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手机单向收费便宜谁

文/曾平

说来可笑,是谁把业务学习引向一道道诡秘莫测的数学竞赛,在这并非全是数学爱好者的国人面前,而人人都要算计的,非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莫属。

以下场面司空见惯。不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机关,不管是严肃会场上,还是朋友扎堆小聚,只要谁先提到当前手机单向收费的话题,原本沉闷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每人都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理解能力,对当前手机单向收费问题发表一番高见,那份套餐合适,那份套餐有假,有时意见相左,争得脸红脖子粗。算来算去,哈哈一笑,买得没有买得精,明曰单向收费,可不知现行单向收费便宜谁?

啥时候单向收费能彻底、全面地实行

日前,在2007年中国电信业发展与政策通报会上,国家信息产业部首次明确表态,2007年将重点推进移动电话资费方式的改革。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引导企业实行单向收费”,并“逐步限制双向收费,努力降低资费水平。”此前,各地已是一片“破冰”之声--自2006年年末起,中国移动、联通两家运营商相继大打“擦边球”,推出各类“单向收费”套餐。自1997年原邮电部首个“单向收费”方案搁浅,一晃已是10年过去,中国的手机用户也从1000多万增长到了4.6亿,是否终于迎来手机单向收费的新时代?

既然国家信产部已明确表态,人们最关心的是啥时候单向收费能彻底、全面地实行?

面对记者的询问,信息产业部新闻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出相当的谨慎:信产部鼓励企业实行单向收费,但不等于说要等信产部“一声令下”要求运营商统一实行单向收费。据悉,不能“一步到位”的原因,是因为一些运营商属于海外上市企业,信产部担心收费方式如果突然发生变化会引起市场波动,对国有资产运营有不利影响。毕竟,这曾经有过前车之鉴:2000年年底,单向收费传言引发了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市值巨额蒸发。

看来,单向收费进程的时间表,很大程度上依然掌握在移动和联通两大运营商手中,他们又有什么打算?

中国移动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王建宙日前在公司业绩发布会上说,目前没有全面实施单向收费的时间表,但会逐步扩大比例。他表示,推行单向收费,肯定会引起平均每分钟收入的继续下降;不过扩大实施单向收费,既有利于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也能通过价格弹性激发使用量的增长,以保持收入的稳定增长。整体来看,单项收费不会对2007年的业务构成重大影响。

中国联通有关人士表示:现在联通在北京地区的几个品牌包括世界风、如意通等都在实行单向收费,其它地区的分公司也有陆续推出单向收费的计划。他认为,实现单向收费,主叫价格没有提高,被叫收费又被取消了,业绩可能会有所影响。加上各地业务发展不平衡,承受能力不一样,推出单向收费的步子就会有快有慢。

“套餐单向收费”里的陷阱

“知道手机单向收费吗?”记者到上海出差,在某中国移动营业厅,等待被叫服务的人们坐满了休息椅,记者取一张电脑排队号码,问坐在身旁的一位年轻小姐。

“当然了,我就是来办的啊。”小姐毫不犹豫,还向记者扬了扬手里的广告,上面,葛优正拿着一个小金猪笑吟吟地说:接电话不花钱!神州行畅听卡,我看行。 但马上,这位姓杨小姐发现,这单向收费的“盛餐”,不是那么容易吃的。“我们这儿有好几种套餐接电话都不要钱的。”服务员拿出一堆花花绿绿的广告纸,对徐小姐轻声解释:“神州行畅听卡”,16元月租,即可本地接听所有来电全部免费,市话每分钟0.13元;“全球通50元套餐”,50元基本费,可享受450分钟通话(包括打和接),超出后市话每分钟0.12元,加6元畅听优惠包,接听免费……

晕,哪个更划算?如果还要算上中国联通的,那更加有的算计:联通“如意133卡”,每次充值133元,不用月租,就可以在接下来的90天内接听本地电话免费,市话每分钟0.18元……

据统计,移动和联通加起来足足有10大种30余小类的套餐和单向收费沾边。“不修炼成数学家,你甭想占一点便宜。”杨小姐最后苦笑说,为什么不能来点干脆的?“不要月租,不用打满多少钱,没有时间限制,没有话费差异,一句话:接电话,不要钱。”

“网间结算”是最大障碍?

