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晚年口述: 这个世界会好吗

文/王南

1918年深秋,梁济先生要出门,遇到儿子梁漱溟,此时,梁漱溟已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印度哲学概论”、“儒学哲学”课程的老师。二人谈起关于欧战的一则新闻。“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济问道。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能好就好!……”说罢梁济就离开了家。

三天之后,梁济投净业湖自尽。在他的绝笔《敬告世人书》中,梁济写道:在中国历史上,每个王朝的灭亡总有人为之殉生,惟独清亡却无一人以殉。这是道德水准下降的表现,非常不好。既然那些有责任殉清的王公大臣都不肯死,我愿意替他们做这件事。 

也许是秉承了父亲的气质,从那张特有的黑白照上即能看出,在梁漱溟起伏跌宕的一生中,这位“中国最后的儒家”,一直敢于并甘于承当。

1980年8月,《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的作者、美国人艾恺来华专访梁漱溟,长谈十余次并做了录音,最终成书为《这个世界会好吗》。在这本书里,梁漱溟回顾了自己87年的生命历程,评点了中国现代史上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思想人物,如陈独秀、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等,未作任何修饰及增删,首次全文公开发表。

艾恺在哈佛读书时,即对梁漱溟产生兴趣,以他作为博士论文的主题,碍于当时中美政治局势,他始终无法前往中国。1973年初,他第一次有机会前往中国。当时,一个美国人能来中国,乃是极不寻常的特例。他向中方提出的第一个请求,便是希望与梁漱溟见面,但由于正值文革,时机敏感,并未如愿以偿,只能抱憾返美。

1979年,艾恺的梁漱溟研究《最后的儒家》出版成书,中国的政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与夫人蜗居在狭小房间的梁漱溟,被政协安置到有部长楼之称的22号楼,与文化名流如丁玲等对门而居。有了舒适的房舍,梁漱溟认为比较适宜见客。

1980年艾恺到北京第一天,马上到梁家正式拜见,相约开始了这次深具意义的长谈。在对谈中,艾恺透过梁漱溟理解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一种特质。那时他相当不解,一个人如何可以既是佛家又是儒家?既认同马列思想又赞许基督教?后来终于想通了,这种可以融合多种相互矛盾的思想,正是典型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特质。   艾恺发现,中国文化本就是一个融合许多看似不相容的思想于一体,却又喜欢分门别类的文化。大部分的中国知识分子都是融合各类思想于一身。比如程朱陆王,同为新儒家,虽然讲义理心性,歧异很大,但他们的思想中都含有许多佛家的成分。晚清的知识分子,如梁启超、章太炎,固然在政治立场与今古文经学上分踞两极,但同样都将佛家、西方思想及儒家融入他们个人的学思中。各种不同的思想成分,可以共存在一个人的思想里,运行不悖。   在艾恺看来:“就算再过100年,梁先生仍会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单单是因为他独特的思想,而是因为他表里如一的人格。与许多20世纪的儒家信徒相比较起来,他更逼近传统的儒者,确实地在生活中实践他的思想,而非仅仅在学院中高谈。梁先生以自己的生命去体现对儒家和中国文化的理想,就这点而言,他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

据《非常道》的作者余世存记载,梁漱溟临终时,医生问他有何要求,他说:“我很累,我要休息。”说完就瞑目长逝。国学泰斗张岱年由此想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

梁漱溟晚年口述《这个世界会好吗》 东方出版中心 2006年出版

《论语故事心解》

作者:(日)下村湖人 译者:孔繁叶 出版社:线装书局

这部书在日本出版以来几十年中,年年再版,堪称日本当代的《论语》权威注释本。其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完全抛弃演绎,根据大量考证,生动还原当时场景,让读者切实明白《论语》的含义。学者栗强先生撰写了大量解释文字,旁征博引各家学派对《论语》的见解,辨证分析和时下人们思想行为的异同,让读者全面了解《论语》,真正能够修身明心。

《在法国的外交生涯》

作者:吴建民 施燕华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本书作者吴建民、施燕华是一对驻法外交官夫妇。他们记录了从1998年到2003年近5年时间在法国所见所闻,其间,不仅有外交工作中的政治见闻,也涉及了法国的社会、文化、习俗等内容。全书语言通俗,且附有大量相关照片。

《南怀瑾与彼得·圣吉》

作者:南怀瑾 讲述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2006年间,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4次参访南怀瑾先生,本书收入了南怀瑾先生与彼得·圣吉等人的访谈对话记录。内容涉及生命科学、认知科学等,这组颇有深度的跨文化对谈,凸显了东西文化汇流的趋势。

 

Dirección : 24, calle Baiwanzhuang, Beijing, 100037, China
Fax : 86-10-68328338
Sitio Web : http://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hoy@chinatoday.com.cn
Todos los derechos reservados: China h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