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养“基”?
文/刘琼
“基”情燃烧的岁月
2006年大多数基金投资者都如沐春风般享受到财富快速增长的快乐。
这一年里,北京电视台《天下财富》栏目主持人董丽经常被朋友逮住询问的话题是:“买那只基金好?”她说,“有些人根本没有耐心听我的分析,对我说,不用跟我讲那么多,直接告诉我哪只基金业绩好,分红多,就买那只基金好了。”
让董丽记忆犹新的是,2006年12月7日,嘉实策略增长首发,认购场面火爆,一天之内达到419亿元,远远超出之前的预期,公司不得不宣布提前结束募集。
2006年牛气冲天的股市,让基金的财富效应显著放大,浩浩荡荡的“基民”队伍也在不断扩容。“基金元年”是很多投资者对2006年度的命名:市场共新设立了90只基金,募集资金3900多亿,新增开户数778万户,而众多基金也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回报,表现最好的开放式基金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基金创下了182.20%的年度总回报率,而股票型基金和偏股型的混合基金,平均收益率超过100%。
这股愈烧愈旺的“基金热”跨过春节,持续燃烧到2007年。据中国建设银行个人金融部副总经理马梅琴介绍,从2001年1月到2007年3月16日建行的新发行基金达到1100亿元,然而从2007年1月到2007年3月16日新发基金和老基金的持续发放已经达到1050亿元。“这几乎相当于前6年新发基金的总和。”马梅琴说,“我们自己都无法想象到,在1个小时里就赚了1个亿。”
马梅琴谈到的“1个小时里就赚了1个亿”的神话,指的是2007年2月26曰建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的优化配置基金。2006年12月,中国证监会暂停了对股票型基金发行的审批,建信的优化配置基金是2007年春节后新发的第一只基金,
1个多小时内这只100亿元规模的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就已售罄,而作为基金销售机构仅提取1%的手续费,就制造了1个小时1个亿的神话。
满城尽是“基金客”
“尽管3月18日央行宣布银行利率上调,但幅度毕竟很小,还要算上20%的利息税,把钱存在银行实际上是不合算的。不参与理财市场,就分享不到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相当于赔钱。”3月22日,一位在中国工商银行选购基金的男士告诉记者。
“这一方面是因为百姓的理财意识增强了,人们逐渐认识到‘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主任杜书明博士说,“传统的中国人喜欢储蓄,喜欢把钱踏踏实实放在银行里,现在人们逐渐意识到资产需要打理。”
另一方面,建新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孙志晨认为,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少,于是基金这种‘委托专家,分散投资’的理财工具应运而生,并越来越受欢迎。“从投资者来讲,在财富效益下,整个市场好转的状况下,投资者以更踊跃的状态参与到基金上来,从去年实现了比较重要的转变,投资基金的投资者赚钱比投资股票的投资者赚钱多,更多的投资者开始选择利用专业的基金公司进行理财的方式,应该说投资者是向更加理性、更加控制风险这个方面转化,他们已经不再用自己的智慧进行拼杀,选择了基金公司作为他们主要理财的帮手,我认为投资者应该是一个理性的选择。”从1992年第一家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设立至今,中国投资基金已经历了近十五年的发展与探索。从1997年11月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为界,中国投资基金进入“新基金”时代,从那时起截至2006年低,中国基金管理公司发展到58家,基金数量达到307只。
“去年沪深股市的表现也是基金发展迅猛的推手”,杜书明博士说。“而2006股票型基金也取代货币市场基金,成为基金市场最受欢迎的品种。股票型基金市场份额已经达到43%。”
“基金业已经成为近年来中国金融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 2006年中国基金资产增长率达到了82.6%,远远超过银行、保险业的发展,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的市场地位不断上升。截至2006年低,中国基金规模突破1万亿,占股市流通值19%的份额,基民的数量已突破1500万人。”杜书明博士说。“基金公司从以前的‘求人投资’转为主动地位,合资公司的市场份额也达到40%以上,给基金的经营带来变革。”他预测在2007年由于宏观经济形势仍将持续,百姓购买基金的热情仍会有增无减。
投资者教育:功不唐捐
“大量的资金蜂拥而至进入基金业,也说明了投资者的不成熟。基金投资太过火爆不是基金发展的常态。”泰达荷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缪均伟说。“一部分人甚至用抵押贷款、消费信贷的方式投入基金,这是非常危险的。”
“所有的危机和风险都处于牛市中,在熊市中反而人们的风险意识会增强,因此现在进行投资者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缪均伟担心的是,一旦股市下挫,伤害到大批的基金投资者,会让他们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资本市场充满恐惧。
台湾证券投资信托暨顾问商业公会理事长,元大证券投资信托公司总经理也赞同缪均伟的观点,他举例说:“台湾在十几年前也经历了大陆的同样的基金热潮。有家基金公司在十几层的高楼,发行新基金的时候,排队的人群从楼上一直排到底层还在马路上拐了几个弯。1994年前后,台湾也曾出现过1天内募集资金50亿的情况,这对于当时网络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信息不像现在这么快捷的今天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业绩了。但是这种情况只持续了1年左右,1997年台湾股市从10000点跌下,1998年遭遇金融危机,基金发行已经相对萎缩。如今在台湾即使有再好的基金向人家推荐,他也只会说‘好,我回去考虑考虑’,而不会说‘好,我买了’。更不会再有排队买基金的光景了,人们已经被市场挫伤了。”
“必须告诉投资者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系好安全带。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基金也不例外。所以,我们有义务告知基金投资人在投资基金之前,掌握正确的基金投资方法策略和提高风险意识。”上投摩根的王鸿嫔女士用“功不唐捐”来形容基金公司进行的投资者教育工作。
这个财经界的高个“女将”带领的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去年5只基金中有2只都杀入了十强,上投阿尔法与中国优势两只基金的回报率都超过了170%,分别排在所有开放式基金的第2,3名。不仅业绩超群,2006年上投摩根的“摩根基金大学”还对中国100,000位投资者作了194场演讲,跟他们解释正确地投资理念。王鸿嫔女士解释说,“‘功不唐捐’是佛教用语,意思是‘不用担心做了看不到效果’,事实上,我们发现,经过教育后的客户,不仅有更理性的投资意识,而且对基金公司的品牌忠诚度更高。这对投资者和基金公司都是双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