单向收费大势所趋,但要彻底实行,恐怕难以一蹴而就。

“网间结算是最大的障碍。”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的杜振华教授说。目前,在移动网和固话网的互联互通中,两者之间是有一个“网间结算”的问题,即固话拨打手机,运营商双方之间互不结算;而手机拨打固话时,移动运营商需要向固话运营商支付0.06元/分钟结算费用。如果实行单向收费,固话打手机是否也要向移动运营商支付结算费用?问题是,两者之间的资费有差距,用户量也不同,这个标准应该怎样来定?

另外,双向收费时,联通与移动两大运营商收入是各收各的,不用进行结算。这是因为拨打与接听都同样收费,造成两方皆大欢喜的双赢局面。但如果采用单向收费,一方给另一方打电话,比如,在联通用户给移动用户打电话的时候,只有联通收了钱,必然要把一部分收费吐出来交还给移动,否则就是无偿占用了对方的网络成本。但是,究竟给多少才合理?由于两者之间的收益并不平衡,“做得不好将使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恶化。”

“但我不认为单向收费就得偃旗息鼓。”杜振华认为,欧洲的网络运营商比中国还要多,但大部分实行的是单向收费,并没有影响不同运营商之间的通话。据悉,目前国外在解决互联互通涉及的网间结算问题时,一般采用“博弈”的方法,亦即运营商之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互相讨价还价,最后得出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价格。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失为一种简易可行的办法。

“何时漫游费降低或者干脆取消?”

当中国的手机单向收费信号千呼万唤今日始出来之时,世界最大电信运营商之一、美国的AT&T已于前些时候推出了“无限制通话”服务:只要用户每月支付50美元,就能从家庭或企业之间无限制地使用当地和长途话音通话,每月支付59.99美元则可无限制手机通话。有资格获得这次新服务的用户号码约为1亿个。此举被认为势必会将电信行业的价格战推入新的历史阶段。

“这种无限制甚至免费的通信服务将是未来通信业的发展大趋势,运营商将依靠宽带数据接入业务、增值业务和多媒体业务,以及一体化解决方案等新模式盈利。”杜振华评论说。这背后,是美国大部分电信运营商的利润率不到1%,而在中国,这个数字大约是22%。

3月21日,中国移动发布了2006年业绩:中国移动总营业额在过去的一年达到2954亿元人民币,净利润660.26亿元。相比2005年,年营业额增长了21.5%。中国移动旗下用户总数突破了3亿,每月每户通话381分钟,平均每位用户每月为中国移动的光辉业绩贡献了90元。

“这是暴利!”杜振华说。她认为,中国的移动网络运营商,即使是两家之间也远没有做到充分竞争,“在国外换网络,号码完全可以不换,带着跑。但在国内,从移动换到联通,必须换号。我们的运营商不是考虑用服务去绑住客户,而是在用这种损害顾客利益的方式去控制客户。”

记者在联通和移动营业厅采访的市民,则把意见集中在漫游费和各地资费差异上。在北京移动三元桥营业厅,一位在南银大厦工作的女律师说,美国和中国面积大致相当,但其资费却是全国同价,漫游费、长途费统统没有,欧盟各国之间也要取消手机漫游费了,“何时漫游费降低或者干脆取消?”

然而,真正破冰消息已经传来。

2007年 3月28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西藏有限公司宣布,从即日起正式在全区范围内实施移动通信单向收费,旗下三大品牌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本地接听全部免费,不限时、不限量。西藏移动是全国率先实现“无任何附加条件的单向收费”的中国移动下属分公司。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西藏移动实行全面接听免费意味着困扰了消费者近10年的“手机单向收费”问题进入了全新阶段。那么北京、上海和全国呢?

  

 


 

Dirección : 24, calle Baiwanzhuang, Beijing, 100037, China
Fax : 86-10-68328338
Sitio Web : http://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hoy@chinatoday.com.cn
Todos los derechos reservados: China h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