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世界可能聚焦鄂尔多斯”

--访鄂尔多斯市委书记云峰

文/韩莉

云峰简历:男,蒙古族,1952年6月出生,内蒙古托克托县人,经济学硕士。1995年7月起,历任包头市副市长、市委常委;1999年12月,任伊克昭盟副书记、盟长;2001年9月起,历任鄂尔多斯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现任鄂尔多斯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

此次鄂尔多斯之行,笔者一住就是28天。回到北京,柳絮纷飞,“五一”黄金节已悄然临近。

这是一次充满激情的西部之旅。鄂尔多斯人敢试、敢闯、敢冒、能快就不要慢的勇气和精神,让我深深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神奇与活力。 早在1993年底,当国内酝酿要发展一批大型企业集团时,鄂尔多斯羊绒、伊克昭煤炭、伊克昭化工等三大企业集团已在鄂尔多斯高原组建两年了。

如今的鄂尔多斯集团,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山羊绒加工企业,生产能力由当初年产30万件上升到120万件,将“世界羊绒制品之最”的桂冠从大不列颠的英伦三岛移到中国的鄂尔多斯,创造了当代羊绒工业史上的奇迹。

随后,鄂尔多斯羊绒、伊煤(伊克昭煤炭集团)、伊化(伊克朝化工集团)、亿利先后上市,组成鄂尔多斯板块,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独特的一道工业风景线。

“十五”期间,鄂尔多斯一鼓作气,又拿到十几个中国乃至世界第一:

神华煤液化项目规模世界第一;

棋盘井工业园区煤电联产循环经济项目规模世界第一;

年产100万吨二甲醚项目产量居中国第一;

中国首个突破亿吨的产煤地级市;

世界上最早探索多种方式实施沙产业治沙的地区;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5年全区第一;

工业效益综合指数全区第一;

……

2006年,鄂尔多斯市再次赢得了“十一五”的经典起步:地区生产总值达800亿元,人均GDP6600美元;8个旗区年财政收入全部过亿,其中东胜区、准格尔旗分别位居自治区第一、第二。

然而,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鄂尔多斯基本上一直在拖内蒙古自治区的“后腿”。48%是沙漠,29%是荒漠草原,19%是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沟壑,风多沙大,干旱少雨;8个旗区中,5个是国家级贫困旗县,3个是自治区级贫困旗县。

是什么让鄂尔多斯一飞冲天?又是什么造就并支撑了鄂尔多斯经济奇迹?通过对鄂尔多斯市委书记云峰的一席访谈,相信你或多或少可以窥得一些鄂尔多斯的成功秘诀。

“我们看重的指标是:效益、质量、结构”

问:近几年鄂尔多斯发展速度惊人,2006年人均GDP达到了6600美元,这一数据已经接近沿海发达地区。但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鄂尔多斯的发展主要靠的是自然资源优势,靠的是煤炭和天然气,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云峰:我不否认我们的发展与自然资源优势有关。但真正了解鄂尔多斯的人都知道,自然资源优势仅仅是一个方面。全国像鄂尔多斯这样资源富集的地方有很多,由于发展理念、发展思路、战略思想的不同,有的地方发展得很好,有的地方还有待发展,这就说明自然资源优势并不能决定一个城市发展的好坏与快慢。

问:那么您认为决定城市发展好坏与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云峰: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如何把我们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社会资源优势。我们看重的指标是:质量、效益、结构,这才是衡量城市价值的重要标准。 中国社会科学院刚刚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鄂尔多斯的综合竞争力排名47位,其中增长竞争力排名第1位,效益、质量、结构竞争力分别排名第8位、第31位、第39位,这份研究给鄂尔多斯的全面发展作了一个客观评价。另外,这份报告还对近年来一些城市提升竞争力的做法进行了经验提炼,并精选了11个最佳案例,其中对鄂尔多斯的评价是:立足先天优势,创造后天优势。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我们所做的事,就是如何创造后天优势,给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给市民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

“我们把握了三个‘时’”

问:从鄂尔多斯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来看,很多决策都是先行一步,像2000年提出的“六大调整”和2001年提出的“六个高”,分别为鄂尔多斯的生态、畜牧业以及工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您当时是立足怎样的实际提出这“六大调整”和“六个高”的?

