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饮品中国

(加拿大)李莎

来中国后,我见识了餐桌上喝饮料的各种情形。在有些家庭,吃饭就是吃饭,不喝饮料。他们只在不用餐的时候喝饮料。在餐馆跟朋友们吃饭时,我也曾听到:“不用点饮料了,我们已经点了一个汤(或几个汤)”。有时候,如果有米饭,人们就不喝啤酒,我至今不明白其中的原因。相反,我看见桌子上摆着白酒、啤酒、红酒、果汁甚至牛奶。我没有说是“在桌子周围”,而这么多饮料都是摆给同一个客人。

通常,在客人们到来的时候人们会上一点少量的红酒(半杯)。这不是一种开胃酒。红酒习惯上用来敬酒,当人数众多的时候,可以不必一口干光。相反,有些人敬酒时,要一口气干光,可是对我来说,我无法用红酒或啤酒干杯,除非杯中只剩一口。此时,为了不用干杯而又不得罪客人,我就说我习惯上不喝酒;我只喝了一小口,请大家原谅;我的祝愿同样真诚,就像我喝干了酒一样。

许多外国人以为中国人的基本饮料是茶,甚至在餐桌上。那么,错了!许多餐馆在客人落座时上一杯茶,是免费的。也有些餐馆会介绍几种高档的茶叶供选择,但是要付钱。许多家常菜小店不供茶叶。有一天,我跟其他三个外国人一起在城里。天气冷得要命,我们走进一家餐馆吃饭。快点,来杯茶让我们暖和暖和!三个年轻女人中的一个说。服务员似乎没听懂,她们就用各种语调不停地叫“茶,茶,茶”。我是惟一一个会说中文的。我给她们解释,没有茶,服务员可以给她们上其它饮料。她们不相信:“怎么回事,在中国没有茶?”我们吃饭时,老板娘非常客气地叫她的小女儿(她正在边上做作业)到家里去找茶叶,以便取悦“远方的客人”。两年前,同样的情形又发生了,那时我陪的是一个加拿大籍的印度人,当我给她翻译“我们没有茶”时,她还以为我在嘲笑她。当她坚持要喝茶时,服务员只好把她自己的那壶茶拿出来跟她分享。

12年前,当我来中国时,人们在街头叫卖各种卫生状况不等的饮料。有些塑料瓶很明显是在重复使用。“健力宝”,据说是一种保健饮料,非常流行。这种饮料仍在市场上出售,但品质有了提高,也经受了检验。

工业生产饮料在中国大批量上市始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是汽水饮料。现在谁也赶不走可口可乐和雪碧。中国的汽水,如非常可乐,正如广告语所说,中国人自己的可乐,它和“芬达”一样都是模仿国外的产品,但做得还不错。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饮料行业看中纯净水、茶和牛奶。几年里,各种饮料此消彼长,层出不穷。有些慢慢地消亡,有些则昙花一现,如茶汽水。有些产品, 如河北的杏仁露,海南的椰子汁或浙江的莲子汁将目标瞄准市场,收效不尽相同。酸奶种类繁多,兼并了外国企业(帕玛拉特公司)或被外国企业兼并。茶叶用法西化,现在人们出售“冰红茶”或“冰绿茶”,液体或粉状的柠檬茶。矿泉水(娃哈哈,农夫山泉)或纯净水的消费者在不断增加,甚至是昂贵的进口产品,如“依云”(Evian)或“Perrier”。

我来中国时,果汁在中国市场上还难得见到。中国幅员辽阔,拥有各种气候带,种植的果树品种繁多,从桃子到桔子,从苹果到菠萝,水果几乎应有尽有,却没有果汁产品,这种情况当时让我感到惊讶。橙汁,苹果汁,桃汁,猕猴桃汁等在西方熟知的果汁开始出现而且数量成倍增加,有些是完全的中国生产,也有些是完全的外资或合资企业生产(比如与加拿大合资的“茹梦”)。还出现了一些中国独特的果汁如枣汁和山楂汁。

2006年上半年,中国果汁饮料产量达63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9%。果汁目前占据了中国饮料市场的半壁江山。人们对果汁的青睐缘于健康和时尚。有一年,在最有影响力的六则电视广告中有三则是果汁广告。

“汇源”和“茹梦”生产一些纯果汁,不过“统一”、“康师傅”及“每日C”的水果饮料也极为畅销。有些消费者喜欢买纯果汁,回家后根据家人的口味自己调配,另一些人买水果饮料倒是看中了便宜许多的价格。

前不久,健力宝集团推出了一款果汁加汽水的爆果汽饮料。竞争主要在于新产品的推销。果汁消费到底如何呢?目前,在中国,每年人均消费1.6公斤,而世界人均消费7公斤,发达国家人均消费70公斤。只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果汁才兴盛起来。目前,中国市场拥有大约350种果汁商标。

茶楼是典型的中国特色,我希望它们能够发展起来。在杭州的西湖边上,茶楼尽管很多很集中,但是互不影响而且客满为患。有些茶楼有两三层,不同类型的大厅能够同时容纳300至400人。有些还有表演或背景音乐。每个顾客选择一款茶叶,价格在35至80元不等。上茶用透明的高玻璃杯,陶土碗,或陶壶,或带把茶杯,根据所选茶叶来定,以便突出茶叶的色,形,味。只须付上茶钱,顾客就可以自由选用各种茶点。顾客甚至可在茶楼呆一个通宵,讨论项目,理论哲学,约会老同学或庆祝升迁。据我所知,首都北京还没有这类茶楼。相反,我最近进过几次茶楼,但没有坐下来。这种地方是朋友聚会的理想场所,但对一个想在路途中间独自进去休息一刻钟的人来说,价格实在太高。


 

Dirección : 24, calle Baiwanzhuang, Beijing, 100037, China
Fax : 86-10-68328338
Sitio Web : http://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hoy@chinatoday.com.cn
Todos los derechos reservados: China hoy