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寻找中俄跨国“双子城”和平崛起的节点
文/依凡
在东北亚版图上,黑龙江宛如一只展翅腾飞的天鹅,黑河则是天鹅项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作为中国首批沿边开放城市,黑河市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与俄罗斯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是中俄4300多公里边境上一座与俄州级首府相对应的距离最近、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功能最全的中国地级城市,两市城区之间最近处仅相距750米。空中鸟瞰,宛如一城,互利共生,形成一对跨国“双子城”。
“西瓜外交”开创新纪元
1987年9月2日,黑河以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民每人一公斤的标准,向俄方赠送了208吨西瓜,俄方则回赠了306吨化肥。以此“礼节性”的相互赠送,中苏万里边境线上的边境贸易再度恢复。
“西瓜外交”拉开了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各个领域全方位的合作。
一艘艘中国客船,载着带有珍珠项链、运动服、羽绒服的浙、粤、川、鲁等地人,由黑河涌向布拉戈维申斯克。
一艘艘俄罗斯客轮,载着来自西伯利亚地区、乌拉尔地区、伏尔加流域、莫斯科、圣彼得堡以及其他独联体国家的人,带着他们的大衣、羊羔皮、银狐领、勋章、奖牌、套娃、剃须刀、望眼镜、刀叉等,跨越黑龙江,来到了黑河。
一艘艘中国货轮,满载着车里雅宾斯克的挖掘机和推土机、白俄罗斯和雅库特的别拉斯载重汽车、切尔内的卡玛斯汽车、莫斯科和诺夫歌罗德的轿车等,经由中俄“双子城”走向中国内地。
一艘艘俄罗斯货轮,满载着食盐、白糖、面粉、蔬菜、快餐面、罐头、水果、鞋帽等生活用品,经由中俄“双子城”走向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
1987年以来,双方第一个在中俄边境地区恢复了边境贸易;第一个在中俄边境开展跨国旅游;第一个在中俄边境开展两国边境城市的国际金融结算;第一个在中俄边境开展中俄文化交流;第一个建立了双方地方政府及对应部门之间的经常性磋商机制……
电力+石油:“双子城”共同发展新动力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进入资源约束时代,而这,恰恰给资源富集的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迎来共同振兴的好机遇。
2004年以来,中国各地高耗电企业纷纷“孔雀东北飞”,如潮水般涌向了黑河。吸引“孔雀”们的,就是廉价的俄罗斯电力,以及正在加紧建设的石油输运及炼化综合体项目。
2002年,黑河市敢为天下人先,引进廉价的俄罗斯电力,建立了新兴基础原材料加工区,以每千瓦不超过0.25元人民币的价格,提供给生产工业硅、化学硅、碳化硅、电解铝、水泥、电石等高耗能企业。
黑河星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开展对俄购电并取得电力经营权的民营企业。成立十余年来,经营业务已经由原来单一的保税仓储,发展到目前的以电力经营、新材料研发和生产、高耗能工业园区开发和经营、石油储运的管输服务、境外原油和矿产勘探开发、电力和石油贸易等多领域的合作经营。按照与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国际电网股份公司签订的电力贸易合同,到2010年,星河公司将沿8条边境输电线路从俄罗斯引入92亿千瓦时电力,将绥芬河、东宁、大兴安岭、满洲里等整个黑龙江与俄罗斯交壤城市纳入电网,按照黑河新兴基础原材料加工区模式,在中俄边境地区形成一条充满活力的工业走廊。
与此同时,由黑河星河能源有限公司与俄罗斯兰塔石油公司合作筹备建设的阿穆尔州-黑河市石油炼化及输运综合体项目也完成了环境影响评估,即将付诸实施。
主管中俄贸易的胡东胜副市长满怀激情地说:他的最大心愿就是早日实现石油的引进。当石油淌流黑河时,这座城市将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大翻身。老百姓才能真正过上富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