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 县域振兴茶为媒

文/刘还枝

“茶,点苍,树高二丈,性不减阳羡,藏之愈久,味愈胜也。”稍懂茶道的人都知道,这句带有古典意味的描述,说的就是普洱茶。

说起普洱茶,必定说到普洱县。位于云南南部的普洱县,就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乡,一个以哈尼族、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中国普洱茶的原生茶树,就生长在普洱境内,目前普洱已发现的多处古茶树群落中,最古老的茶树树龄约在2000至3000年左右。“灵山秀水叶香茗,日月精英润芒魂。”普洱茶因普洱而得名,普洱因普洱茶而扬名天下。底蕴深厚的茶文化,使普洱赢得了“世界茶源”、“普洱茶都”的美誉,也成为曾经繁忙一时的茶马古道的源头。 追溯普洱茶的来历,纯属偶然。传说乾隆年间(1736-1795),普洱地区的濮家茶庄将没有完全晒干的毛茶压饼、装驮进贡。到了京城发现,原来绿色泛白的茶饼变成了褐色,护送茶叶进京的茶庄主人很害怕,甚至要了断性命,却在无意间发现茶的味道变得又香又甜,茶色也红浓明亮,送入宫廷后,竟深得乾隆皇帝喜爱,并赐名普洱茶。于是,清政府将普洱茶正式列入贡茶案册,清代宫廷也一直有“夏喝龙井,冬饮普洱”的传统。

随着普洱茶名震京师,各地茶商纷纷到普洱府署建立茶庄,设立商务会馆,对茶叶进行加工、精制、包装、运输。据《普洱府志》记载,清道光同治年间,普洱茶经贸活动达到高潮,城内城外茶商云集,足有300家堂馆店铺,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成为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商贸重镇。以普洱为源头出境的茶马古道,分东北路、南路、西北路、东南路和西路五条,成为普洱与思茅、云南及内地商贸和文化交往的桥梁,也是普洱与中国周边国家乃至世界交流的纽带。

“朝代更迭多少事,茶起茶落茶绵绵。”近年来,随着思茅市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普洱茶节”,全力打造“世界茶源、普洱茶都、中国茶城”品牌,作为普洱茶的原产地、加工地、集散地的重镇普洱县,也迎来了普洱茶全面复兴的新时代。目前,普洱县政府正积极筹划“以茶兴县”的全方位经济发展计划,实施“开放活县、产业兴县、文化兴县”战略,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加快普洱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培育茶叶、林业、电力、烤烟四大产业,积极培育建材、矿业、畜牧、咖啡、蚕桑、冬季农业开发等特色产业,加快树立“文化普洱、风情茶乡、普洱茶都”新形象,推动美丽的茶乡走向全面、和谐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新征程。


 

Dirección : 24, calle Baiwanzhuang, Beijing, 100037, China
Fax : 86-10-68328338
Sitio Web : http://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hoy@chinatoday.com.cn
Todos los derechos reservados: China h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