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现代化中心城市
从北京到鄂尔多斯,走八达岭高速、到河北宣化路口选张家口方向一直向西,经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到包头东转而向南,全程大约800公里,路相当好走。
在鄂尔多斯采访期间,当地政府公布了一项令人吃惊的数据:2000年,鄂尔多斯城镇化率是43.5%,到了2006年底,这项数据已达到57.4%。这样的高速城市化,恐怕国内的地级城市,难有出其右者。
事实上,行走在鄂尔多斯的街头,其充满活力的气氛几乎随处可见:从北部的树林召新区到南部的霍洛新区,从西部的棋盘井工业园区到东部的大路新区,从东胜的铁西新区,经康巴什新区,再到伊旗的阿镇新区,到处都能看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鄂尔多斯市2001年撤盟建市后,中心城区仅限于东胜老城区,面积不过20平方公里,人口不到20万人”,鄂尔多斯市建委的林强副主任介绍说:“与‘金三角’的呼和浩特、包头相比,规模小、档次低、服务功能差、承载能力弱,很难适应大企业、大项目、能源重化工基地发展的需求,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经营城市的理念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随着鄂尔多斯提出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发展战略,城市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小城镇,大工业’的矛盾。”
据介绍,2001年撤盟设市后,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伴随着市区人口的急剧膨胀,拉大城市框架、补足城市欠缺、推动城市崛起势在必行。为此,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拉大、补欠、崛起”的城市化思路,规划了以“一市两区、三个组团”为城市核心区,辐射具备产业支撑和发展潜力的重点城镇的城镇化发展布局。
东胜区虽是鄂尔多斯的老城区,但人们对这个旧城的第一印象并不是“旧”,而是一个“绿”字。一座座高楼大厦在苍松翠柏中环抱,一辆辆轿车在杨柳路中穿梭。东胜的沟沟洼洼、坡坡坎坎充满了绿色。
几年来,东胜区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近35亿元,重点实施了以加快水、暖、气、电等项目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打通主次干道、改造小街小巷为主的城市交通畅通工程;以提高城市品位、树立城市形象为切入点的景观亮化美化工程。不断改善的城市形象,迅速吸引了八方客商来东胜投资兴业,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使得东胜的区域价值得以迅速发展与整体提升,2006年9月,东胜区荣登中国县域经济百强,位次由上一年的56位一举跃升至第25位,成为自治区惟一进入百强的旗县区。
从东胜,走宽阔的天骄南路,一直往南,行程半个小时,就到了康巴什新区。
3年前,康巴什还是一片沉睡千年的荒原,3年后的今天,作为鄂尔多斯市未来的政治、文化、金融、科研教育中心和技术产业基地,康巴什新区正在翻开其发展的崭新一页。
今年春天,四川省省长蒋巨峰来鄂尔多斯考察,当在康巴什新区了解到14亿元的地下管网已全部建成时,他对陪同考察的鄂尔多斯市委书记云峰说:“你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好多人都是往地上做,不往地下做。”
云峰回答:“我没啥要求,就是为了不挨后人骂。”
鄂尔多斯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苏建荣说:“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一直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
站在去年刚刚落成的党政办公大楼6层朝南的落地窗望去,一座现代化的太阳城轮廓展现在眼前。鄂尔多斯人把煤也叫做“太阳石”。围绕着这座太阳城中心的是歌剧院、图书馆、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等七大文化建筑,成吉思汗国际文化广场上的四大群雕。在它附近,就是华泰现代汽车公司的首期年产5万辆轿车的生产线及销售总部,二期年产50万辆新型轿车发动机和25万辆轿车整车项目已于2006年8月开工。距此15公里的地方,是即将通航的鄂尔多斯机场。
放眼远眺,整个新区背靠青春山,濒临乌兰木伦河,天然的绿色屏障依次排开,再学术一点,可考证出当地稳定的地质结构、开阔平坦的地貌地形、强有力的水源保障,加上处于立体交通枢纽的位置,可见其地理条件十分优越,极具开发潜力。
从康巴什新区到伊金霍洛旗,只有几分钟的车程。
到过伊金霍洛旗的人,都会留下这样的印象:绿色、整洁、文明。扑面而来的绿色,宽阔整洁的街道,独具特色的建筑,功能齐备的小区……
作为鄂尔多斯“一市三区”城市发展战略部署之一的阿腾席热镇,就坐落在伊金霍洛旗境内。据介绍,作为与康巴什新区的对接点,阿镇的建设以“拆旧建新、包装整容、拉大对接”为总体思路,实施“新城再造计划”。目前,阿腾席热镇旧城区市政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一批充满现代文明气息的住宅小区、办公场所、学校、酒店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最终,阿腾席热镇将形成“两山、两河、两湖、三条围合绿带、一条景观大道、一个城镇主轴”的整体外围景观。
目前,连接三区的基础设施,东胜新区18平方公里和康巴什新区32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已经吸引了一批大企业生活基地和办公场所入住新区,初步扭转了大企业在黄河以南上项目、黄河以北建设生活基地的尴尬局面。
鄂尔多斯的城市规划还包括棋盘井、蒙西、树林召、大路、乌兰木伦、纳林河、上海庙、乌审召八大工业基地,培育以煤、天然气为原料的四大化工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吸引项目向工业基地(园区)积聚,人口向工业重镇集聚,形成“建一个园区、兴一批产业、拓一个城镇、活一方经济”的局面。
薛家湾地区在准煤开发之初只是一个不足千人的山村,现在的城市人口已超过9万人;乌兰木伦镇在神华集团开发之初为3700多人,现已达到3.8万人;棋盘井镇2000年为1.5万人,现已近7万人。
高速发展的城镇化水平,也为农牧区劳动力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集中提供了巨大的就业空间和服务容量,为实现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鄂尔多斯市实际从事农牧业的人口有50万人,按照城镇化的建设目标,到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72%,可吸纳农牧民22万人。
鄂尔多斯市市长杜梓在2006年底召开的二届二次全委会上提出,要全面加快城市化进程,主动融入“呼包鄂”城市群,着力建设“服务自治区、连接晋陕宁”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
10年后,若美国人巴巴拉·费里兹再次来到鄂尔多斯,看到这样一座现代之城,她会是一副怎样惊奇的神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