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革命:WTO这5年
文/本刊记者 刘琼
没有什么像WTO那样,在过去5年里对中国人的经济文化生活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了。2007年,中国入世5年过渡期结束,那些曾经“看似生硬的法规条文,听似政策层面的规则”,如今已经融入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切实的感受到WTO的存在和好处。
尽情享受物廉价美
在上海某知名外资企业工作的李玮珊以前买化妆品经常是自己出国的时候买,或者让朋友从国外带回来。“兰寇、姿生堂等国际的名牌化妆品在中国都比国外贵得多。”她总结说,“因为征收了相当数量的关税。”
但是中国加入WTO后,她惊喜地发现一直坚挺的化妆品市场,出现了多年的价格松动,还有许多国际品牌争相登陆中国,且门槛变低。这让李玮珊兴奋不已。不仅是化妆品,入世五年间,中国老百姓在第一时间即可享用全球一流的电子消费产品、名牌时装、家居产品、汽车等消费品,而且价格一天比一天便宜,更新速度一天比一天快。
嗅到 13亿人规模的“市场蛋糕”香味的易初莲花、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巨头也纷纷在中国“跑马占地”。2006年,欧洲大型零售商家乐福和麦德龙不约而同地宣布了其雄心勃勃的中国市场拓展计划。家乐福中国总裁舍罗在一次投资者会议上表示,家乐福将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大城市各新开12家店铺,在其他一些大城市各新开6-8间新店。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黄国雄认为,WTO五年过渡期后,跨国零售商在中国的经营由探索期转向战略发展期。其在中国发展的战略性计划由中国的一、二线开放城市向三、四线开放城市延伸。而早在2005年中国已经取消400种进口配额,把15%的平均关税降低到10%。所以,李玮珊对远在成都的父母的生活也比较放心,在成都的家乐福也能买到跟上海一样的物廉价美的商品。
第一时间的眼福
向玉是北京一所高校中文系大四的学生,2001年中国加入WTO的时候,她还在读高中。那时虽然向玉的作文里就已开始出现“等WTO了,我们的生活就更美好了”这样的语句,但她并未觉得WTO跟的她有多大的关系。
5年后,酷爱好莱坞电影的她,在北京新东安电影院里和远在美国的姐姐同时欣赏美国大片《达芬奇密码》时,她切实感受到了WTO的好处。“以前,美国最新出来的影片,在MSN上听姐姐描述,在网络上看到评论,心里痒痒地,羡慕得要死,但这样的片子在中国放映有时要等上大半年,有的还只能看盗版碟。”
向玉了解到,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中,特别是中美之间的谈判中,电影是重要的一环。加入WTO后,中国引进大片的数量成倍增加(“入世”后第一年中国进口影片配额加倍为20部;3年后,配额增加到40至50部)。重要的是,国外大片的引进还开始注重时效性,比如2004年电影《蜘蛛侠2》和美国同步上映,电影《后天》则是全球同步上映。这对于向玉这样的超级电影fans来说,简直是救她于“水深火热”之中。
此外,由于有了外资的介入中国电影业,向玉看到中国也逐渐有了自己的大片。比如哥伦比亚公司就与中国的顶级导演张艺谋、何平、冯小刚等合拍了《英雄》、《天地英雄》和《大腕》等大片,去年李安的《卧虎藏龙》还获得了奥斯卡提名,这让向玉这样的中国影迷多少有了点自豪感。
不仅对于电影本身,对于电影产业同样关注的向玉,对WTO更深刻的感受是:这5年时间里,WTO对于中国传统的电影管理体制和落后的市场营销理念等带来了一个极大的震撼,促使整个中国电影业从制片到发行、放映来一个全面的变革,从而激活萎靡不振的国产电影市场。“今年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墨攻》、《夜宴》等都在全球分帐,据说在国内外票房都很不错。”向玉说。
投资理财更多选择
2006年国际金价大幅震荡,北京菜百的金银首饰价格跟着几涨几落时,年初投资了一笔到黄金市场的夏晓明的心也跟着起伏。
中国加入WTO的 5年后,夏晓明最大的感受是,当国际市场“打喷嚏”时,他患“流感”的几率更高了。2006国际油价走高,国内油价迅速跟进,出门坐出租车起步价陡涨到12元、去旅游坐飞机的机票也随行就市;股市的变化更是随国际市场风起云涌,“政府定价比重越来越小,像我们这样与市场更直接更迅速‘接轨’普通的老百姓,也不得不睁大眼看清国际经济的风向了。”夏晓明说。
在投资理财领域,从大学毕业不久的夏晓明不算老手,但学习金融专业的他对WTO相当敏感。去年12月11日,外资银行正式进入中国后,他觉得,“中间业务是外资银行的强项,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给老百姓理财的品种和服务更多选择。”
他听说,截至2006年9月末,在中国注册的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法人银行业机构共14家,22个国家和地区的73家外资银行在中国24个城市设立了191家分行和61家支行;41个国家和地区的183家外资银行在中国24个城市设立242家代表处。渣打银行、花旗银行等已经向中国银监会提交了筹建设立本地子银行及个人人民币业务牌照的申请。
“现在外资银行都在招兵买马,”夏晓明庆幸,“在高校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其他毕业生找工作越来越难的情况下,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也给自己和同专业的同学找工作更多选择。”
进口车不再遥不可及
五年前杨旭昂有了购车的打算,并对对新上市的“宝来”情有独钟,可当时“宝来”售价高达20万元。他看到“进口车将潮水般涌入,价格将大幅度下降”成为众多媒体对于WTO给老百姓带来实惠的最形象描述时,决定“再等等吧”。2006年7月,经过20多项改进的新宝来上市,1.6自动档豪华型售价仅为14.99万元,他毫不犹豫的订购了一辆。
海关统计表明,2004年1至11月,中国进口汽车15.9万辆,同比增长仅为2.1%,在整个中国市场200多万辆的轿车销量中,连10%的份额都没有达到。2006年1至9月,我国累计进口汽车164710辆,同比增长43.6%,超过国产乘用车增长幅度。
从2003年起,在逐年降低关税和增加进口配额后,中国汽车降价的幅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据不完全统计,在车市井喷的2002年,汽车厂家降价至少有29次,2003年国产全部品牌先后降价60余次,近2/3的进口车也大幅度降价。而此后的三年,车市的降价声更是此起彼伏。很多家庭都把买车提上了家庭议事日程,WTO让汽车逐渐从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一步步成为了家居消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