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岁的晋城
文/张晓果 刘诗楠
山西省东南部的晋城市,是传说中女娲补天之处。传说古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架时,把天捅了一个大窟窿,从天而降的大洪水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为拯救人类,女娲选用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我们虽然很熟悉这个神话故事,但却是第一次来到这个故事的发生地。
沿着高速公路,大约一个小时到达晋城。城里大树参天,听市长说,晋城借鉴了新加坡城市绿化的经验,种植大树,扩大绿化面积,致力于将晋城建设成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年轻城市蓄势待发
大多数中国城市都有着几百年上千年的历史,晋城只有20岁。相比而言,它是一个年轻的城市。2006年,晋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1013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39元。其中,依靠旅游发展起来的皇城村,村民人均收入为3万元,是全国农民人均收入的10倍。
这里资源丰富,地下一半以上都是优质煤矿;无烟煤探明储量和煤气层储量均占全国1/4;劳动力也相对低廉;境内遍布高速公路。
与中国众多不发达地区一样,这里缺少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当地政府对外来投资非常渴望,并提供了诸多优惠条件。外商投资办厂单位所需原材料及煤、水、电、交通、运输、通讯等,政府帮助实行优先安排;在出口、贷款等方面提供优惠;对引进资金和高新技术给予奖励。除此之外,政府还成立了“外商投资服务中心”,替代客商到各部门办理投资企业(项目)的审批。同时,公开项目审批、办事程序、收费标准等,按规定时间完成审批工作。为了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政府专门成立了“外商投诉服务中心”,为外商投资企业排忧解难。在接受采访时,市长还对晋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我们现阶段着力培育的优势产业有无烟煤、煤化工、电力、中高档铸造、高新技术、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力争把晋城建设成为全球最大的以煤为原料的高浓度氮肥基地,全国重要的无烟煤基地、煤化工基地、煤层气基地、火电基地和中高档铸件基地,以及全国有影响的电子产业基地。”
目前,已经有一些企业在这块好客的土地上掘到了第一桶金。晋城天泽化工公司在以煤为原料的氮肥制造业中利润居全国第一。盛固精工(山西)有限公司的产品已经打入国际市场,是它们促进了这个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与这个年轻的城市一起,晋城人民寻求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多种发展模式造就中国富裕农村
采访的第二天,我们从晋城前往阳城县,汽车飞驰的速度让我们很难感受到古人所谓“上党从来天下脊”、“阳城白道细如丝”的艰险。从北留镇下高速,山谷迎面而来,顺樊河而上,眼前突兀冒出高墙、敌楼和绵延的城堞。这依山势而上升的古城,内城筑于明末,外城造于清初,总计有10万平方米。城内官宅民居错落有致,其间御书楼、点翰堂,雕梁画栋,铭刻着昔日繁华,内城的百尺河山楼、藏兵洞,记载着明末乱象……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这个康熙皇帝曾御笔题字的“午亭山村”,是辅佐康熙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代名相陈廷敬的府邸。
村外远远地望见一排排两、三层的现代式小洋房,错落有致,周围绿树成荫。不远处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奶奶正在抱着一个大胖小子靠在门口晒太阳,深深的皱纹中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看到这些,一起随行的外籍记者们显得很兴奋。在老奶奶热情邀请下,我们参观了她家。这是座三层别墅,外观漂亮,里面牛皮沙发,精显背投电视……摆放得整洁精致。她说每年都会有很多外国人来这里参观或游玩,这里的每户都是家庭旅馆,能同时招待不下10位客人。老奶奶还告诉我们,村里上了60岁的老人都能拿到养老金,村民生病住院也不用花钱。小孩子上幼儿园是免费的,村里还规定,以后小孩上学,从小学到大学甚至研究生,学费全由村里承担。
在来的路上,导游就和我们说起改革开放之初,这里还处于困苦的生活状态:在山中700多人,甚至没人能读懂门前廊柱上挂着的楹联,许多匾额成了水缸的盖板。全村连一、两亩大的田地也不多,最小的才一米宽。1984年,村里每人一年能分到6斤小麦,剩下全是粗粮,还吃不饱。20多年来皇城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了。
