,达标后才可以进一步签订正式合同。根据4月份欧盟茶叶委员会的最新规定,程春仙的每一批茶叶要出口到欧盟,还必须通过227项农药残留物检测。
程春仙接受培训的课程除了针对欧盟市场的《出口欧盟茶叶质量与安全管理规定》外,还有《应对日本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手册》。
2006年5月,日本的《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实施。程春仙说,这一制度对包括茶叶在内的农产品农药残留进行了严格限制。其中规定,对进口茶叶进行276项农药残留检测。而且用“全茶溶剂检测法”代替“茶汤检测法”。北京茶叶质检站站长诸思燕说,两种检测方法所得数据相差巨大。
在严格的检测下,中国出口农产品农残超标率大大降低。中国国家进出口食品安全局统计,2004年到2007年上半年,中国对欧盟出口食品的合格率连续高于99.8%。日本厚生劳动省对2006年度进口中国食品进行了抽检率最高的检测,结果证明合格率也最高,达到99.42%,不仅高于平均合格率,而且高于美国和欧洲。
但是“在如此严格的检测面前,中国的一些中小茶企出口业务也屡屡受挫。”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副秘书长孙宇说,我国出口欧日的市场正处于徘徊状态。
国际社会严格的进口标准,是推动中国茶叶提高品质的外在动力。孙宇说,“我们已经重新制定了茶叶出口标准,将对包括生产程序、农药残留在内的200多项指标进行评测。正报请国家批准。”
有机茶的机遇
逐步提高的“绿色壁垒”送给了有机茶一次扩大市场的极佳时机。让许多茶企苦恼的农药残留限量规定却让俞学文乐在心头。正是这些年俞学文的有机茶业务节节攀高。
有机茶是通过中国农业质量认证中心的认证,在无任何污染的产地,按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和方法生产出鲜叶原料,并在加工、包装、贮运过程中都不受任何化学物污染的茶叶。合格的有机茶不存在农药残留超标问题。
俞学文是北京更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他自1995年来北京开第一家有机茶庄,现在已发展成拥有71家连锁店,年营业额1.5亿元的企业。
“刚创业时国内有机茶市场几乎是空白的。”俞学文说,要让消费者改变饮茶习惯,认可有机茶是个很困难的过程。这个刚开始到北京老字号茶庄推销有机茶屡次碰壁的小伙子现在在中国茶叶界已颇有名气。
2000年7月1日欧盟实施严格的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后。日本、美国等也群起仿效。“在国际社会日益严格的技术指标面前,公司的营业额成倍增长。”俞学文说,国际上的高标准使国内外消费者健康意识提高,这对我们是有利的。
从有机茶的供需趋势看,市场对有机茶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有机茶肯定是该产业的发展方向”。孙宇说,目前中国通过有机茶认证的生产企业已有300多家,茶园面积超过12万亩,年产量3000吨。出口欧盟市场量最多的湖南省茶业公司,去年有机茶销量增长迅速达651万美元。
更香茶叶公司拥有中国最大的有机茶园,年产有机茶200多吨,50%销往日本、欧盟及韩国等地。有机茶突破国外技术壁垒方面尝到了甜头,“而且每年的出口量都在以20%的速度增长。”俞学文踌躇满志地说。
新规则面前,质量难于保证的小公司将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而积极适应新标准的企业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孙宇建议“企业抓住这个机会”。
“从土地到茶杯”的全程监管
有机茶市场看好,但生产标准也非常严格。俞学文有时感到压力也很大。
俞学文的压力来自中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热切关注。7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草案)》。中国计划建立严密的食品监管网络,对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各环节配备检查员、监督员,确保食品安全。
“我们已经根据欧日农残限量标准列出了禁用农药目录,并要求企业在茶叶种植过程中减少农药的使用。“孙宇说,茶农可以种植茶园遮荫树、合理密植,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减轻病虫害的危害程度。
近来,俞学文常往返于北京和茶园浙江武义之间。他正投资150万元加强茶叶基地的土壤监控和环境监控建设。他清醒地认识到,农残问题往往由于工业污染物进入水和土壤造成。“没准一朵含什么元素的云彩飘到茶园上空,遇冷降到茶树上,茶叶就麻烦了”。
“国际社会严格的检测标准使中国茶企感到提高产业化程度势在必行。”孙宇说,要提升茶业的产业化水平,建立起“从土地到茶杯”的全程监管程序。
程春仙打算模仿更香公司的“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形式。更香公司买2万多亩地建立基地。基地的主要功能是负责科研开发,摸索出不同口味茶叶的标准。公司将规模庞大的基地分割成小块茶园承包给茶农,让他们按照统一的标准合理选药,最后再统一收购。孙宇认为,这种模式可以将分散的茶农有效组织起来,实现标准化生产,要大力推广。
目前,发达国家公众对健康和食品安全的忧虑推动政府实行更加严格的安全标准。程春仙说,欧、日等国的监管机构注重食品安全为本国消费者利益着想是正常的举动。“但食品安全的高技术性确也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的自由控制空间”。
“说实话,不管怎样,必须去应对,我不愿放弃巨大的欧盟市场。”程春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