云峰:首先,要尊重客观规律,立足当地实际。“两个48%”的自然条件,“十年九旱”的自然规律,决定了鄂尔多斯农牧业发展的条件先天不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00年,鄂尔多斯市提出了建设“绿色大市、畜牧业强市”的发展思路,对农牧业生产区域布局、种养结构、养殖方式、人口布局、产业化发展、资金使用方式进行“六大调整”,坚持不懈地推进禁牧休牧和舍饲养殖,坚持不懈地推进人口转移,减少农牧民、致富农牧民,通过主体的主动退出求得客体自我平衡、自我修复,做到人退沙也退。而“六个高”,是针对工业发展中存在的“总量小、产业链短、产业层次低、增长粗放、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在2001年提出了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和高度节能环保“六个高”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其次,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革开放最能证明人的主观能动性。记忆中的鄂尔多斯,曾是一片贫瘠的土地,为什么同样是这片土地,同样还是这些人,现在地还少了,人还多了,怎么就可以奔小康了?关键是这些年人们的思想不同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了,人们的创造力、创新力得到了很好的激发。 第三,要善于把握时机。提出“六大调整”的时候,正是鄂尔多斯生态环境破坏最为恶劣的时候,植被只有30%。如果当时水草丰富,禁牧、休牧能推行得下去吗?当时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牧区牧民,都认为必须采取措施了。这就是“时”。提出“六个高”时,鄂尔多斯有1300多家小煤矿,产量只有2679万吨煤。当时的煤价是卖六送四,基本不赚钱,许多小煤矿的经营都维持不下去了,这个时候我们关闭了1000多座小煤矿,取而代之的是一批单井产能、装备技术、全员工效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矿井,等到国家宏观调控能源紧张起来了,我们的煤炭整合已经完成,年产量由2000年的2679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1.5亿吨,鄂尔多斯成为全国首个亿吨级现代化煤炭生产基地。这也是“时”。西部大开发后,许多人认为西部的人才缺乏,可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这个时机又能促进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的提升、生产效率的提高,我把它看成是治理整顿、又一次提升飞跃的契机,所以我们有了世界上第一条煤直接液化生产线、国内第一条煤间接液化生产线、百万吨天然气甲醇生产线、世界第一的煤炭综采项目、大型电力基地等一批批重、特、大项目上马,实现了煤产业链条的尽量延伸。这还是“时”。回头看看,这几年间,我们把握了这三个“时”。

“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

问:从1999年底出任伊克昭盟长,之后担任鄂尔多斯市长,再到现在的市委书记,您在鄂尔多斯的领导岗位上已是第九个年头了,能不能梳理一下这些年鄂尔多斯的总体发展思路?

云峰:我们对鄂尔多斯发展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近年来,我们先后召开过11次全委会,分别就工业化、城市化和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第三产业,制定“十一五”规划等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和部署。除了刚才提到的“六大调整”和“六个高”以外,为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抢抓煤电油运紧张的机遇,我们提出发展“大煤炭、大煤电、大化工、大循环”产业,新型能源重化工基地初具规模;针对城市化严重滞后并制约城镇经济发展的问题,提出“拉大、补欠、崛起”的城市化思路,加快“一市两区、三个组团”城市核心区建设;针对基础设施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提出“三化互动水支撑、基础设施要先行”的建设思路;针对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大文化、大旅游、大运输”,加快发展第三产业。2005年,在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我们确立了集中发展战略,要求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向有空间、有优势、有效益、有潜力的地区、产业和项目上,集中发展,集约发展,集成发展,形成集聚效应、集群效应。现在我们提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共创财富,共享成果,共建和谐;建设更具实力、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文明和谐的现代化鄂尔多斯;建设服务内蒙古、连接晋陕宁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问:从“六大调整”和“六个高”,到“集中发展”,再到现在的“三共”和“三力”,您觉得动力来自哪里?

云峰:鄂尔多斯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最重要的还是解放思想。这些年,我们紧跟时代步伐,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抢抓发展机遇,对看准的事不争论,在实践中统一思想,在发展中凝聚人心,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思想和体制障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践证明,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只有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才能赢得加快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问:您曾说过“改革与发展是场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一定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阻力吧?

云峰:我们当地人有句俗话:“出头的椽子先烂”。我们在“十五”时期的许多新举措和新思路,都是在探索中、在争论中、在一部分人的不理解甚至反对声中推进的。回顾走过的历程,可以说,是一条很不平坦的道路。但我们无怨无悔!因为我们太热爱这片土地了!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给了我们博大的胸怀,我们相信这片土地能够创造更大辉煌。我们的改革最终也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时间的检验和人民群众的检验。

问:您心目中理想的鄂尔多斯城市形象应该是怎样的?

云峰:我曾经说过:“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上海,二十一世纪世界的目光也许将聚焦鄂尔多斯。”现在我还是这样认为:“2020年,世界可能聚焦鄂尔多斯。”人要有一个梦想,城市也是这样。一定要走在人前头!鄂尔多斯过去落后了多少年,那种不走在人前的感觉太痛苦了!勾画半天,可能是理想主义者,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从迈进鄂尔多斯那天起,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走的,我们还要继续走下去,直到目标实现!

 

Dirección : 24, calle Baiwanzhuang, Beijing, 100037, China
Fax : 86-10-68328338
Sitio Web : http://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hoy@chinatoday.com.cn
Todos los derechos reservados: China h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