起初,皇城人利用当地丰富的无烟化工煤资源发展起煤炭产业,进行了一定的积累。到目前为止,全村形成年产百吨原煤的生产能力,仅此一项一年就可以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创造利税1.5个亿。全村人均纯收入从上世纪80年代不足800元增至10500元,为晋城市首富。村民至今无人出山打工,都在本村就业,并吸纳了外地劳力3300多人。一个仅700多口人的小山村,已变成一座4500多人的小城镇。
煤炭蛋糕越做越大,资源却越挖越少。人们担心皇城村即使坐在煤海上,也有挖光的一天。从一些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缺乏后劲的例子中吸取了教训后,皇城村把目光投向了皇城相府,富有战略眼光的皇城村人将全村人迁出城堡,让相府重新成为相府。随后投资1亿多元的搬迁修复工程就此铺开,从居民小区的美化到村外山野的绿化,从五星级的相府宾馆到遍布全村准备接待游人的水冲式感应洗手间,全都紧张有序地完成。皇城相府景区也随着知名度的日益提高而成为全市惟一的国家4A级景区。全村人民齐心协力服务于相府旅游业,这里每日清晨都会举行开城仪式,康熙皇帝、陈廷敬及宫女侍卫等均由村民扮演,配上音乐,气势十分宏伟。昔日山村中的宰相府已成为年接待中外游客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0多万元的新兴产业。
从不可再生的煤炭开采到流传后世的宰相府,皇城村人不仅改善了积累财富的方式,而且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上也有了质的飞跃。
开掘有限的煤炭资源和无限的历史资源使得皇城村有了钱也有了名,但是皇城村人依旧不满足于现状,他们放眼未来。经过多年的奋斗,皇城村人开始向高新技术产业进军。2003年,皇城相府集团成功并购山西爱德制药80%的股份,同时建立起自己的营销网络,使其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并与首都医科大学合作成立了药物研究所,开始向高新技术产业进军,已开发出3种3类A级新药。该药厂被山西省列为全省医药行业三年发展规划的重点企业。
现在,皇城村是全市农民生活质量最高的村。全村235户,60%的农家有小汽车和电脑。 2004年,在由农民日报、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十家新闻媒体和农业部有关部门共同组织的评选中,皇城村成为山西省第一个也是迄今惟一的一个“中国十佳小康村”。
名企进驻经济技术开发区
下午,我们一行人又驱车赶往位于晋城市区东部的晋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据介绍,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8月,规划总面积4平方公里,距市中心仅2公里,距市政府大楼2.5公里,距市商业集中区仅4公里。这里紧邻市文化区,附近有广播电视职工大学、综合中专、艺术学校和市技术学校等大中专院校,为开发区建设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人才。
开发区内,宽阔的道路两旁,一座座的工厂排列整齐。据当地领导说,这以前还是一片沟壑荒地,在短时间内就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气、通讯、通热……特别是在供水供电方面,都是就地取材,区内建成两座水厂、两座电厂,成本低廉。
开发区建成以来,招商引资项目不断增多,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2005年,世界500强企业的台湾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先生经过细心考察,决定投资5亿美元在开发区建设富士康晋城科技工业园。如今,园区首期工程已经建设完毕并投入生产。我们发现,这里的员工比较年轻,人人都在专心致志地工作着。员工们表示,如此投入工作是因为他们对公司、对自身的发展,都很有信心。随行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工业园区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实现营收100亿元,新增就业人口3万人。目前开发区已经形成以高科技光电制造产业、机械铸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为主的格局,在壮大新兴产业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市前列。
随着开发区的不断发展,开发区的决策者们在如何管理的问题上也花了不少心思。在开发区内,土地、公安、工商、税务、规划、质监及海关等办事机构一应俱全,投资商们在区内即可办妥从投资立项到注册登记的全部手续。在服务上,区内建成了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在企业注册登记、项目审批、土地出让、规划建设、劳动用工等方面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近几年来,社会上一些会计、法律、人才服务等机构也看到了开发区内的商机,纷纷进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